香港樂壇“情歌天后”衛(wèi)蘭下個月將在廣州體育館1號館開啟“OUT OF FRAME”世界巡回演唱會首站。然而,這場出道20周年的紀念演出卻因票價引發(fā)爭議——看臺票最高定價1080元,遠超其過往演唱會價格,被網友直呼“主辦方真狠”。一邊是粉絲為情懷買單,一邊是市場對高票價的質疑,這場演唱會儼然成為一場關于“情懷與商業(yè)”的博弈。
從“親民票價”到“千元看臺”:衛(wèi)蘭演唱會的價格躍遷
回顧衛(wèi)蘭在廣州的演出史,票價漲幅堪稱“跳躍式”:
2014年: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世紀大會堂,票價180680元,最高檔僅680元;
2019年:寶能國際體育演藝中心,票價380980元,首次突破千元門檻;
2025年:廣州體育館1號館,看臺票1080元,內場票預計更高(具體未公布),較2019年漲幅超10%。
對比同期其他演出,陳柏宇3月廣州演唱會看臺票最高980元,KPOP音樂節(jié)票價88188元,兒童劇《冰雪奇緣》最高680元,衛(wèi)蘭的定價明顯處于“高端梯隊”。對此,主辦方解釋稱:“本次演唱采用國際級舞美設計,成本較往年大幅提升。”
千元票價值不值?粉絲與市場的兩極分化
面對高價票,輿論呈現(xiàn)撕裂態(tài)勢:
支持派認為“情懷無價”: 衛(wèi)蘭出道20年,經典作品如《大哥》《就算世界無童話》承載一代人青春記憶,粉絲稱“她的現(xiàn)場穩(wěn)如CD,絕對值回票價”; 此次巡演以“跳出框架”為主題,融入VR技術和定制化舞臺,力求打造沉浸式體驗,被業(yè)內視為“演唱會3.0時代”的嘗試。
質疑派則抨擊“收割粉絲”: 看臺票1080元已接近部分歌手內場票價格,網友吐槽“聽個響也要四位數(shù)”; 衛(wèi)蘭近年雖憑《聲生不息大灣區(qū)季》翻紅,但商業(yè)價值仍難比頂流,高票價被指“透支情懷”。更有業(yè)內人士透露,衛(wèi)蘭轉投獨立音樂人后需自負盈虧,高昂制作成本或轉嫁消費者。
行業(yè)縮影:演唱會市場的“通脹焦慮”
衛(wèi)蘭并非個例。2025年,周杰倫、林俊杰等歌手的內場票普遍突破3000元,甚至出現(xiàn)“萬元黃牛票”。演唱會市場呈現(xiàn)兩大趨勢:
1. 技術升級推高成本:VR、全息投影等新技術廣泛應用,制作成本飆升;
2. 粉絲經濟主導定價:頭部歌手依賴“死忠粉”買單,中腰部藝人則通過高票價平衡上座率風險。
然而,這種“價格競賽”也引發(fā)隱憂:普通觀眾被擠出市場,演出淪為“富人游戲”。廣州某票務平臺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演唱會觀眾人均消費同比上漲23%,但上座率下降8%。
情懷與商業(yè)的平衡點何在?
衛(wèi)蘭團隊或許已意識到爭議,近期釋放多重信號試圖緩和矛盾:
差異化體驗:推出限量版紀念周邊、粉絲見面會套餐,增強票務附加值;
公益屬性:承諾每售出一張門票捐出10元用于音樂教育公益,塑造社會責任感;
內容創(chuàng)新:除經典曲目外,將首唱多首未發(fā)布新歌,并邀請神秘嘉賓助陣。
這些舉措能否消解“高價票”爭議尚待觀察,但至少表明主辦方試圖在商業(yè)與情懷間尋找支點。
結語:演唱會不該只是“奢侈品”
衛(wèi)蘭的“千元看臺票”,折射出華語演出市場的集體困境——當技術升級與情懷溢價成為漲價理由,普通觀眾是否只能望而卻步?或許,行業(yè)需要更多分層定價、公益場次等創(chuàng)新模式,讓音樂回歸大眾,而非淪為資本游戲。正如網友所言:“我們懷念的不只是衛(wèi)蘭的歌聲,更是那個花幾百塊就能痛快追星的年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