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復蘇,隨著春耕的到來,常寧市官嶺鎮的田間地頭忙碌的景象隨處可見。在這個春耕季節,越來越多高科技農業設備和技術在田間地頭嶄露頭角,機械化、智能化的春耕模式正在讓農業生產步入“加速跑”,為糧食穩產筑牢基礎。
在官嶺鎮官嶺村的千畝雙季稻示范片中,機器轟鳴,農機手們正在忙碌地操控旋耕機,在水田中來回穿梭。旋耕機犁翻著沉甸甸的泥土,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芬芳,一片人勤春早的忙碌景象。農田里,機械化作業已經成為了春耕的標配,農民們也因高科技設備的加持,收獲了更為可觀的效益。
“今年我種了1000多畝地,鎮里已調配了免費的種子,并且我還購買了30多噸肥料。今年我還增添了無人機和兩臺插秧機,預計在高科技設施的推動下,產值和產量將提高10%到20%。”種植大戶胡友成告訴記者。為了進一步提升種植效益,他還正在新建一座面積達到6000多平方米的智能溫室大棚。這座大棚不僅能滿足他千畝大田的育秧需求,還能為周邊的農戶提供代育秧苗的服務。
這座智能化育秧大棚的最大亮點是搭載了自動溫控噴灌技術,可以根據土壤濕度和肥力自動調整灌溉和施肥的量,極大地節省了人工成本和時間。“我們只需要設置好參數,剩下的就交給設備去完成,澆水、施肥都不用時刻盯守了。”胡友成高興地說。隨著框架結構的建設已接近完成,他預計大棚在一周內即可投入使用,屆時將服務2000多畝大田。
為了助力春耕備耕,官嶺鎮積極推進社會化服務和機械化作業。鎮政府鼓勵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以及村集體經濟組織,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建設早稻集中育秧設施,爭取全鎮早稻工廠化集中育秧能力達到8000畝以上。同時,鎮里還鼓勵開展油菜、蔬菜等作物的育苗與生產,以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
官嶺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負責人,表示:“我們會及時了解種植大戶的需求,協助解決他們在春耕期間遇到的問題。首先,我們幫助農民選購優質、高產的種子;其次,我們派遣農技人員到田間地頭,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隨著科技的不斷滲透,官嶺鎮的農業生產模式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從機械化耕種到智能化溫室育秧,從精細化管理到數字化指導,官嶺鎮的春耕工作正逐漸擺脫傳統模式,邁向現代化、智能化的未來。
在一片繁忙的田間地頭,農民們在高科技設施的幫助下,正以更加高效、精準的方式開展春耕工作。機械化作業、無人機噴灑、智能溫控灌溉等新興技術的普及,不僅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也讓農業生產更加節省人力、節約成本,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總的來看,官嶺鎮的春耕備耕不僅僅是農民們傳統勞作的延續,更是科技和現代農業的完美結合。隨著這些先進技術的廣泛應用,官嶺鎮的農業生產效益將進一步提升,為糧食穩產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廣大農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在這個春天,官嶺鎮用科技的力量為農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讓春耕更加高效、智能,也讓農民的生活更加富足。未來,隨著更多高科技農業設備和技術的加入,官嶺鎮的農業生產將走上更加可持續、智能化的發展道路,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