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和國家安全顧問邁克·沃爾茲均表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可能需要下臺,以促成烏俄之間的和平協議。約翰遜在接受NBC節目“Meet the Press”采訪時表示,澤連斯基要么需要“恢復理智,帶著感激之情回到談判桌”,要么需要由其他人來領導烏克蘭達成協議。沃爾茲則在CNN節目“State of the Union”中暗示,烏克蘭需要一位能夠與美國和俄羅斯進行談判、結束戰爭的領導人。
這些言論是在澤連斯基與美國總統特朗普于白宮會晤期間發生激烈爭執后發表的。在這次會晤中,雙方未能就礦產協議達成一致,澤連斯基提前離開白宮。隨后,澤連斯基在倫敦參加歐洲領導人峰會時表示,如果烏克蘭能夠加入北約,他愿意辭職。
這些事件引發了美國政界的不同反應。一些共和黨人士支持約翰遜和沃爾茲的立場,認為需要新的領導來推動和平進程。也有議員對這種立場表示反對,強調繼續支持烏克蘭的重要性。
"臨陣換帥"的可能與不能。
澤連斯基若被迫下臺,可能會對烏克蘭軍隊的士氣和國內士氣造成一定打擊,尤其是對那些仍然堅定支持他的人而言。這可能導致短期內戰斗意志的波動,甚至可能在烏克蘭內部引發政治不穩定。
從另一角度看,西方部分國家(尤其是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已顯現疲態,如果換帥能夠換取更多談判空間,可能會成為推動和平進程的關鍵一步。俄羅斯方面長期以來將澤連斯基視為和平談判的障礙,若烏克蘭新領導層對談判持更開放態度,可能會促成某種形式的停戰或協議。
這一變局的風險在于,烏克蘭國內是否能夠順利接受新的領導人,尤其是如果新領導人被視為過于親俄或妥協派,可能引發國內動蕩,甚至影響戰場局勢。如果烏軍內部出現分裂或士氣低落,俄羅斯可能會利用這一機會在戰場上進一步施壓。
最終,澤連斯基是否會下臺,以及這一變動會如何影響戰局,仍取決于烏克蘭國內政治力量、軍方立場以及西方的態度。
澤連斯基,顯然已成"絆腳石"。
絆腳石有三層含義:和平的絆腳石,美國的絆腳石,美國推進和平的絆腳石。字面上看,這三層含義似乎是一個意思,但深究起來,有很大區別。
和平的絆腳石——這個說法強調的是澤連斯基阻礙了烏俄之間的和平進程。從這一角度看,澤連斯基堅持不接受俄羅斯的條件(比如割讓領土、保持中立),因此他被認為是和平無法達成的主要障礙。
美國的絆腳石——這里的重點不是烏俄戰爭本身,而是澤連斯基影響了美國的戰略目標。從美國國內的視角來看,他可能妨礙了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比如拖累美國的財政支持、影響美國的外交布局,甚至在美國政界內部引發爭議。因此,在這種定義下,澤連斯基的去留更像是一個美國政治的問題,而不僅僅是戰爭的問題。
美國推進和平的絆腳石——這就更具體了,強調澤連斯基不僅阻礙和平,還影響了美國想要主導的“和平框架”。如果美國希望在一定條件下達成停戰協議,但澤連斯基不愿意配合,這就意味著他不僅不愿意接受俄羅斯的條件,也不愿意接受美國的妥協方案。這樣一來,他就成為美國推進自己版本的“和平”的障礙。
這三者的區別在于,第一種是從戰爭本身來看問題,第二種是從美國利益來看,第三種是從美國主導權的角度來看??此平咏瑢崉t涉及不同的戰略考量。
澤連斯基的理念與特朗普盡快結束戰爭的希望和努力背道而馳。
澤連斯基的立場與特朗普希望盡快結束戰爭的目標相悖。特朗普的思路很明確:盡快達成協議,減少美國在烏克蘭的投入,將資源集中于國內優先事項(如經濟、移民等),同時騰出手來應對全球競爭。
然而,澤連斯基始終堅持“全面收復失地”的立場,并且依賴西方支持來實現這一目標。這與特朗普的“務實交易”邏輯完全不符。在特朗普看來,烏克蘭戰爭是一個“可以談判解決的地緣政治糾紛”,而不是必須“堅持到底”的原則之戰。因此,他的戰略與澤連斯基的抗戰路線是對立的:
特朗普希望迅速談判,澤連斯基堅持長期抗戰——特朗普認為,戰爭拖得越久,對美國的成本就越高,最終受益的可能是中國,而不是美國。澤連斯基則認為,烏克蘭必須在戰場上取得決定性優勢,否則任何談判都會讓烏克蘭喪失主權和領土。
特朗普愿意妥協,澤連斯基不愿讓步——特朗普的外交風格強調“交易”,他可能愿意接受一個“以領土換和平”的方案,比如凍結戰線,甚至承認部分俄占領土,以換取停火和撤軍。澤連斯基則始終拒絕這種方案,因為這意味著烏克蘭的部分領土被永久割讓。
特朗普要減少美國的負擔,澤連斯基希望獲得更多援助——特朗普的競選承諾之一是減少美國的海外軍事開支,而烏克蘭戰爭正是最大的開銷之一。澤連斯基則不斷呼吁更多軍援,并希望美國長期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
從這個角度看,澤連斯基的存在不僅是“和平的絆腳石”,更是特朗普推進自己外交議程的最大障礙之一。如果特朗普政府認定澤連斯基無法配合,那就可能采取更強硬的措施,甚至直接推動烏克蘭政權更迭,以確保戰爭能按照美國的利益終結。
值得一提的是:烏克蘭依然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澤連斯基是一位民選總統,且有歐盟竭力支持和援助,美國對其掌控力度究竟有多大?最簡明的回答是:何去何從,一切由烏克蘭人民抉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