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機場廣告
前兩天出差,往首都機場T3航站樓C1登機口的路上,一幅巨大的廣告撲面而來,“生而驍遙”,定睛一看,是寧德時代的驍遙電池。登機的廊橋兩邊,左邊連著兩大屏”全新釘釘—AI時代的工作方式”,右邊則是亞馬遜云科技的“全球生成式AI前行者”。
落地杭州,一路出來機場廣告包括:華為云,通義大模型,華為智駕,聯通智家,總之,最醒目的黃金位置基本上已經清一色是云計算,大模型,和電動車的天下。
印象中,之前廊橋兩邊的廣告大多是保險和銀行,再往前,房地產,汽車,奢侈品都曾經是機場大屏廣告的常客。
再回思了一下這幾年機場大屏上的“企業畫像”,意識到是真的不同了。原來2B的芯片,數字工具,已經成了主力。另外一個廣告市場最大客戶群——消費品,主力客戶的畫像也從從“奢侈高端用品”正在轉變成各種新品牌的食品。但這幾年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在品類“消費降級”的趨勢中(比如說對奢侈品消費的欲望下降),有產品上的“消費升級”(更愿意在好米好面好油好食品上花錢)。所以在剛需的食品上,跑出了不少高溢價的品牌和產品,比如說十月稻田的玉米,主打小炒肉的費大廚,都成了機場大屏的新貴。
時代的變化,其實經常在微小的場景里。
在不知不覺中,機場廣告主的群體畫像已經從“賽道”到“產品”都完成了更新換代。
不知道為什么,忽然有點“沉舟側畔千帆過”的感覺。
2. 情緒
和市場出清類似,人們的情緒也有點“出清”的感覺。尤其和去年同期相比,現在大家對未來的預期已改。除了AI這種風口上的豬外,絕大部分行業里,活下來的企業都已經將“存量博弈”當作新常態,未來的經營都以這個預期作為基準。
人類終究是預期的動物。
當預期足夠低的時候,可能沒有激情四溢的爆發力,但也不會有太多的失望和抱怨。換句話說,經過三番四次的期待和斷崖式下降的波動后,人們情緒也似乎在谷底漸漸穩了下來。不算反彈,但算得上企穩。整體上不雞血,也不沮喪。該干嘛干嘛。
有做二級市場的朋友說,當A股日交易量下降到5000億(大概也就是2024年9月,上證指數到2700左右到時候),也是這個狀態,投機資金基本上應死盡死,能挺著活到那個時候的資金基本都是“靈魂純潔”的一批,是A股長期價值投資的基本盤。在那個時點上,除非偶發的極端事件,情緒也不太會再有下墜的谷底了。
3. 外國人
昨晚一個小群里忽然有朋友說,“最近街上外國人多了”。補充說,“我閨女也說地鐵里外國人多了”。
想了想,自己的體感也差不多。最近有兩次出差,旁邊和后面座位上是老外。
再回想一下,這個感受變得比較強烈是從2024年10月廣交會左右開始的。當時幾次從首都機場下來,都能感覺身邊開始有久違的碧眼金發和“鳥語啾啾”。
4. 隱憂
春節后三周,已經出了三趟差。
飛機落地北京,溫度差不多有9度,陽光也很好,解開大衣的扣子,風吹起,居然不冷。
想起這幾日感受到的經濟體感上的微妙變化,心情很復雜。
因為去年四季度以來財政支出發力,宏觀數據上有淺淺的暖意:開年初的社會融資總額,CPI,還有制造業的PMI,再加上春節期間爆紅的《哪吒2》,還有鋪天蓋地的DeepSeek全球敘事,以及美國國內政治上的不穩定,股市和美元的相對弱勢表現,很容易讓人有種“風向已變”的感覺。
魚的記憶只有7秒,人類的記憶不會更長。
我們對“未來”判斷的權重會更多放在“當下”的感受上。
再看看最近短期資金市場上驟然收緊的流動性,不禁有點隱隱擔憂——不管是DeepSeek還是《哪吒2》,帶來的變化其實更多停留在情緒層面,中國經濟這輛車仍然處于動力不足從谷底向上攀爬的狀態里,總需求嚴重不足的狀況并無任何實質性改變。宏觀數據的“淺暖”其實來自宏觀政策,一旦政策的油門稍微松下,這輛車未見得不會減速甚至后退。
想到這里,忽然太陽隱入云層。沒了陽光,一陣北風吹過,忍不住打了個冷顫。
趕緊把帽子戴上,扣上了大衣的扣子。
端的是怕,乍暖又還寒,會最難將息。
「 更多宏觀趨勢和資產配置邏輯,
敬請關注2025香帥線下課」
xiang shuai
關注微博,獲取更多香帥時評
更多感悟,更多陪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