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點評#如今在網絡上有些網友希望和我單獨溝通交流,甚至談論一些社會上比較尖銳的問題,因為我寫貪污腐敗的事比較多,所以很多人就會想交流類似狀況。但我從來沒做任何回復,于是有很多人不明白了。不是我不懂禮貌,而是因為緣分未到。說句心里話,網絡看上去特別開放,但這種開放只是相對而言,也只適合那些自己認為值得信任的人。當然,信任不是一朝一夕,需要慢慢培養,也許在你留言評論的那一刻已經決定了是否能進一步互動。其實在如今的社交媒體平臺上,有很多博主也保持了這種風格,能聊就聊,不能聊看看就好,如果有人出言不遜或說話不尊重作者,那么也只能拉黑。因為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應該努力把時間用在彼此欣賞的人身上。網絡雖大,但只需要去結交網絡上的有緣人。
當然,我所指的是在社交媒體達滾爬10年以上的人,他們會選擇這種方式,因為經歷過社交媒體的風風火火,也經歷過社交媒體的真誠,同時也在社交媒體被莫名攻擊或者猜疑,慢慢就變成了這樣一種風格。這也是一種變相的自我保護,封閉信息可以減少很多是非,這些也無對無措。只有在互聯網經歷的事越多,也就能越能理性看待眼前這一切。所以說喜歡就多看兩眼,多互動一點,不喜歡一劃而過,沒必要過多發泄一些不必要的看法,因為在社交媒體更多的人是追求一種相互融洽的感覺。如果你感覺到了不融洽,或者你就不想說一句話,那直接沉默就可以。我看到很多人總喜歡過于表達自己的一些不滿情緒,好像這種不滿情緒能體現自己的另一種價值。其實想想非常沒有必要,當然,這只代表我樸素的看法。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需要說明,也許每個人出生的環境不一樣,所接觸的人也不一樣,自然而然形成了另一種應對方案。有的人向我反映自己所在城市的一些不合理狀況以及當地不稱職的官員,甚至把一些資料發我,希望幫忙散發出去,對于這些不公平的事,確實可以借助網絡進行維權。但說句心里話,真實性更重要,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調查,否則容易翻船。有些事確實存在,屬于什么程度,這個難說,但一不小心會被扣上誣告誣陷的帽子,所以是個有風險的事。我們話說回來,如果彼此之間都不是特了解,沒有信任基礎,誰愿意為此付出這么大的風險呢?雖然對此我很有經驗,但并不意味著我愿意為你冒險。退一步講,咱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只能在一些相關問題上表達個人樸素的觀點。我們換句話說,彼此沒達到信任度的時候,談什么都沒有太多價值。我之所以在網絡上時刻貫徹“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除了父母的教育,然而和三位親人也有太多關系,因為當我了解到他們曾經的那些人生境遇的時候,其實對我來講也是一種警示。在很小的時候就接受了這種熏陶以及鍛煉,于是在不知不覺中也養成了一種習慣。
對于在網絡上發表各種觀點,把握尺度很難,因為有些事你可以加大一下尺度,但有些事卻有一個看不見的紅線,而這個紅線沒有人告訴你究竟應該怎么說,但你說了不該說的話,自然而然就有人找你,所以能做到的就是減少這種“沖突”,只有站位更高,才能看得更遠,防患于未然,因為我智慧有限,所以在當下找不到更好的方式和方法。當然,一個人經歷的事越多,深思考越多,那么應對方案就會越多。
我講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我的爺爺,改革開放初期,那時廣東也開始接受新思想,全面貫徹黨中央精神,但在當時那種復雜的情況下,有些人比較前衛,也有一些人保守,而且當年有一些人持懷疑態度,就是認為改革開放如果不能真正成功,會不會給廣東帶來不好影響,于是很多人就有了這種顧慮,所以私下里也會有一些交流,但后來有人把這種交流反映上去了,于是就帶來了一些影響,那個時期只要產生影響,那對一個人的政治風貌以及發展太重要了。那一代人黨性原則很強,就怕被扣上對組織不信任的帽子,因為有些事確實說不清。初心好,但需要能被理解,理解了就不叫個事兒,理解不了就是個事兒。所以在爺爺晚年的時候,他對此有了不一樣的領悟,在他和父親溝通的時候,我也恰恰聽到,但那時候太小,理解不了,但今天能理解,也明白他的苦衷。
再說我的三爺爺,在80年代,當時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則,就是每一個單位的科室會允許留¥500的現金,這個現金作為應急使用,如果需要更多的錢,那就需要財務科去申請審批。有一年,有人舉報三爺爺,說他貪污了50塊錢,實際上是因為當時他把科室里的錢放到褲兜里,和自己的錢混了,但在洗褲子的時候把錢洗了,但后來科里對不上帳,于是就有人舉報,因為當年政策非常嚴格,科室里的錢不能和自己的錢混用,所以很難說清有意還是無意,幸好當時領導把這個事調查清楚了。我記得當時三爺爺很惱火,大發雷霆,因為是別人借這件事針對他,同時他也告訴我一句話,他說這個打小報告和舉報的人太可惡了。當時,我也不明白,其實現在也特別明白,就是有人希望你退下來,盯位子的人很多,那件事對他影響很大,因為舉報的人是一個辦公室的人,從此之后他也越來越謹慎了。那件事對我記憶深刻,也是第一次看到三爺爺很憤怒的表情,因為被人誣告了。
我再說一下我外公的一件事,曾經有一個時期,國家開始“學大寨”,對于很多年齡比較大的人會特別熟悉這個事,因為當年屬于一種學習運動。對于這個問題,當時有一些人也有不同看法,所以就有幾個人在私下里談論這件事,當時我外公表達了他個人樸素的觀點,當然,這個觀點也是實事求是,如果今天來看那絕對太正確了,但在當時那個節點上,有一些言論和學習精神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所以上午發生的事,下午大字報就貼上了,而這件事對他影響也很大,因為當時一起談論的那幾個人都是單位里特別要好的同事,他實在難以相信,究竟是哪個人向上舉報了,但后來他還是用阿Q精神勝利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也撫平了自己的內心。他認為可能是隔墻有耳,而不是眼前的幾個人舉報,否則的話在內心里就會特添堵。當然,很多事也需要難得糊涂,然而值得慶幸的是在組織調查之后發現他政治非常過硬,也就過去了。但這件事對他影響很大,后來他就把這件事告訴了我母親,而那個時期我母親正在讀大三,到后來母親把這件事又告訴了我,母親的意思很明確,就是看上去特信任的人,但在說話的時候還是應該留有尺度。
這三個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的待人接物以及社交習慣,因為早已刻骨銘心,所以如今在面對很多事的時候,我會想到三位老人當年所遇到的一些事。包括今天,也可能也會遇到一些類似的事,如何防患于未然,也是特值得思考的問題,因為沒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在如今的社交媒體,當你習慣了對很多事表達真實的想法以及看法,但這些想法和看法如果只在網絡簡單發布,沒煽動別人,只代表一定傾向性,也只是度的問題。如果私下里和更多人去談論某些事,那性質和網絡上不太一樣。如今有的人在做人做事上缺乏一定底線,自然而然就會弄出幺蛾子,也會讓自己多一些煩心。說句心里話,連嘴都管不住的人,連利用的價值都沒有,所以需要睜大雙眼。當然,想讓自己更安全,就要減少出錯率,除了個人思想有覺悟,再就是不和一些不相關的人去交流以及探討某些敏感問題,有時很容易節外生枝。所以結識靠譜的人干靠譜的事,對于不了解不熟悉的人,少說一些相對來講比較透徹的話。不能說閉口不談,但只需要點到為止。#數字內容生產者##活著就是為了擺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