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破解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閑置問題,各地結合實際情況推出針對性措施,重點圍繞設施運維、技術適配、管理機制等層面強化整改,確保設施“建得起、用得上、管得好”。
一、?強化設施巡查與動態維護?
定期巡檢機制?:部分鄉鎮對已建成的糞污集中處理設施、污水管網等開展全面巡查,重點檢查設施運行狀態及周邊衛生環境,及時清理雜物、封堵漏點,防止污水外溢或異味擴散?。
專業運維外包?:通過委托第三方機構負責設施運維,解決基層技術力量薄弱問題。例如,若爾蓋縣投入600余萬元,由第三方專業團隊每月開展2次設備巡檢,保障全縣51套污水處理設施穩定運行?。
二、?因地制宜優化治理模式?
分類施策?:根據村莊人口規模、地理條件等差異采取差異化治理方案:
分散居住區域?:推廣“資源化利用+生態處理”模式,如沼氣池、人工濕地等,降低管網建設成本?。
人口集中區域?:建設集中式處理站或納入城鎮污水管網,采用缺氧/好氧+過濾膜技術,確保出水達標后用于農田灌溉?。
動態調整技術標準?:避免“一刀切”要求,結合地方經濟水平和運維能力選擇工藝,例如江西省靖安縣采用“低成本、易維護”技術路線,確保設施長期可用?。
三、?完善監督與長效管理機制?
設施運行監測?:對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體定期開展水質檢測,排查污染源,防止返黑返臭;建立縣級統籌、鄉鎮主導、村組主責的分級管理責任體系?。
整改清單與限期治理?:對非正常運行設施建立問題臺賬,明確整改時限(如2年內完成),并納入地方生態環保考核指標?。
四、?激發多元主體參與?
村民共治?:通過入戶宣傳、網格群科普等方式提升農民環保意識,引導其參與設施維護,形成“共建共管”格局?。
資金保障創新?:設立專項財政資金支持設施運維,同時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如通過綠色債券、PPP模式拓寬融資渠道?。
五、?政策法規與試點示范推動?
頂層設計完善?:國家層面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明確“問需于農、問效于農”原則,要求試點先行、典型引路?。
地方試點推廣?:如江西省建立“一方案+一標準+五指南”規范體系,推動93個涉農縣探索治理新路徑,提前完成“十四五”農村污水治理目標?。
總結
通過強化運維能力、優化技術適配、完善管理機制及推動多元參與,各地正逐步解決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閑置問題。未來需進一步落實長效監管政策,確保設施持續發揮生態效益?。
注:本文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