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資源者得天下。”稀·土作為“工業維生素”,在現代高科技與軍工產業中占據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美國長期以來卻誤判形勢,試圖通過“去中國化”構建獨立供應鏈,以為可以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如今,隨著中國對洛克希德·馬丁和雷神公司實施稀土禁·令,美國軍工產業的戰略短板徹底暴露。
西方一直在鼓吹,美國可以通過越南、澳大利亞等國家替代中國稀·土供應,確保軍工生產不受影響。然而,這種論調經不起現實的推敲。越南的稀·土產量極低,2022年僅4300噸,且主要是輕稀土,而F-35戰機、導彈等高端武器系統更需要重稀·土,越南的資源根本無法滿足需求。
美方還希望依靠澳大利亞,但澳大利亞缺乏足夠的精煉能力,開采出的稀·土最終仍需送往中國加工。歐洲、日本的相關產業更是難以形成規模,根本無法支撐美國龐大的軍·工制造體系。美國唯一的稀·土礦山——芒廷帕斯礦,雖然仍在運作,但其礦石需要依賴中國加工。即使美國想要重建完整的稀·土產業鏈,現實中面臨著巨大的技術、成本和時間挑戰。
美國并非沒有嘗試過,但長期以來,市場規律決定了只有中國才能提供最穩定、最具成本效益的稀·土產品。因此,想要短期內找到中國的替代方案,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今,中國對洛克希德·馬丁和雷·神公司實施稀·土禁·令,無異于精準打擊。這兩家企業是美國軍·工體系的支·柱,生產的武器涵蓋戰斗機、防空系統、導彈等核心裝備。一旦稀土供應鏈斷裂,F-35的生產將大幅放緩,精密制導武器的制造也將受阻,整個軍·工體系都將面臨停滯的風險。
特朗普及其支持者一向鼓吹“美國制造”,但面對現實,只能眼睜睜看著中國掌握關鍵資源的主導權。外媒紛紛警告,美國軍·工將遭遇“滅·頂之災”,因為無論如何努力,美國都無法在短期內替代中國的稀·土供應。那些曾經鼓吹供應鏈“去中國化”的聲音,如今已然被現實狠狠打臉。
“螳臂當車者,必自取滅亡。”美國妄圖挑戰全球產業格局,卻忽略了自身的短板。當中國收緊稀·土出口,美國軍工產業的命脈便已被牢牢掌控。事實已經證明,所謂“去中國化”不過是空談,真正的主導權,始終掌握在中國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