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運河,要改姓‘美’了!”
2025年3月4日深夜,一則爆炸性消息傳遍全球:李嘉誠突然賣掉43個港口,美國巨頭貝萊德花了190億美元接手,就連巴拿馬運河的兩大重要通道也被其收入囊中!這不僅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港口交易,還被爆是特朗普“奪回運河”計劃的關鍵一步。
消息傳出,長和股價一下子漲了24%,全球航運圈都炸開了鍋——美國到底想干什么?中國造船業會不會被限制發展呢?這場資本游戲里,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爭斗呢?
從華爾街小弟到操控11萬億的“金融怪獸”,它如何把世界變成提款機?
貝萊德,聽起來像個科技公司?錯!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資本章魚”,勢力范圍涉及蘋果、微軟、亞馬遜,甚至美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管理著11.6萬億美元資產,比中日德三國的GDP加起來還要多,它要是有點什么動靜,都能讓市場產生大波動。
更讓人害怕的是它的“阿拉丁系統”——能監控全球5%的金融資產,簡直就是資本界的“天網”。從俄烏戰爭到巴以沖突,它一邊幫美國軍火商賺錢,一邊低價收購烏克蘭國企,連重建中的伊拉克石油也不放過。這次盯上港口,不過是它“基建帝國”的又一塊拼圖。
威脅動武、強買港口…美國如何把生意變成戰爭?
“巴拿馬運河是美國的!”2024年特朗普贏得大選后,這句狂言震驚世界。他一邊威脅說“不排除用武力收回”,一邊給巴拿馬政府施壓,讓其取消和中企的合作,甚至派國務卿魯比奧當面放狠話:“不聽話就動手!”
短短3個月,長和突然宣布出售運河港口,貝萊德很快就接手了。特朗普立刻跳出來說這是他的功勞:“我們開始奪回運河了!” 更狠的是,美國同時出臺《船舶法案》,對中國船只每次征收150萬美元的超高過路費——而這些港口,正是中國貨輪進出美洲必須經過的地方。
每艘船多交1000萬,我們的巨輪會被逼停嗎?
數據顯示,全球10艘船里有6艘是“中國造”,但貝萊德控制43個港口后,中國船廠可能面臨非常嚴重的危機!美國的新規定明顯是針對中國的:中國造的船,就算掛著外國國旗,每次進港都得多交100 - 150萬美元(大概700 - 1000萬人民幣)。
以中遠海運為例,其每年進出這些港口超過2000次,光罰款就能把全年利潤都抵消掉!更可怕的是,全球三大港口運營商中,貝萊德一下子成了老大,中國船隊未來可能連停靠的泊位都很難找到。
李嘉誠為何認慫?190億美元背后的博弈
長和說這“只是商業決策”,但數據卻不是這么回事:巴拿馬港口去年利潤只占集團的1%,根本不值得急著低價賣掉。奇怪的是,交易得等巴拿馬政府批準,而該國剛被美國逼著退出“一帶一路”,馬上就對中企態度大變。
更讓人覺得微妙的是,貝萊德本來就是長和的第五大股東,李嘉誠父子持股超過30%——這190億美元的分紅,李家直接拿走58億,貝萊德也得到9.8億。網友憤怒地指責:“這是賣國求榮!”但真相真是這樣嗎?
硬剛美國霸權,我們手里有多少王牌?
1. 另辟蹊徑:繞開巴拿馬運河,中俄北極航線已經試航成功,運輸時間能縮短10天!
2. 港口聯盟:招商局和中遠海運掌控著全球四分之一的港口,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成了歐洲新的樞紐。
3. 技術突圍:國產LNG動力巨輪訂單暴增300%,綠色船舶可能是破局的關鍵。
結語
當資本帶上政治的面具,生意就變成了武器。貝萊德表面上是“商業巨頭”,實際上是美國擴張的急先鋒——從烏克蘭國企到巴拿馬運河,它用美元開路,靠法案保護,把全球基建當成自己的提款機。
中國不怕競爭,但必須看清規則: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本質就是弱肉強食的霸權邏輯。要是今天任由港口被控制,明天就可能被切斷航運和貨物供應。
好在,我們早就有了布局:一帶一路的港口網絡、國產巨輪的技術突破、多元化的貿易路線…這場暗中的爭斗,是危機也是機會。航運不只是生意,更是大國崛起的重要保障!
[免責聲明]:文章的時間、過程、圖片均來自于網絡,文章旨在傳播正能量,均無低俗等不良引導,請各位看官謹慎觀看、評論,理性看待,切勿留下主觀臆斷的惡意評論,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實性存在爭議、事件版權或圖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作者,我們將予以刪除,請勿惡意舉報。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