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香港《大公報》再評長和港口交易:必要時涉及國家安全的法律都可用)
5月1日,針對長和港口交易,香港《大公報》網站發布題為《執迷不悟必將碰得頭破血流》的評論文章,全文如下:
長和出售港口事件,外交部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先后發聲,表達了中央的強烈關切和嚴正警示。但長和卻對此充耳不聞,執迷不悟,如果決意一條路走到黑,最終結果必將會碰得頭破血流。
2024年8月28日,在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附近,一艘貨輪在巴拿馬運河上航行(無人機照片) 圖:新華社
3月初相關交易曝光后,政府和民眾均表達了強烈的關切和批評,指出交易會對國家安全和利益帶來嚴重威脅。但相關企業一方面利用公關手段散布煙霧彈混淆視聽,另一方面變換手法繼續推進與美方的交易,完全置國家安全和重大利益于不顧。
中央的態度自始至終都是非常清晰的。4月2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再度就交易表態,指出“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規避審查,未獲批準前,不得實施集中,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4月28日,外交部發言人表示高度關注相關交易,“希望有關各方謹慎行事”。
國家兩大部門集中表態,并作出“兩個不得”的明確指令,是前所未有的嚴重警示,話已講得夠清楚了!當前美國發動的關稅戰,是意圖扼殺中國發展的全方位戰爭,從某種意義上說中美兩國正處于你死我活的“戰爭狀態”,美國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它不是要我們的‘稅’,而是要我們的‘命’”。在此關鍵時刻,長和將戰略資源拱手相讓予美國財團,無異于資敵和背叛。環顧歷史和世界,沒有哪個地方會容忍此類行為!如果長和堅持一條路走到黑、不撞南墻不回頭,那么等待它的將是極其嚴重的后果。事實上,可用的法律不只是《反壟斷法》,必要時涉及國家安全的法律都是可以使用的。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日前指出:“在大是大非面前,堅定地與國家站在一起,堅定地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這是中國人應有的風骨和氣節。如果有人在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替敵人搖旗吶喊,香港同胞不答應,全國人民也不答應,絕不會有什么好下場,必將背負歷史的罵名。”
何去何從,長和應當作出明智的抉擇。
延伸閱讀:
李嘉誠的暫緩,只是長和“賣港”之事發展的一個階段。下一步會向什么方向發展,倒是為世人所關心的!
文 | 海上客
多家內地與香港媒體報道稱,“接近長和高層消息人士稱,長和下星期不會簽訂任何關于出售巴拿馬港口的協議”。這被一些媒體解讀為“李嘉誠暫緩交易”。然而,亦有分析認為,“暫緩”并非“停止”。
那么,怎么看李嘉誠的暫緩呢?
1
據先前的一些報道,長和原本將在4月2日簽署相關“賣港”的最終協議。然而,到了接近4月之際,又有港媒《南華早報》等披露,4月2日未必是最后簽署協議的期限。
及至3月28日,傳出“接近長和高層消息人士”之言,亦即長和暫緩簽署相關協議。
港澳辦網站也轉發了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采訪報道
而值得關注的是,同在3月28日,香港大公文匯新媒體報道了其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采訪。
“我們注意到此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海叔注意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微信公眾號“市說新語”不僅轉載了這一問答,還轉載了大公文匯新媒體所作視頻解讀。
自長和發布“擬售港口”消息之后,香港大公報等所作報道、評論,已先后被香港中聯辦、國務院港澳辦等相關平臺轉載。
國務院港澳辦也好,香港中聯辦也好,都是中央管理香港特區事務的機構或者派駐機構,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主要工作任務顯然與之不同。
圖為李嘉誠 圖:資料
由此也不難看出,長和所涉及的有關“賣港”的交易,不僅僅涉及香港事務,也涉及整體上得遵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的問題。
2
看大公文匯新媒體的報道,接受其采訪的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二司負責人。
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所披露內容看,反壟斷執法二司主要有這些工作職責:
負責依法對經營者集中行為進行反壟斷審查。
負責查處違法實施的經營者集中案件,查處未達申報標準但可能排除、限制競爭的經營者集中案件。
開展數字經濟領域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
監督執行經營者集中附加限制性條件。
指導企業在國外的反壟斷應訴和合規工作。
盡管相關報道并沒有披露接下來國家層面對長和此筆交易的審查,具體涉及上述五項中的哪些項目,但可想而知,既然稱“將依法進行審查”,則截至3月28日,相關審查一定還沒有開始,起碼沒有全面鋪開。
自3月28日至4月2日,短短四五天時間,能否全部審查清楚呢?
顯然不能夠!哪有審得那么快的呢?
也正因此,李嘉誠方面提到暫緩出售。
長和運營的巴拿馬巴爾博亞港,相關港口買賣涉及國家安全和利益,引起持續熱議 路透社
這里未必有什么緩兵之計,既然其與貝萊德簽署了相關協議,則如今只是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審查。如果審查下來這些交易都合法依規,特別是沒有涉及壟斷等等問題,則可以去履行協議。而如果發現其中有問題呢?難道僅僅停止與貝萊德之間交易,或者說停止履行協議就夠了嗎?
海叔個人認為:
一旦發現長和相關違規協議,則不僅僅是賣不掉相關港口的問題,還要依法對相關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處理。假若如此,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買賣了。
當然,目前看,既然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尚沒有公布相關審查結果,不妨假以時日,希望認真審查,仔細厘清,到時候出了結果,我們拭目以待。在結果出來之前,不能說長和一定就涉及違法。
3
倒是也要注意香港特區政府以及各界的反應。
有報道稱,早在3月4日,港府就意外得知長和將向美方出售其所有海外港口業務,立即與該公司聯系。
這說明了什么呢?無非說明港府認為茲事體大,不僅涉及長和自身的利益,也涉及香港特區乃至整個中國的利益。這不僅僅是一筆簡單的商業交易!
李家超稱,港府已經要求外國政府為香港企業提供公平營商環境、反對使用脅迫手段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于3月18日在行政會議會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稱,“社會對該事件的關切值得重視,港府已經要求外國政府為香港企業提供公平營商環境、反對使用脅迫手段”。李家超還表示:任何交易須符合法律法規要求,港府會依法依規處理。
從中已經非常清晰地表露香港特區政府的態度。
有法律界和政界分析人士認為,長和集團此次陷入了一種自己造成的兩難境地,在當前的國際局勢大背景下,無論選擇退出交易還是繼續推進交易,都無法全身而退。
拿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的話說:如果長和集團繼續推進交易,中國方面肯定會不滿,不過目前還無法確認中方會采取具體怎樣的措施;但如果叫停交易,特朗普方面也肯定會報復。
換言之,其繼續售賣、推進交易,中方不滿意;如終止交易,則美國又有人不滿意。這令其騎虎難下、左右為難。
但如果國家方面出手呢?
一位專門從事商業交易的律師表示,常見的買賣協議通常會包含違約條款,以明確違約方的責任和義務以及非違約方的補救措施。這或許為以合理方式終止交易提供了一些可供協商和操作的空間。還有專業人士表示,如果確認涉及非法行為,政府也可以介入并叫停交易。
如此看,李嘉誠的暫緩,只是長和“賣港”之事發展的一個階段。下一步會向什么方向發展,倒是為世人所關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