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銀發經濟,看起來是緩解老齡化的嘗試之一,其能夠取得的效果,或許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不管是民間還是官方,大多認可的觀點是:老齡化并不可怕,老年人中,很大一部分有充足的積蓄。
考慮到勞動力年齡段人口比重的變化,哪怕深度老齡化,在當下的中國,也并不是一件值得特別關注的大事。
但是,如果老齡化同時疊加其他的因素,比如少子化、比如人均收入水平仍遠低于發達國家,比如消費占GDP的比重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等,比如養老保險制度的多軌制等,其影響就不同了。
于一部分人是幸運的(所謂朝氣蓬勃的老年人是也),于另外一部分則是災難性的(農村就業人口中,60歲以上所占比重很高,所謂從出生到死亡,工作不停息)。
作者認為,銀發經濟只是一個產業,并不是解決老齡化的根本,畢竟一個正常的社會,老齡化和老人的待遇,取決于當下勞動力人口的比例與待遇。
當然,老齡化還有其他負面的影響,比如在與主要經濟體的競爭中,老齡化程度更高的經濟體,會處于不利的一方。
這種現象的典型,你可以在網絡上找到一張圖片:美國航天人與中國航天人的對比,便是這種影響力的結果之一。
據作者對《世界人口展望》數據的分析顯示,在過去半個世紀,我國老齡化的速度(60歲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要遠快于其他主要的競爭對手。
1972年,我國大約6%的人口在60歲以上,與印度、尼日利亞并不多大區別,遠低于美國的14%。
到2024年,印度60歲以上人口的比重為11%,我國則上升到20%,只比同期的美國少3個百分點。
按照比較樂觀的預測,到203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比重將達到26.4%,略高于同期美國的26%,又遠高于同期印度的12.6%和尼日利亞的5.1%。
有網友問,尼日利亞何德何能,能與我國放在一起對比?答案是:尼日利亞未來幾年的出生人口數量,很可能會超過我國。
圖表中,我們列舉了我國重要人口政策的執行時間,老齡化的提速,看起來與人口政策的執行是同時發生的。
美國老齡化,在2000年以后也有明顯的提速,這與二戰后嬰兒潮出生人口達到60歲有很大關系。
綜合來看,我國老齡化的提速,是嬰兒潮和人口政策疊加影響的結果,其產生的影響力,要明顯大于美國單一因素的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