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價值投資,最繞不開的一個人,就是股神巴菲特了。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股神巴菲特,價值投資,才得以作為一個流派,在今天廣受歡迎。不過,在中國價值投資的理念,有點雷聲大雨點小的意思,推崇的人比較多,做到的人比較少。
但是,這不能怪價值投資的理論。做不到價值投資,要么是因為我們不懂價值投資,要么是克服不了追漲殺跌的誘惑。事實上,在中國那些能真正做到價值投資的投資者,收益率還是相當不錯的。比方張磊、李錄、段永平、馮柳,這些大佬,也都是價值投資者,收益率都是杠杠的。
《巴菲特之道》這本書,被公認為是總結巴菲特投資思想最好的書。這本書的作者,羅伯特·哈格斯特朗,是一名基金經(jīng)理,善于研究和寫作巴菲特和芒格的思想理念。
接下來,我從三個方面,給大家解讀一下這本書的核心精華。
一、巴菲特的投資哲學是如何形成的?
在巴菲特的傳記里,我們能讀到巴菲特從小就對金錢癡迷的故事,11歲就開始買股票,也親自畫過股票K線圖,但是,這對巴菲特后來成為股神,幫助不大。因為,巴菲特之所以能成為股神,主要還是受到三位大師的影響,他們分別是:格雷厄姆、費雪、芒格。我來分別介紹一下。
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相信這個名字多數(shù)讀者都不陌生,他是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老師,也是證券分析的開山祖師,被譽為“華爾街教父”。巴菲特從格雷厄姆那里,主要學到了安全邊際和買煙蒂股的理論。
所謂安全邊際,就是一個東西值10塊錢,你花6塊錢去買,你就預留了40%的安全邊際。格雷厄姆主張,買任何股票都沒有留夠安全邊際。
所謂煙蒂股,就是足夠便宜的股票。足夠便宜的股票,一般都是垃圾股,但是,在格雷厄姆看來,即便是垃圾股,當其每股股價 <每股凈資產(chǎn)時,這只股票仍然是有投資價值的。因為,即便是破產(chǎn)清算,投資者也能分到一筆錢,不至于虧損。巴菲特的第一桶金,實際于就來自于購買煙蒂股。
但是,如果只學習格雷厄姆的理論,巴菲特也不會成為股神。因為,購買煙蒂股可以賺錢,但是,賺不了大錢,因為,好公司的股票從來都不便宜。
還好,后來,巴菲特在投資路上遇到了第二位導師——菲利普·費雪(Philip A. Fisher)。費雪跟格雷厄姆一樣,都是價值投資者,但風格完全不同。格雷厄姆強調要買足夠便宜的股票,而費雪更看重企業(yè)的成長性,更愿意用合理的價格,而不是便宜的價格,去買入好公司的股票。
巴菲特在接觸費雪的理論之后,意識到了自己的盲區(qū),他開始擺脫格雷厄姆理論的局限,開始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好公司的股票。
費雪讓格雷厄姆在巴菲特那里走下神壇,而真正讓巴菲特轉變投資風格的是第三個人——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芒格對巴菲特來說,既是搭檔,也是導師。
芒格對巴菲特的影響主要有兩個:一是為好品質買單,從格雷厄姆的便宜貨思想轉向費雪的好公司思想;二是多元思維模型,用多學科的知識體系武裝自己的頭腦。
1971年,芒格說服巴菲特買入了喜詩糖果,出價是凈資產(chǎn)的2.5倍。要是以前,凈資產(chǎn)1倍的價格,巴菲特都不愿意出,這也是巴菲特投資生涯中第一次為品質買單。喜詩糖果后來成為巴菲特最成功的投資案例之一,他至今還持有這家公司的股票。
從巴菲特的成長過程,我們可以看到,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投資者,必須終身學習,不斷精進。
二、巴菲特是如何選股票的?
巴菲特說,買股票就是買公司。不只因為股票是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還因為股價總是會圍繞公司價值波動,只要公司價值能持續(xù)增長,那股價最終會匹配價值,投資者也能獲得較好的收益。
這是巴菲特投資哲學的核心,買股票就是買公司。那么,如何發(fā)現(xiàn)好公司呢?書中提到了四條準則,我來給大家說一下。
第一條準則是企業(yè)準則,先看是不是好生意?巴菲特喜歡投資的公司,要符合三點要求:一是生意模式簡單,一看就懂,二是經(jīng)營歷史持續(xù)穩(wěn)定,三是長期前景清晰可見。我們知道,巴菲特喜歡投資的都是可口可樂、喜詩糖果這樣的消費企業(yè),很少投資科技公司,就是因為,消費企業(yè)的生意模式簡單,現(xiàn)金流穩(wěn)定,長期前景容易預測。而科技公司,不具備這樣的特點。
第二條準則是管理準則,看管理層是否聰明?巴菲特曾經(jīng)說過,他喜歡買那種傻子都能經(jīng)營的生意,那是不是說,管理層就不重要了呢?當然不是。就算是傻子都能經(jīng)營的生意,也經(jīng)不起敗家子的折騰??v觀巴菲特的投資生涯,沒有好的管理層,再好的生意他也不買。
當他考察公司的管理層時,特別看重以下三點:一是管理層是否理性;二是管理層是否對股東坦誠;三是管理層是否能抗拒慣性驅使,獨立思考。理性是管理層最重要的能力,一個企業(yè),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所面臨的挑戰(zhàn)不一樣,只有理性的管理層,才能因時因地制宜,高效配置資源;坦誠是指不僅能報喜,也能報憂,敢于承認錯誤和失敗,這樣的管理層,才能讓投資者信任;而獨立思考,就是能不從眾、不跟風,不能總是別人做啥我做啥。
第三條準則是財務準則,從財務上看公司對股東的回報如何?看財務數(shù)據(jù),主要看什么呢?先看公司賺不賺錢。巴菲特關注的數(shù)據(jù),不是公司的凈利潤,而是利潤率和凈資產(chǎn)收益率。
除了看公司賺不賺錢,巴菲特還要看公司是不是回報股東。在巴菲特看來,公司管理層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賺了錢怎么分。不管是給員工加工資,還是用于研發(fā)投資,關鍵看有沒有發(fā)給股東的那部分利潤,否則就是對股東的不負責任。
第四條準則是市場準則,公司的股價有沒有安全邊際?前面的三條準則,指向了好生意、好管理、好回報,如果一家公司符合這三個條件,那已經(jīng)是非常好的投資標的了。但是,此時,巴菲特又用到了格雷厄姆的理論,那就是,股價有沒有安全邊際?一家公司,如果股價太高,需要好幾年才能讓價值匹配價格,那也沒有投資價值,因為性價比不高。
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的時候,其市值約為150億美元,而巴菲特計算的可口可樂的真實價值在200億到480億之間,所以,巴菲特買可口可樂的股票,相當于只是用了七折的價格。所以,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才能獲得那么高的回報。
三、巴菲特的投資原則
簡單的生意模式,好的管理層,好的財務數(shù)據(jù),然后用便宜的價格買入并持有,巴菲特的這種投資理念,聽起來一點都不復雜,那為什么多數(shù)人做不好呢?
因為,多數(shù)人沒有自己的投資原則,經(jīng)常被市場先生牽著鼻子走,追漲殺跌。而巴菲特,除了有上面的投資理念,還有一套投資原則,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風險,提高投資的成功率。接下來,我重點說一下巴菲特投資的三個原則:一是能力圈原則;二是集中投資原則;三是逆向投資原則。
巴菲特只投資自己看得懂的生意,看不懂的生意就不投,這就是能力圈原則。前面我們說過,巴菲特喜歡投資消費類的公司,很少投資科技公司,因為,科技公司他看不懂,而消費類公司他看得懂,這就是典型的只在能力圈內(nèi)做事。
當然,近年來,巴菲特也投資了像蘋果這樣科技公司。不過,在業(yè)內(nèi)人士看來,巴菲特買入蘋果公司股票的時候,蘋果本質上更像是一家消費公司了,具有較強的競爭優(yōu)勢和壟斷地位,巴菲特能夠看得懂。
第二點是集中投資原則。你肯定聽說過這句話,“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意思是要分散投資,降低風險。但是,巴菲特反對這個觀點,他喜歡集中投資,他認為應該:“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事實也證明了巴菲特策略的正確性,他一生中的絕大多數(shù)財富,都是從為數(shù)不多的十幾筆投資上獲得的。
第三點是逆向投資原則。巴菲特最著名的一句話是:“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贝蠖鄶?shù)人都會有從眾心理,股市里更是這樣,這是散戶普遍虧錢的原因。
而巴菲特非常善于逆向投資,能真正做到別人貪婪時他恐懼,別人恐懼時他貪婪,而且還特別有耐心。因為,在巴菲特看來,時間拉得越長,股票的收益跟公司的經(jīng)營水平、盈利水平越一致。所以,逆向投資加上有耐心,是巴菲特能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
到這里,我們關于《巴菲特之道》的解讀就結束了。今天,我們回顧了巴菲特投資觀形成的過程,講述了巴菲特的選股之道,以及巴菲特的投資原則。希望今天的講述,能夠對你在投資方面的操作有所幫助。有任何問題和建議都可以給我們留言。如果覺得內(nèi)容還不錯,歡迎點贊、分享。
掃描下方二維碼可以免費領取《巴菲特之道》的電子版書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