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水火無情,我國很早就將水火用在了軍事上,歷史上有不少憑借水火成名的大將,三國時期,東吳周瑜、陸遜都是用火的高手,忠義的關二爺則靠一手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水火無情,非名將不能用之,自古能夠用水火退敵的無一不是名將,但進入現代戰爭,水火的威力就大打折扣,很少有將領能夠用水火退敵。
但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就發生用水退敵的戰斗,我志愿軍39軍軍長吳信泉靠水阻敵,水淹美軍海軍陸戰隊一師,給美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第四次戰役是朝鮮戰場局勢轉變的重要一戰,此前的三次戰役,都是志愿軍主動謀劃,或誘敵深入,或主動出擊,打響的戰役,但第四戰役卻是由美軍李奇微挑起的戰役。第三次戰役結束之后,由于“聯合國軍”在朝鮮戰場上的失利,統帥權由麥克阿瑟交接到了李奇微的手中。
李奇微這個將領,完全可以用狡詐如狐來形容,精通謀略,而且觀察細微,在抵達朝鮮戰場,和志愿軍打了僅僅一仗之后,就發現了志愿軍補給困難的弱點,此后便一直在這一點上下功夫。
第三次戰役結束之后,李奇微就針對我軍后勤補給困難的特點,制定了磁性戰術,并在之后發動了第四次戰役。第四次戰役雖然是由李奇微挑起的,但我方將領技高一籌,動用兵力,在西線牽制住了大批美軍,然后在東線給“聯合國軍”造成了極大打擊,特別是橫城反擊戰,消滅了大量敵軍,直接奠定了第四次戰役的勝局。
但后勤問題始終困擾著我軍,在戰斗進行到后期,我軍便開始出現彈藥供給不足的情況,彭德懷等人被迫停止了作戰,開始指揮軍隊撤退防御,休整之后再尋戰機。作為軍事才華同樣出眾的李奇微,當然不會放棄我軍撤退的這個機會,在我軍進行撤退的時候,就命令精銳追擊,企圖給我軍造成殺傷。
和我軍兩條腿比起來,“聯合國軍”的汽車輪子自然要快得多,而且當時美軍物資已經得到了補充,我軍卻面臨彈盡糧絕的局面。為了大部隊的撤退,志司將數支部隊留下阻擊敵軍,其中就有39軍。
39軍是朝鮮戰場上一支功勛卓著的部隊,打了不少硬仗,這次他們的任務是撤到春川、華川一帶組織運動防御,39軍自然不怕和美軍硬碰硬,但硬打明顯是一己之短攻人之長,極不劃算。同時,追擊39軍的也不是弱旅,是美軍在朝鮮戰場上的王牌部隊美軍海軍陸戰隊一師,一支裝備精良,實力強大的部隊。
為了想到一個兩全其美的對敵之策,39軍軍長吳信泉一直守在地圖面前,苦苦思索。現代化部隊作戰,很多古代策略都難以運用,比如古代常用的火攻,在現代戰爭中,火攻作用很小,遠不及古代。
盯著地圖的吳信泉也是一陣陣無力,他知道39軍就算正面和美軍打,也是可以打的,但是那樣打,將不知有多少戰士犧牲,這是吳信泉不愿意看到的。就在吳信泉苦思無果,看著地圖發呆的時候,華川上游的一個地方引起了吳信泉的注意——華川湖水庫。
這是一個大型的發電水壩,擁有極大的蓄水量,而且當時正值3月末,春汛期間,朝鮮半島水流都在增大,吳信泉派出偵察兵去查看水庫情況,發現水量不少,但還不足以用以作戰。但這些對于吳信泉來說已經足夠了,水量不足,大不了積蓄幾天,只要能夠延緩敵軍,幾天時間完全值得付出。
吳信泉派出了一個團前去水庫駐守,關閉閘門開始蓄水。與此同時,美軍也尾隨而至,也發現了志愿軍的動作。但美國歷史上鮮有以水火退敵的戰斗,根本揣摩不到吳信泉此舉的深意,只是看著志愿軍占據了水庫,抱著有棗沒棗,打兩桿的態度,和駐守水庫的志愿軍打了幾仗。
面對美軍的進攻,志愿軍死守不退,而華川湖水庫又不是什么戰略要地,美軍也就放下了,沒有再繼續進攻,可是美軍根本不會想到,就因為他們沒有占領華川湖水庫,在幾天后就遭到了巨大的損失。
4月9日,已經蓄水8天的華川湖水庫水位已經達到了極高的位置,只要美軍開始渡江,就可以打開閘門了。吳信泉這邊準備就緒,而美軍卻對此一無所知。美軍海軍陸戰隊一師作為主力,在4月9日準備渡江作戰,為了作戰順利,他們在江岸就擺開了陣勢,坦克、大炮都拉了出來,可是美軍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的敵人不是對岸的志愿軍,而是滔滔江水。
美陸戰一師開始過江,戰機已到,吳信泉當即下令:開閘放水,積蓄了8天的江水滔滔而下,吞沒了沿途的一切,仗著裝甲的美軍也被淹沒,坦克被沖得東倒西歪,稍微輕一點兒的火炮直接被江水帶走,短短幾個小時,水面就上升了好幾米,四處都是逃命的美軍。
本來還可以取得更大戰果的,當時吳信泉只是打開了閘門,并沒有徹底炸毀水庫,如果徹底炸毀水庫,水面上升得會更快,給美軍造成的損失也將更大。但是吳信泉沒有這么做,戰爭總會結束,結束之后,朝鮮半島還需要建設,雖然這里不是我們自己的國家,但吳信泉卻沒有區別對待。
被大水阻擋,這是美軍和李奇微完全沒有想到的,在美軍被江水所阻之后,39軍還趁機發起了一波進攻,整場戰斗下來,包括被洪水吞沒的,美軍損失達到了萬人,各種物資損失更是不計其數。而因為江水的阻擊,美軍進攻的腳步也直接停滯了下來,本來半天時間就可以追擊到我軍的,但這半天路程美軍卻走了六天時間,完全失去了戰機,第四次戰役也進入到了尾聲。
吳信泉水淹美軍,這是中國古代水火戰術在朝鮮戰場上的首次運用,在現代戰爭中,水火戰術不僅沒有退伍,還表現出了極強的生命力。但水火無情,真正能夠將水火用到戰爭中的將領并不多,而吳信泉就是其中之一,他用水火戰術,給美國上了一課,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并不是一兩百年的工業發展能夠抹除的,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最寶貴的一筆財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