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介紹第三次戰役中志愿軍涌現出的特等功功臣。
王鳳江(沒有找到這位英雄的照片)
1950年12月31日白天,臨津江東岸的美軍一臉輕松地看著還沒有完全封凍的臨津江。
雖然臨津江冬季江水很淺完全可以趟水而過,但是冰冷刺骨的江水對于涉水過江者來說,那無異于是要忍受白刃上身的痛苦。因此美軍將防御的重點集中到了江上的橋梁,對于尚未封凍的江面只是派了幾個警戒哨防止志愿軍偵察兵滲透。
然而下午17時5分時,隨著五顆信號彈在西岸升起,原本靜謐的一片白雪世界的東岸上突然涌現出了無數黑點,那正是發起進攻的志愿軍戰士們!
大批志愿軍戰士沖上河岸,然后一個個爭先恐后地踏上臨津江上的冰面,當他們到達尚未結冰的河面前時,毫不猶豫地便一躍進入了冰冷的江水里!
美軍哨兵眼見志愿軍戰士紛紛躍入冰冷江水中被震撼住了,一時間呆立在原地傻傻地看著,竟忘了向上面通報。直到被上司打來詢問情況的電話鈴聲驚醒,這才想起該向上面匯報志愿軍已經發起進攻。
志愿軍出敵不意地涉水發動進攻,完全打亂了敵人的戰前部署,東岸的制高點147高地上敵人的火力部署都是針對大橋的。當147高地守軍還在手忙腳亂地將機槍和火炮轉變方向時,涉水過江的志愿軍已經紛紛登上了西岸!
這支在冰天雪地中于白天直接涉水強渡臨津江的志愿軍部隊,是第39軍第116師347團7連。
這是一支英雄的人民部隊。
1948年10月1日遼沈戰役關門打狗的關鍵——錦州之戰中,正是這支部隊與十倍于己的國軍血戰,接連攻破了錦州門戶義縣守軍的三道防線,打退了敵軍的七次反撲(全連包括王鳳江在內僅剩17人),因此7連在戰斗被授予了‘鋼鐵連’的稱號。
著名的軍旅劇《士兵突擊》,主角所在的‘鋼七連’參照的對象正是該連。
率領7連強渡臨津江的,正是它的傳奇英雄副連長兼1排排長王鳳江。
王鳳江在解放戰爭中立下四次大功、七次小功,因此光榮地出席了1950年9月舉行的全國戰斗英雄代表大會,受到了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的親自接見。
登上臨津江東岸的王鳳江繼續率領自己的部隊創造奇跡,僅僅45分鐘,他便帶領自己的部隊成功拿下了美軍重兵據守的147高地。
7連的戰士們攻上147高地時已經是黃昏,在朝鮮凜冽的寒風中,衣服上的江水此時都已經結成了冰。所以147高地上的志愿軍戰士們無不身披冰甲,一個個在落日余暉里熠熠生輝。
然而攻取147高地后,王鳳江和他的7連戰友們卻并沒有進行休整,他們身披冰甲繼續向敵人縱深挺進。插入敵軍內部的7連一舉拿下了敵軍縱深的炮兵陣地,接著向縱深繼續擴大戰果,連續拿下了敵人在馬智里、于義軍的陣地。
7連為強渡臨津江戰役的全面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7連被記集體二等功一次,并獲頒“臨津江突破英雄連”錦旗一面。
1951年1月2日,王鳳江所在的7連和兄弟部隊一起攻取了釜古里公路周遭的高地,截斷了英國皇家第27旅來復槍團的后路。
1月3日,為了打通逃路,英軍調來了百夫長重型坦克,掩護來復槍團向志愿軍的阻截陣地發起了不斷地猛攻。7連的陣地一日里遭到了英軍七次猛攻,7連英勇作戰成功地堅持到了后續部隊趕到,最后僅有7位戰士幸存,7連所有班長及以上指揮員都壯烈犧牲。
釜古里阻擊戰,是為7連打得最為慘烈一場阻擊戰,‘鋼鐵’之名實至名歸。
王鳳江在英軍的第四次進攻時,不幸被近處爆炸的炮彈彈片擊中要害戰死沙場,年僅26歲。
戰后志愿軍總部為王鳳江烈士追擊特等功,并將他生前任排長的7連1排命名為‘王鳳江排’。
《士兵突擊》中王寶強飾演的男主角許三多在七連所在的排,一直被模糊處理未公布具體編號,顯然是在避王鳳江烈士的諱。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的朋友還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