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奔跑、跳躍……人形機器人又有新突破,可以自主起身站起來了!近日,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發布了“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自主站立控制算法”,讓機器人可以在不同地形、不同姿勢下,自主、平穩站起。這是如何做到的?科科帶您一起了解↓
新突破!
人形機器人已學會自主起身站立
無論是坐著、靠著還是躺著,也不管身處草地、沙石,還是軟墊,這臺人形機器人都可以像人一樣快速實現自主起身站立,動作平穩、干脆利落。
起身站立,這一動作對動態性和平衡性有極高要求,在人形機器人的上下肢配合、重心調整和平衡控制等方面,均是挑戰。
實現人形機器人起身站立,此前行業內采用的方法多是讓機器人死記硬背一套動作運動軌跡。但一旦環境變化,機器人往往就會束手無策。為了讓機器人像人一樣在各種場景下都能自主站立,團隊開創性地在人形機器人起身站立這一場景中采用了強化學習的方法。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聯培博士生 黃濤:先把機器人放在搭建好的仿真環境中,這個仿真環境模擬了真實世界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地形或場景。然后把機器人放到這個場景,從零開始,讓它像小朋友一樣摸爬滾打。我們會設定一些目標函數,或設計一些目標,希望它達到一些狀態,最終,它就能學會在多種場景下站起來。
從虛擬到真實,仿真平臺
為人形機器人訓練降本增效
機器人要變得更靈巧更聰明,離不開海量高質量數據的支撐。如何更高效、更低成本地采集數據,也成為如今機器人行業發展的關鍵。
在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團隊正在采用一種新型的機器人數據采集訓練方法,這種方法有何創新,又將如何助力機器人加速融入我們的生產生活呢?
數據是支撐機器人持續進化的關鍵,機器人每增長一項簡單的技能,至少都需要學習近百條高質量數據。以往,這些數據大多來自現實世界,比如真機訓練、仿真遙操作等。而在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我們可以看到,在團隊搭建的一個通用具身智能仿真平臺上,一臺機器人正在高度仿真的倉庫、家庭、辦公場所中反復練習各種技能。
在這個平臺上,大到空間方位布局,小到物品位置、材質,甚至光線的強弱、人們的互動,都可以隨意編輯,相當于為機器人打造了一個全能的模擬練兵場,在數字世界中就能高效采集優質數據。
將現實重建成虛擬世界,讓機器人在虛擬平臺上邊訓練邊采集數據,學成之后再將技能從虛擬遷回現實,部署到真實機器人身上,通過這樣的閉環反饋,團隊打通了一條虛實貫通的具身智能進化技術路線,縮短了機器人在特定環境的訓練時間和成本,也提升了機器人面對不同場景的適應能力。
目前,通過這條技術路徑訓練出的機器人,已能精準完成插拔插銷、取物裝箱、實時避障等操作與移動的復雜任務,大幅縮短了訓練與成長的周期。
來源:央視一套微信公眾號、《新聞直播間》、央視新聞客戶端
文章圖片用于公益科普,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微信公眾號/科普熊貓
抖音號/科普熊貓
新浪微博/@成都科協
今日頭條/成都科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