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Chinchilla南美栗鼠絨?
Chinchilla(南美栗鼠,學名:*Chinchilla lanigera* 和 *Chinchilla chinchilla*),又稱毛絲鼠,毛茸茸且胖乎,因其可愛的外形酷似宮崎駿創作的電影《龍貓》里的卡通形象主角,所以也被稱為龍貓。
它是一種原產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小型嚙齒動物,以其極其柔軟、濃密的絨毛而聞名。Chinchilla絨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柔軟、最奢華的動物纖維之一,它擁有世界上最濃密的絨毛,上等栗鼠絨每個毛孔80根毛發之多 (貓狗每個毛孔僅1~3條毛發)。
CHINCHILLA南美栗鼠絨原來印加皇室的專屬毛皮。南美栗鼠的名字來源于當地一個印第安族——Chinchas,15世紀這些印第安人以南美栗鼠做為食物和衣服。16世紀,西班牙征服者們在南美洲發現了南美洲栗鼠的毛皮,并將其帶回歐洲,從此南美洲栗鼠的毛皮成為高貴的象征
二. Chinchilla的棲息地與特性
1. 棲息地:
Chinchilla原產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主要分布在秘魯、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的高海拔地區(海拔3,000至5,000米)。
它們生活在巖石縫隙和洞穴中,適應了寒冷、干燥的高山氣候。
它們依靠一些熱帶植物(如樹皮、樹根、仙人掌)維生,生命力極強
2. 絨毛特性:
密度高:Chinchilla的毛發密度極高,每平方厘米皮膚上約有20,000根毛發,是已知毛發密度最高的動物之一。
柔軟度:Chinchilla絨的纖維直徑極細(約12至16微米),觸感如絲綢般柔滑。
保暖性:其濃密的毛發結構能夠有效隔絕寒冷,提供極佳的保暖性能。
輕盈:盡管毛發濃密,但Chinchilla絨非常輕盈,穿戴舒適。
三. Chinchilla絨的采集與加工
1. 歷史背景:
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Chinchilla因其珍貴的絨毛被大量獵殺,導致野生種群數量急劇下降。
1920年代,人工養殖Chinchilla開始興起,主要用于獲取其絨毛。我國現在也有引進飼養!
南美栗鼠是單排卵管,每年只能產仔1-2次且每次產仔1~2只的概率是80%。孕期約111天,比大多數嚙齒動物長。
標準色的雌性南美栗鼠繁殖力最高,其次是米色,最低的是黑色天鵝絨色。平均每窩出生數量在標準色中為 2.10,而在黑色天鵝絨色中少于 1.50。
2. 采集方式:
梳毛:人工養殖的Chinchilla通常通過定期梳毛的方式收集其自然脫落的毛發,這種方式對動物無害。
剪毛:少數情況下會采用剪毛的方式,但需要非常小心以避免傷害動物。
3. 加工工藝:
Chinchilla絨的加工需要極高的技術,以確保其柔軟性和光澤不被破壞。
由于絨毛極其細膩,制作一件大衣可能需要數百只Chinchilla的毛發。
四. Chinchilla絨的用途
1. 高檔服裝:
Chinchilla絨常用于制作奢華的大衣、披肩和圍巾,以其輕盈、柔軟和保暖性著稱。
2. 配飾:
用于制作手套、帽子和手袋等小件物品,增添奢華感。
3. 家居用品:
少數情況下用于制作高檔毛毯或裝飾品。
Chinchilla chinchilla*(短尾Chinchilla)和 *Chinchilla lanigera*(長尾Chinchilla)均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禁止其國際貿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