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臺積電降價,英偉達越南建廠,外媒:中國反制奏效了
近年來,中美兩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博弈日益激烈,美國對中國140家半導體公司實施制裁,試圖遏制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崛起。面對這一壓力,中國迅速采取了反制措施,限制了對鎵、鍺、銻、石墨、超硬材料等關鍵原材料的出口。這一系列舉措不僅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連鎖反應,還使得臺積電和英偉達等半導體巨頭紛紛調整策略,以應對中國市場可能出現的變化。如今,從臺積電降價求訂單到英偉達選擇在越南建廠,這些現象無疑表明,中國的反制措施已經初見成效。
中國的鎵儲量占全球總量的68%左右,而國外僅有32%的儲量,并且還有10%左右的供應量來自中國。鎵作為一種重要的半導體材料,在智能手機核心芯片、高速光纖通信網絡、高效新能源電池以及尖端軍事裝備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中國對鎵的出口管制無疑對這些高科技產品的生產造成了深遠的影響。由于全球范圍內對鎵的依賴程度較高,中國的這一舉措迅速引發了國際市場的關注,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始尋找替代供應商,但短期內難以找到能夠完全替代中國鎵供應的源頭。
除了對鎵的出口管制外,中國三大行業協會還表態謹慎采購美國芯片,這一舉措無疑是對美國半導體產業的一次主動反擊。由于美國芯片被納入不安全產品名單,中國通信企業協會等組織特別呼吁開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供應鏈安全調查。這一連串的反應導致大陸芯片企業開始大量砍單,減少了對美國芯片的采購量。這不僅對美國半導體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業績壓力,還使得全球芯片市場出現了新的競爭格局。
在這樣的背景下,臺積電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制造企業,也開始感受到了來自中國市場的壓力。大陸市場曾經一度是臺積電業績出貨的火車頭,也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之一。然而,隨著大陸芯片廠商的崛起和半導體自給率的提高,臺積電來自大陸的訂單開始持續減少。為了應對這一困境,臺積電不得不開始對旗下多款芯片進行降價求訂單,甚至包括7nm工藝制程。這一舉措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臺積電的業績壓力,但也反映出其在全球芯片市場中的競爭地位正在發生變化。
與此同時,英偉達也在積極尋求應對策略以應對美國對華半導體產業的打壓與制裁。在被迫放棄中國市場直接出貨的情況下,英偉達選擇了在越南建廠作為曲線救國的手段。越南作為中國制造業的延伸,其配套設施和電力設施等都需要從中國購買。因此,英偉達選擇在越南建廠,可以通過這一跳板繼續面向中國市場出貨,從而規避相應的風險。然而,這一舉措也反映出英偉達對于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以及美國半導體產業在中國市場上面臨的困境。
隨著中美兩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博弈持續升級,越來越多的國際半導體企業開始感受到來自雙方的壓力。一些企業甚至因為美國對中國的制裁而損失了巨大的利益。例如,美國泛林、科磊公司和應用材料公司等,其40%的收入都來自中國市場。由于美國對中國的打壓,這些公司不得不放棄中國市場,從而導致了業績的大幅下滑。這一現象使得越來越多的國際半導體企業開始反思美國對華科技戰的合理性以及自身的應對策略。
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反制措施已經初見成效,不僅使得臺積電等半導體巨頭開始調整策略以應對中國市場可能出現的變化,還使得英偉達等國際半導體企業開始尋找新的出路以規避風險。這一變化表明,中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正在逐漸提升,而美國對華半導體產業的打壓與制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加速發展。
展望未來,中美兩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博弈仍將持續,但中國半導體產業已經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和競爭力。隨著國內半導體企業的不斷崛起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國有望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同時,中國也將繼續堅持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推動半導體產業的持續發展和升級。在這一過程中,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合作與交流也將成為推動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