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拂面,綠意盎然。3月11日,浙江師范大學附屬杭州筧橋實驗中學(筧文實驗學校)的校園里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植樹節勞動教育活動。此次活動以“植此青綠,不負春光”為主題,旨在通過植樹造林,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進一步弘揚志愿服務精神。
11日上午,陽光明媚,微風輕拂。由三年級15位少先隊員代表和初中10位共青團員代表組成的“遇‘筧’·心橋”志愿服務小隊,在學校領導、老師的帶領下,共同為校園增添了一抹新綠。
活動現場,師生們熱情高漲,分工明確,協作有序。志愿服務小隊精心選取了2棵紅楓和3棵楠木作為此次植樹活動的“主角”。在老師們的指導下,隊員們小心翼翼地選取樹苗,合力將樹苗放入事先挖好的土坑中,扶正樹苗、填土、澆水,每一個步驟都細致入微。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5棵小樹苗在校園里“安家落戶”,它們將見證著筧文學子們的成長,也承載著大家對美好未來的期許。
學校黨委書記、校長高瓊在活動中勉勵同學們:“小樹苗就像你們一樣,需要陽光雨露的滋養,更需要我們的悉心呵護。希望同學們能與小樹共同成長,為構建綠色校園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這次植樹活動,同學們不僅體驗到了勞動的樂趣,更深刻理解了植樹造林、綠化環境的重要意義。
上午的植樹活動結束后,“遇‘筧’·心橋”志愿服務小隊下午又踏上了前往林業局博物館的旅程。此次參觀隊伍由三四五年級的16位少先隊員代表和初中的10位共青團員代表組成,三位黨員老師隨行指導。
在博物館內,同學們首先觀看了一段關于植樹造林與生態保護的視頻,生動的畫面和詳盡的解說讓大家深刻認識到植樹造林對于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隨后,同學們參與了科技體驗環節,通過互動游戲和虛擬現實技術,親身體驗了樹木生長的過程,感受了大自然的奇妙與偉大。最令同學們興奮的是,博物館還特別安排了一場科普講座,大家聽得津津有味,紛紛表示要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為美化家園、保護地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次植樹節勞動教育活動,浙江師范大學附屬杭州筧橋實驗中學(筧文實驗學校)的學子們以實際行動踐行著綠色生態的理念,展現了新時代青少年的責任與擔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