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亦有風景。3月10日,正值金庸先生誕辰101周年。
他生長在錢塘江畔,發跡于港島文壇,作品陪伴了幾代人成長。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不僅有刀光劍影、快意恩仇,更有中國的大好河山、名勝古跡。峨眉山的風、錢塘江的潮,大理的茶花、襄陽的城墻曾令無數讀者心馳神往。
春暖花開時,不妨帶上一本小說,沿著俠客的足跡去探訪金庸筆下的江湖秘境。
武俠小說里,名山往往與門派血脈相連,擎天險峰成就“劍出如風”的凌厲劍氣,云海松濤孕育佛道相融的縹緲心法。千山疊嶂,勾勒出江湖的地理圖騰。
金庸一生所創作的15部武俠小說中,有13部都提到了華山。這里是《碧血劍》中袁承志拜師“神劍仙猿”穆人清之地,是《笑傲江湖》中“劍氣之爭”的修羅場,更是《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中三次高手論劍的武林擂臺。
云海中的華山北海峽谷 | ?視覺中國
華山,地處綿延1600多公里的秦嶺東段,南依秦嶺、北瞰黃渭。它是五岳之中最高的一座山,主峰海拔為2154.9米?,宋代詩人寇準稱其“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巍峨之外,華山更以險聞名。穿石峽、懸萬仞、臨深淵、通云天,人們歷盡千辛開鑿出的登山險道,孕育出“自古華山一條路”的天下奇觀。也正因其形似劍、奇險異常,又承載著千年道教與儒家文化底蘊,華山才成為小說中高手過招、巔峰對決的武林圣地,萬仞絕壁中藏著正邪、善惡與人性的較量。
“自古華山一條路”驚險非常 | ?圖蟲:相逢是歌
而在今天,華山依舊是勇敢者的試煉場。相傳由華山派第一代宗師賀志真修建的長空棧道,以鐵釘木板搭建而成,棧道寬度僅30公分,一側緊貼絕壁,另一側則空懸無欄,在建成700多年后仍被海外媒體評為全球十大恐怖步道之一,其險峻程度可見一斑。
此外,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并稱為“華山三大險”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等,同樣令人望而生畏。此時,或許只有北峰之巔上金庸題字的“華山論劍”石碑,堪能圓武俠迷們一場江湖舊夢。
如果說華山是“武”的巔峰,那么武當山則是“俠”的化境。金庸筆下的武當派,無論《倚天屠龍記》的張三豐、武當七俠,《笑傲江湖》的沖虛道長,還是《俠客行》的愚茶道長,都是俠肝義膽、匡扶正義之士,反派角色極少。
武當山金頂建筑群 | ?視覺中國
武當山與華山同屬秦嶺余脈,《倚天屠龍記》中描述其為“郁郁蒼蒼,林木茂密,山勢甚是雄偉”。相比華山,武當山的山勢相對較緩,但地形別具一格,主峰天柱峰拔地而起,箭鏃林立的七十二峰如眾星拱月般環繞四周,構成“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的自然奇觀。
自古以來,武當山便是道家圣地,被譽為四大道教名山之首。始建于唐代的古建筑群,按照真武修仙的神話布局,規則分布在以天柱峰為中心的群山之中,堪稱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集大成之作。太和宮、紫霄宮、金頂宮等依山傍水,時而在云海翻騰中若隱若現,這里也因此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當山紫霄殿與金殿 | ?圖蟲:木目雨的視界、逐光獵影
武當山頂松柏長。元末明初,道士張三豐集其大成,在此開創了武當派,時至今日,俠義精神與道家智慧仍在這座仙山交相輝映。人們來到這里,依然可以在山水、古建與太極拳法中感受道法自然的東方哲學。
南尊武當,北崇少林。與武當派并稱武林泰斗的少林派發源于中岳嵩山。此處西臨古都洛陽,北瞰滔滔黃河,有太室山、少室山雙峰對峙。
其中,少室山深處的少林寺,是《天龍八部》中蕭峰、虛竹、段譽三兄弟對抗中原群豪的戰場,更是佛教禪宗、中國武術的重要發源地。
嵩山少林寺 | ?視覺中國
《倚天屠龍記》開篇郭襄到達嵩山后,“但見少林寺層崖刺天,橫若列屏,崖下風煙飄洌,寺中鐘聲隨風送上,令人一洗風俗之氣”。而太室山峻極峰頂的封禪臺,是《笑傲江湖》中舉辦五岳并派大會、比武論劍主場,而歷史上武則天曾放棄泰山,選擇在這里舉行封禪大典。
嵩山少林寺塔林與嵩山大法王寺正門 | ?視覺中國
中國的眾多名山之中,若論自然風光,嵩山或許比之黃山、張家界等略遜一籌,但嵩山是獨特的。這里是世界露出海平面最早的陸地,以36億年歷史被譽為“萬山之祖”;少林寺塔群是中國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佛塔群,太室祠(中岳廟)是世界上最早的民族宗祠,發源于此的少林功夫則是世界上影響最大、傳播最廣的拳法之一……
群山之中禪武合一的魅力,或許只有靜下心在塔林中穿行、在達摩洞前靜坐、在峻極峰遠眺云海如劍時,才能真正領悟。
金庸筆下還有一處以女性為主導的武林門派發源地,那就是四川盆地西南邊緣上的峨眉山。《倚天屠龍記》中郭襄在此創立峨眉派,之后風陵師太、滅絕師太和周芷若又相繼接任掌門,但門派最終在風云變幻的江湖爭斗中式微。
峨眉派門下女弟子眾多,所用兵器和武功招式如峨眉刺、倒踩蓮等也具有明顯的女性色彩,這種“女兒國”式的想象或許與此處地名由來與景致有關。《峨眉郡志》曰:“云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艷也,故名峨眉山。”這里也因山勢巍峨、風景秀麗,有著“峨眉天下秀”的美稱,詩人李白更是贊詩曰“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恰逢陰雨天氣的峨眉山 | ?圖蟲
現實中,峨眉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主峰之一的金頂上,供奉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賢菩薩像,通體金色與首創多面多身的獨特造型令人過目不忘。特別是日出時,當破曉的霞光刺破云海,晨鐘撞破寂靜,普賢金像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寧靜圣潔的禪意與武俠故事中的肅殺之氣形成奇妙的反差。
金頂佛國峨眉山 | ?圖蟲
而近幾年,比佛光和功夫更出圈的卻是峨眉山的猴子。這些稀有的峨眉藏酋猴,徒有雅號“猿居士”,干的卻是奪手機、搶零食、扒背包的勾當,飛檐走壁間還頗有幾分張三豐“梯云縱”的輕功架勢。
江河湖海是武學靈韻的天然道場,錢塘江的洶涌怒潮淬煉出化勁之道,桃花島的潮汐漲落暗藏奇門陣法。萬水流光,是江湖的鏡像,亦是俠者的人生注腳。
“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金庸筆下的桃花島,是遠離世事紛擾的世外桃源,一生孤傲、離經叛道的“東邪”黃藥師是這里的島主,郭靖、黃蓉、楊過等人也在這里留下了重要的人生軌跡。
桃花島的靈感,源自東海上的璀璨明珠——舟山群島東南部的一座同名小島。金庸是浙江人,在創作《射雕英雄傳》時需要一座海島,“有一點浪漫情調的,不能離大陸太近,也不能太遠”。碰巧他從地理書上看到了東海的桃花島,滿足自己的一切設想,這座武俠仙島由此誕生。
桃花島 | ?視覺中國
隨著《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等影視作品相繼在此取景拍攝,現實中的桃花島早已突破一本小說的邊界,成為山海與武俠交織的造夢場,令武俠迷們流連。
這座人口僅1.15萬的小島,巔峰時期甚至一年內就吸引了上百萬游客登島。你可以在雨天獨闖安期峰,也可以在塔灣金沙等一場橘子海落日。在這里,只要你愿意相信,江湖便是真實的。
翻轉手機以獲得最佳閱讀體驗>>>
桃花島海上日出 | ?視覺中國
除了浙江舟山的桃花島,金庸還不止一次寫過自己的家鄉海寧。海寧市鹽官鎮地處錢塘江入海口,歷來是觀賞錢塘江大潮的勝地。而很多人對于錢塘江的第一印象,正是來源于他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書中乾隆與陳家洛在海寧海神廟相遇,一陣郁雷之聲后“兩人話聲漸被淹沒,只見遠處一條白線,在月光下緩緩移來。驀然間寒意迫人,白線越移越近,聲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嶺,自天際而來,聲勢雄偉已極。潮水越近,聲音越響,真似百萬大軍沖鋒,于金鼓齊鳴中一往無前”,廟堂與江湖的潮涌碰撞就在一夕之間。
錢塘江大潮過后留下的壯觀的“潮汐樹”| ?視覺中國
每年農歷八月十八前后,都是錢塘江的最佳觀潮時間,潮高可達9米之上,氣勢最為磅礴。當然,全年還有120天的時間(農歷每月初一到初五、十五到二十)可以觀潮。
海寧鹽官一線潮|?視覺中國
登上海寧的占鰲塔,既可以俯瞰鹽官古城風貌,也能身臨其境感受“海寧寶塔一線潮”的盛景;此外老鹽倉的“回頭潮”、丁橋大缺口的“交叉潮”,同樣能帶來滔滔浪花匯聚的震撼。
襄陽城下集結了金戈鐵馬、家國大義,洱海月波映著佛國禪機、王室權謀。古城照影,城墻的磚瓦縫隙中藏著烽煙與詩酒的生死棋盤。
今年春節期間,武俠電影《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的熱映,讓襄陽城再一次出圈。
有人統計,“射雕三部曲”中共計260多次寫到襄陽:別開生面、群雄爭霸的武林大會,在蒙古與大宋的夾縫中堅守城池的郭靖、黃蓉,飛石擊斃蒙古大汗蒙哥的楊過,將“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八字詮釋地淋漓盡致。
襄陽古城夜景 | ?視覺中國
襄陽,這座盤踞漢水中游的千年古城,是華夏大地南北地理分界線的咽喉要塞,有著“鐵打的襄陽”“華夏第一城池”之稱。七省通衢、南船北馬,襄陽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古至今經歷了170多次重要戰役。
襄陽古城內繁盛依舊 | ?視覺中國
而當歷史的烽煙散去,鐵血戰歌化為淵源文脈,江水中行駛的不再是運送糧草的戰船,取而代之的是滿載游客的游輪。
隨著《你好,李煥英》《國色芳華》《夢華錄》等作品熱播,影視IP為襄陽煥新活力,越來越多游客來到這里,共享光影交織的文旅盛宴。
金庸筆下還有一座令讀者們印象深刻的古城,就是彩云之南充滿傳奇色彩的大理國。《天龍八部》曾借木婉清的視角寫道:“大理城內人煙稠密,大街上青石平鋪,市肆繁華。
過得幾條街道,眼前筆直一條大石路,大路盡頭聳立著無數黃瓦宮殿,夕陽照在琉璃瓦上,金碧輝煌,令人目為之眩。”
大理古城 | ?視覺中國
“我可能哪一世做過大理人,今生對大理總有一種親切之情。”金庸一生對大理情有獨鐘,《天龍八部》等作品中的許多故事圍繞大理展開,段譽的父子情深、六脈神劍的傳承、蒼山洱海的詩意浪漫,刻畫著大理段氏家族綿延幾代的武俠史詩。
大理古城的雨傘巷 | ?圖蟲
大理地處西南邊陲秘境,古為“蜀身毒道”和“茶馬古道”的重要中轉站,連綿起伏的蒼山、波光粼粼的洱海、多彩濃郁的民族風情,使這里自古便成為文人墨客向往的詩意之地。
而如今,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的浪漫,以及氣候宜居、交通便利、生活成本低等優勢,吸引著天南海北的“數字游民”來此棲居。當古老的南詔國成為地理套利的烏托邦,人們正在風花雪月中搭建數字時代的精神原鄉。
蒼山腳下的大理古城 | ?圖蟲:保持理智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重走被武俠點亮的名山大川,方知那些刀光劍影的故事,早已烙印在大地的肌理與血脈間,俠骨柔腸從來不只是紙上的墨跡,更是用腳步丈量的人間。
編輯/Tasia
文/劉俏
圖/視覺中國、圖蟲
長期征稿
后臺私信“投稿”獲取聯系方式
社群添加
旅先森VX:LLxs05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