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華說史,史說自話。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
1928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各國駐華使館隨即南遷。東交民巷的使館大多改為領事館,但其中的美國兵營、英國兵營、比利時兵營、意大利兵營、法國兵營、荷蘭兵營、德國兵營、日本兵營等兵營依舊用種種借口和方式保留了下來。有的兵營雖然不再駐兵,但卻將土地非法出租,謀取利益。本來,舊沙俄兵營駐有步騎兵100多人。
十月革命勝利后,蘇聯政府宣布廢除沙俄時代的在華特權,蘇聯駐華使館先是將兵營改為民房出租,稱為“蘇聯大院”,后來又改為蘇聯外交官宿舍。
1941年開始,國民政府開始同美、英進行放棄在華不平等條約及治外法權的交涉,但進展不大。至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美、英等國一方面看到戰局進入最艱難時期,另一方面看到中國戰場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戰略位置的重要,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四強之一,中國舉國上下要求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的各種特權,美、英經磋商后,迫不得已于1942年10月9日同時宣布放棄在華不平等條約,廢除治外法權。
但美、英兩國都是口惠而實不至,遲遲不愿完全放棄其在華的特權。事實上,抗戰勝利后,中國政府除了將戰敗國日本、意大利的兵營收回之外,其他兵營照舊在外國人手里。
國民黨政府名義上在北平設立了一個機構,叫“使館界官有資產與官有義務債務清理委員會”,名義上是要接收使領館區的管理,實際上卻軟弱至極,不敢觸及美、英等帝國主義的特權。
1、新中國成立時列強在北京兵營現狀
到人民解放軍進駐北平的時候,東交民巷的各兵營仍然掌握在帝國主義的手中,這個領事館區仍然是國中之國。這是中國人民所絕對不能容忍的!
這就不難理解,在人民解放軍舉行的北平入城式的時候,毛澤東要特別批準上我們威武的軍隊游行穿過東交民巷。也就不難理解,這個場面曾使忍受過舊社會的屈辱的老北平人,至今每每想起人民軍隊的坦克隆隆駛過東交民巷的情景,都還會熱血沸騰…
葉劍英在人民政協會后南下,由聶榮臻出任北京市長兼軍管會主任。在部署執行毛澤東“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外交戰略,清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特權和影響時,聶榮臻就曾經在一次會議上引用毛澤東的話說:東交民巷是長在中國人臉上的一個瘡,是到了根治的時候了!
根據中共中央的部署,在中央人民政府組建基本就緒,毛澤東出訪蘇聯談判廢除舊的國民黨時期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談判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已經基本成為定局的時候,就立即開始清理過去時代與帝國主義所簽訂的各種屈辱的不平等條約了!
1950年新年剛開始,1月2日深夜毛澤東連續從莫斯科給中央發來兩封電報,通告取得了與蘇聯簽訂新條約的重要進展。
1月6日,中央按既定的部署,開始實施“打掃”東交民巷的行動:以北京市軍管會的名義征用美、英、法、荷在北京東交民巷的兵營。具體行動由北京市軍管會出面,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處、北京市公安局外僑管理科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公逆產清管局聯合負責。
征用兵營行動的調查研究工作早已經在1949年11-12月間完成。
這些西方帝國仍然占據的兵營概況如下:
美國兵營原為清朝的四夷館和東城察院,與原美國總領事館緊相鄰,占地三十多畝。建營之初,駐有美國海軍陸戰隊約150名。在美國的有關記載里,記述著美國海軍陸戰隊在1900年八國聯軍沖進北京的戰斗中如何“勇敢”地通過玉帶河的水閘沖進了內城。
二戰中,自從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人參戰以后,日本人查封占用了美國兵營,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士兵遭到日本人囚禁。抗戰勝利后,本來美國兵營應該從日本人的占據下回到中國人手里;可是,美國兵卷土重來,國民黨的接收官員不敢據理力爭。
1947年初,隨著馬歇爾使華調停失敗,軍調部撤銷,這年3月間,駐在這個兵營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也撤走了。
美國兵撤走后,美國領事館的一部分搬進了兵營辦公。
臺基廠三條街北面約三十畝地全是法國兵營。在中國“七七事變”抗戰爆發前夕,法國尚有700多名士兵駐在這里,后來逐步撤往越南。1947年法國人又回到這個兵營來,辦了一個“漢學研究院”,沒有什么漢學活動,主要是要占住這塊地皮。
德國兵營建于庚子后,在東交民巷東頭,原系廣成木廠和附近的民房地基,占地比美、法兵營略小。一次大戰德國戰敗,被迫將兵營的一部分讓給了荷蘭,其余部分辦起了一所德語學校。
英國兵營北對長安街、西對兵部街,筑有高墻堡壘炮臺。
2、“北平鐵腕行動”
1950年1月6日下午,北京市軍管會所在的東交民巷的御河橋二號院內,在環境幽雅的北樓里,會議廳里正在召開一次聯席會議。這是軍管會召開的對征用兵營行動的最后部署會議。與會的人員都佩戴有紅五星的軍管會證章,臉上都透著臨戰前的嚴肅與興奮,因為他們都意識到將由他們親手執行全國人民盼望已久的這次愛國行動。
對此行動,軍管會主任聶榮臻曾經說過:
現在既不是清朝時代的中國,也不是仰承美國鼻息予取予求的國民黨賣國賊統治的中國,而是握有充分獨立主權的人民民主的新中國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為非為惡授取侵略特權的黑暗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讓他們在夢中去回味過去那段甜蜜的日子吧。我們只有義務來執行中國人民政協的《共同綱領》,卻決無義務來執行帝國主義的不平等條約。
這次開會的地點是頗有意思的。開會所在的樓于1945年日本投降前是日本駐中國的總領事館,它的南鄰是日本兵營,北鄰是意大利兵營。據說,一次大戰后,袁世凱與日本帝國主義秘密訂立的賣國“二十一條”就是在這座北樓簽字的。北平解放前,傅作義曾將他的華北“剿匪”總司令部一度設在這里。
會上制定了“先禮后兵”的方針,即分成四個小組,每組四個人,兩個人負責交涉,一個交涉,一個攝影,先通知對方交出兵營,如果對方拒絕執行的話,即施行強制征用。
下午的會議一結束,行動就開始了!
事后,西方傳媒將這次行動稱為“北平鐵腕行動”。
1月6日上午,郵差送郵包來美國總領事館的時候,就很生氣地提了意見:
“我已經說過多少次了,你們美國人的郵件上怎么還寫著寄往‘北平’?你們要通知發件人,打從新中國成立那天起,已經改名為‘北京',已經不是國民黨時代的‘北平’了。要不,今后寄不到,我們就概不負責?!?br/>
埃德蒙·柯樂布早就給國務院遠東科和負責轉寄郵件的駐香港的總領事館打過招呼了,可是對方仍然頑固地使用“北平”,而不愿使用“北京”。
這天上午,他還得到消息,英國不顧華盛頓方面的阻攔和反對,已經于上午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了。過不多久之后,與他們同在東交民巷的國民黨時期的英國駐北平總領事館,將會改名稱為英國駐北京大使館。
上午這兩件事都使他感到懊喪、惱怒與發冷。
年頭下雪之后,融雪的這幾天,天氣也格外的冷。雖然在原美國駐北平總領事館里燒的暖氣是挺暖和的,客廳里還燒起了壁爐,但柯樂布還是從心里冒出了冷意。他知道,這種從心里感覺到的冷意不是靠室內的暖氣能消融的。這種冷意不是冬至、圣誕后,進入中國人說的數九寒天才有的。從去年春節過后解放軍進入北平,用美式的坦克、裝甲車、大炮裝備起來的人民解放軍游行隊伍,特意威風凜凜、轟轟隆隆地穿過東交民巷,特意從美國總領事館門前經過,他就感到一種透心的冷意。
從那天開始,整個的1949年他都感覺到這種冷意。
以前的外交特權都沒有了。在沈陽的總領事館遭到當局禁止使用電臺,而這里的北京當局沒有干涉他使用電臺,卻限制了他的旅行。炎夏的時候,以前可以隨意去慈禧太后的承德避暑山莊,或是去北戴河海濱,現在連西山的香山都不能去了,最遠只能去到燕京大學校園。共產黨還中止了美國新聞處的活動。出門車輛的數量也受到了限制,有的車輛只好停在車庫里閑著,他不得不因此解雇了一些中國雇員。
為此,地方法庭還向法院控告他解雇員工的帝國主義行徑,當時不準律師開業,他不得不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后來,回國后,他曾經自嘲地對人說:在法庭上,他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而免遭定罪,這就是難忘的1949年在北京的一次唯一的勝利。
3、一張布告帶來的沖擊
1950年1月6日下午接近黃昏時分在圍墻外發生的事,更使他感到發冷。
這天下午,有幾個穿軍隊制服的干部來到了總領事館外面。大門緊閉著。
他門沒有叫門衛,也沒有按門鈴,就徑直在大門旁的圍墻上張貼了一張布告。
據門衛報告說:“這幾個穿軍裝的干部模樣的人,胸前都佩戴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的圓形證章?!?br/>他問:“他們攜帶了武器嗎?”
門衛搖了搖頭:“沒有。”
他預感到這是軍管會下的逐客令,就立即派人去查看布告上寫的是什么。
軍管會的布告上赫然寫著:
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布告:(布字第十五號)
一、某些外國,過去利用不平等條約中所謂“駐兵權”,在北京市內占據地面,建筑兵營?,F在此項地產權,因不平等條約之取消,自應收回。
二、此項地產上所建筑之兵營及其他建筑,因地產權收回所發生之房產問題,我政府另定辦法解決之。
三、目前此項兵營及其他建筑,因軍事之需要,先予征用。
四、此項征用,自布告之日起,七日后實施。
他跑出門去將此中文布告仔仔細細看了兩遍。布告文字不多,對他這個在中國待了二十幾年的中國通來說,讀懂它并不是難事。看過之后,他有點慶幸自己前幾天剛將放在舊兵營樓里的電臺搬回到領事館的院子里來。因為華盛頓那邊的要人經常在對公眾講話時,不斷說到美國“絕不會承認共產黨中國”;這樣,北京當局的逐客令遲早都會到來。這不,說來就來了嗎。
雖說這一天遲早會發生,但看了軍管會的公告,他又很不甘心。
他回到辦公室,真是氣急敗壞。他曾經被司徒雷登大使譽為“美國所有駐華外交官中最有學者風度的一個”,此時已顧不得風度了。他大聲張羅叫人將布告抄回來,翻譯成英文。
去的人步子有點不緊不慢,竟然被他厲聲訓斥:
“你還不給我快點,今晚要趕快發回華盛頓去。”
然后,他拿起了電話。東交民巷地區,除美國總領事館外,還有英、法、意、比、荷另外五國領事館。
電話打了一遍,馬上了解到其他的領事館的墻上都貼了這個布告。但是,英國領事館墻上的布告,貼上去不久,又有穿軍裝的人去揭了下來。他一聽就明白了,一定是英國上午宣布承認新中國的消息剛剛傳到了北京;于是,當局就派人將貼在英國領事館外的布告取消了。
英國總領事包士敦在電話里顯得很平靜地說:“中英兩國和好了,他們就自當例外了?!?/p>
柯樂布從另外四國接電話的領事的聲音聽出來,都很惶恐不安。法國領事還問柯樂布:“你說,七天之后,他們會不會動武?”
他感到也有點緊張,他對中國人是甚為了解的。中國人對于近代所受的民族屈辱向來是懷有很強的反抗情緒的,例如林則徐禁煙、義和團反帝壯舉等。他甚至還聯想起北平這棟美國總領事館前身公使館修建時的一件“煙囪軼事”來。
那是清末時代的事,那時的美國駐華公使是柔克義。在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事件過去后,美國得以在東交民巷建造駐華公使館,將它建成了東交民巷街口牌樓后的第一座宏偉建筑。柔克義對這棟建筑是很喜愛的。它樸素而美觀,是一種美國初期文藝復興式的建筑,建造使館房屋的材料是從美國運來的。政府還特意從美國選派了一個杰出的建筑師來監造。
這個建筑師在華盛頓設計過政府建筑,也設計過被人稱做“早年郵政局”的幾乎像一個版模印出來的高等法院與各部的辦公大樓。可以說,使館建成后,除了煙囪以外,的確是一座適用的優美建筑。由于這位建筑師對于黃皮膚的中國工人不尊重,經常給予訓斥辱罵,這就引起了工人們對美國人的惡感。這些受到羞辱的泥水匠們用一種特別的方式表達了他們的抵抗情緒,不聲不響地把煙囪嚴絲合縫地砌堵死了。
大餐廳里的壁爐煙囪也完全被堵塞,以致使它完全不能使用。公使柔克義高高興興地搬進去,并發了請柬邀請各方貴賓來慶賀新館落成。貴賓陸續到來,美味佳肴等候烹飪,各種爐子生火時,黑煙在客廳里滾滾倒灌,主人與貴賓們門都極其狼狽不堪,這才發現所有的煙囪都不能排煙。
20年代,柯樂布初來北京時,聽說了此事,哈哈大笑過后,不能不使他冷靜地思索了這個“煙囪事件”所包容的深刻內涵。
想來想去,柯樂布覺得對中共當局的布告,是不能怠慢、需要認真對待的。
當晚,他將武官包瑞德請來,問:“上校,你說7天后,人家會不會派兵包圍我們,會不會動武?”
包瑞德曾經在抗戰時期率領美軍觀察組在延安住過,見過毛澤東、朱德等中共高級領導,對共產黨的感性經驗多,想了想就說:“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人講究‘先禮后兵',我看還不至于馬上動兵?!?br/>柯樂布說:“上校,你知道嗎,在清朝慈禧太后當政的時候,這里被義和團圍攻,都燒成廢墟了。現在這些樓房,都是八國聯軍打來以后重建的?!?br/>包瑞德說:“我看毛澤東、朱德不是義和團,沒有那種激烈的排洋情緒,只是對我們總是支持蔣介石很有意見而已?!?br/>
柯樂布覺得包瑞德說得不無道理。他自己也于30年代在武漢與周恩來、葉劍英等打過交道,并對周、葉都有好感,留下很深的印象。
柯樂布在北京的西方外交官里甚有影響,他邀請其他西方幾國領事次日到美國總領事館來秘密商量對策。給別的領事館打完電話,他還覺得不踏實,就又打電話邀了一兩個中國老朋友連夜來商量對策。
4、為什么原英國領事館墻上的布告貼上去,又揭下來了?
從后來解密的美國外交檔案,即美國參議院編的《美國與中國1949-1950:關于復交與承認問題》中可查出,早在1949年10月底,英國外交大臣貝文已經將一份備忘錄送交美國方面,通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英國準備承認北京政府。但是英國政府在決定后沒有馬上付諸實施,除了美國立即表示反對和阻撓之外,當時還只有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承認新中國,英國尚需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
英國早已準備承認新中國,在1949年11月間倫敦方面批準原英國駐北平總領事館進行修繕房子的事情上也表現出來,英國人是準備在北京作長期打算,要鞏固這個在北京的前哨陣地的。英方先做修繕的就是隔壁的英國兵營,正式動土木開始修繕,是于去年12月間開始進行的。
1950年1月6日下午,原英國駐北平總領事包士敦剛剛去中國外交部交送了貝文外交大臣關于宣布承認新中國的電函,回到原領事館。他在沙發上坐下,心情正比較輕松,一邊飲咖啡,一邊為自己的政府已經承認他所駐在的國家而高興。正在此時,就傳來消息說,軍管會在門外張貼了布告及布告大致的含意。他的情緒驟變,輕松與高興頓時煙消云散,變得極為緊張與驚慌。他覺得太難以理解了,立即吩咐派人出門外去細看布告內容。
他在辦公室里驚惶得坐立不安。
包士敦雖說是駐北平的總領事,卻不是一個中國通,不諳中文。他要找領事館雇傭的中國職員,已下班回家了。他雖說明白軍管會布告的內容,卻不知道它的準確條文。他氣得臉都發青了,腦門上青筋暴露,大發雷霆:“我房子剛快修繕好,錢都白花了!給我都停工!”
正在此時,出門去察看的人回屋里來了,向他報告說:門旁剛貼不久的布告又被軍管會來的人揭走了!
他聽了感到愕然不解,趕快又指派一個助手跑去看看美國、法國、荷蘭、德國的領事館和兵營前有沒有布告。
助手旋即回來報告:人家門前的布告都還在。
他情緒又變了!頓時又高興地說:“北京軍管會終于接到外交部的通知了。中英和好了。他們當然要揭掉布告了。我們的修繕工程不能停工。”
包士敦又想錯了。
其實,軍管會奉命揭下原英國領事館前的布告,并不表示中國政府對英國兵營放棄征用,而只是策略上的緩征用而已。按照原定計劃,英國兵營也在此次軍管會征用之列,由于當天接到英國宣布承認新中國的新情況,周恩來經請示在京主持工作的劉少奇,中央決定此次暫緩征用英國兵營。
對于以后征用英國兵營的事宜,由于隨著英國宣布承認新中國,中英建交談判即將展開,中央決定待英國代辦來北京談判建交時,再提出要他們讓出兵營,若不肯讓出,再實行征用。
劉少奇于1月17日致電在莫斯科的毛澤東:
美、荷、法兵營已征用,英國兵營因已發生外交關系,擬待英代辦來北京后用談判辦法要他們讓出,如不讓,那時再征用之。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于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