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悅漢
當今能夠令海峽兩岸人民均存崇高敬意的人物,應該只有孫中山先生一人,獨一無二。所以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一百周年座談會,由亞洲周刊、香港恒生大學大中華研究中心、傳播學院傳播研習中心一起策劃,在沙田恒生大學舉行座談會,探討《孫中山對全球發展的啟示》,我欣然赴會。
而出席主講嘉賓有李金強教授,李大壯理事長,羅祥喜秘書長,周陽山董事長,羅祥喜秘書長,周陽山董事長,都是博學的教授或學者,對孫中山的歷史背景和學術均有深入研究的飽學之士,主持人是邱立本(亞洲周刊總編輯)和高朗(大中華研究中心主任)。
當然,上述講者都有談及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他的民族和家國情懷,他經歷和策劃多次革命,但“革命尚未成功”,以及他有前瞻性思想,天下為公,無私為民為國作出巨大貢獻。
翻看過去孫中山的一生,他出生于1866年,當年大事有太平軍被殲滅,歐洲普奧發生戰爭,左宗棠在福州馬尾設立福州船政局和鐵廠,清朝任命李鴻章為欽差大臣。至1920年,孫中山回廣東,次年就任非常大總統,1922年因陳炯明事變退居上海。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膽囊癌惡化在北京病逝,終年59歲。他一生進行多次革命,勞碌終生為民為國,所以國民黨尊稱他為“國父”,而共產黨則稱贊他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孫中山先生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以下計有:建立革命組織,先后創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等革命組織,推翻清朝,結束封建帝制;1912年創立了“中華民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國家“中華民國”;提出“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的三民主義思想;推動社會改革,包括土地改革、教育改革、婦女解放等;促進國家統一,一生致力于中國的統一和強大,他極力反對軍閥割據。
大家不妨看一下以下幾位名人對孫中山的評語:梁啟超說“我對他最佩服的:第一意志力堅強,經歷多少風波,始終未嘗挫折;第二是臨事機警,長于應變,尤其對群眾心理,最善觀察,最善利用。第三是操守廉潔。”魯迅發表《中山大學開學致語》指“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國民革命,而其偉大之人格,一生繁復雄奇之歷史,與夫光明正大之心地,已足以吸引全國國民之信仰而有余。”
1925年4月12日,蔡元培在倫敦舉行孫中山追悼會,致詞說道:“我們信仰孫先生,因為孫先生有卓越的識見、強毅的魄力、豁達的度量,而且孫先生意志堅韌,抱定主義,奮斗不懈,待人寬容”。蔣夢麟說:“偉大人物不是不可親近的,孫先生亦與我們一樣極富人情味。所謂‘圣人不失赤子之心’,就是此意。”
孫中山于1925年逝世,當年是4億人口,國家累受列強入侵欺凌;100年后的中國是現代化國家,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論國力財力軍力,都有雄厚實力,沒有任何國家夠膽肆意侵略冒犯,而全國14億人民的凝聚力愛國心和自信心是空前,也是中華民族至今最強大的全盛時代,相信孫先生泉下有知都感到安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