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時光的長河中,藝術宛如一顆神秘而璀璨的星辰,散發著無盡的魅力,引領我們穿越生活的表象,觸摸靈魂的深處。它不僅是人類情感與思想的表達載體,更是時代精神的生動寫照,承載著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2025在當今這個多元化的時代,藝術領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豐富與繁榮,各種風格、流派、媒介層出不窮,無數藝術家在這個舞臺上展現著自己的才華與智慧。
本次專題報道,我們將聚焦那些在藝術領域有著卓越成就和獨特影響力的藝術家。他們或扎根傳統,在傳統的藝術形式中深耕細作,將古老的技藝發揚光大;或勇于創新,探索未知的藝術邊界,為藝術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他們以各自獨特的方式,詮釋著藝術的內涵,觸動著人們的心靈。
2025,讓我們走進藝術,感受藝術的獨特魅力,領略藝術家們的創作風采。
靜參書道妙理堪任翰林賢才
——記著名書法家李易其
文以修心,墨以養正。所謂文,是指書家器識,所謂墨,則是指書家筆技。而著眼時下書壇,能秉承此道且守正如一者,非李易其先生莫屬。古人言,得時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今李易其博學多廣,獨以一身文人氣宇揮毫翰墨,恬曠雍容書華章,魏晉風骨猶可見。得此修為所成,實是對“書也者,心學也;寫字者,寫志也”的最佳注釋!單從書法詩詞來看,就足可見李易其先生是有著深厚地傳統文學素養,箴言堪正氣,佳詞不染塵,心筆合一,文質相符。可以說書法藝術的內涵本質,在這一刻已是被李易其先生徐徐呈現于紙上。
取法傳統,涉獵碑帖,在數十余載的臨池問道中不斷扎實自己的筆墨功底,并在帖學基礎上進行了諸多取舍和融合,敢于師法先賢風骨而不徒其貌似,再加上自身文化素養的加持,筆下書法作品自然也就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換言之,李易其先生是既注重于傳統文人的書卷氣,但同時又不失于身為現代書法家的自我性情。而能在傳統與自我之間尋找到完美的創作契合點,對一位書法家來說絕對是不容易的。因此,李易其先生所取得的書法成功,也絕不是什么“意外”,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跡。而是他長期臨古人書,平心耐性為之,久久自有功效的結果。摒浮躁,遠功利,惟諳明心見性,用古人的話來講,即是其志一于書,軒冕不能移,貧賤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終其身!
每一筆都是真力彌漫,每一處都是筋骨畢現。提筆揮毫,縱寫行書,于二王兼收并蓄,于顏魯公、蘇軾等人更是淹貫眾有,以至于整體書法中,筆底深秀皆是昭然可見!用筆之法,世人只知直畫之力盡,而不知游絲之力更堅利多鋒。而今李易其先生縱筆,即當屬后者。字字酣暢時,意趣超古,沉著痛快如秋鷹博兔;通幅行運間,更是凝神聚氣,宛如貴游之子,清氣浮動,意有倜儻。書風雄勁不偏邪,筆墨溫潤不驕怒,常言其書,懨壓鉤揭,有淘淘閑雅之容,具卓犖調宕之志,今日得見,果不其然!書如其人,字如其品,靜而觀之,善之至也。
靜參書道妙理,堪任翰林賢才。近年來,李易其的書法作品不僅在各類頂流書展中多次獲獎,同時還在當今書壇內打下了極其優秀的翰墨名聲,贏得了業內外書法同仁與愛好者的一致認可。但李易其顯然也是一位極其冷靜且沉著的書法家,在榮譽的加持下,行事從不張揚,更不會自滿自傲,而是始終堅持做一位朝拜翰墨真詮的苦行僧。得益于這份藝術執著,相信未來的李易其先生也必將會取得更加耀眼的書法成就,砥礪書道,無愧于心!
著名書畫藝術評論家田繼學
2025年3月12日書于北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