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人們越來越關注運動對于心臟的有益影響,究竟什么樣的運動能夠為我們的心臟提供最佳的呵護呢?
是跑步、游泳、爬樓、騎行、散步……其實這些運動是很多人的首選運動。
那哪一樣最好呢?
有相關數據經過調查分析后發現:想要心臟更加健康,任何運動都是可以的,即便就是站著,也比久坐強!
但最重要的核心點就是要保持“中等強度”。
只有保持中等強度的運動,對于心臟才是最健康的!
根據《歐洲心臟雜志》刊發的一項深入且全面的研究,對一天 24 小時當中,各式各樣的運動模式與心臟健康之間存在的緊密關系進行了嚴謹細致的評估。
最終得出的結果令人矚目:中等強度的運動對于心臟的健康狀況而言是最為有益和理想的。
按照運動強度排序依次為:中等強度>輕度運動>站立>睡眠。
也就是說控制在中等強度下的運動對于心臟是最好的,而久坐這個行為對于心臟的健康影響是最不利的!
那什么樣的中等強度運動更適合全民去鍛煉從而達到保護心臟的效果呢?
首推就是跑步,以慢跑為主,平均每周的跑量預估在25公里以上,一周跑步3~4次即可。
而且跑步也便于大家去堅持和實現運動,畢竟穿上跑鞋走出家門隨時隨地都能鍛煉起來,當然跑步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處在中等強度的范圍呢?
大家可以根據最大心率百分數來衡量。
通常最大心率=220-年齡。
在跑步時,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85%時,為大強度運動;達到最大心率的60%~85%之間,就等于中等強度運動;而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50%~60%的范圍時,就等于小強度運動。
所以,我們跑步的時候切記不要只盯著配速看,一定要根據心率去跑。
舉個例子:假如你今年40歲,那么最大心率就是220-40=180,想要心臟更加健康,在跑步時就保持180*60%~85%,也就是將心率控制在108~153次/每分鐘。
另外,平時的運動中,我們也可以根據最簡單的一種判斷方法,那就是:說話流暢度。
如果運動中感覺自己有微微喘氣,能夠正常說話交流但是不能唱歌,此時的運動強度就可以判斷為中等;
但是如果出現說話都不流暢且喘氣嚴重,甚至說幾句話就要停下來時的狀態,證明此時的運動強度較大。
另外,除了保持中等強度有益于心臟健康以外,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保持這幾個好習慣,它們也是有利于保護心臟健康的。
比如:
1、吃飯盡量保持八分飽,不要餐餐都是十分飽;
2、睡眠時長盡可能不要低于6小時,以7~8小時為基礎;
3、遠離煙酒,不吃過于辛辣或者咸甜的食物;
4、保持心情舒暢,拒絕焦慮;
5、重視體重,控制好腰圍;
6、多去親近自然,擁抱好心態。
只有認真對待生活,嚴格管控自己的身體,做到自律且愛運動,適度適量的循序漸進,我們的心臟才會越來越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