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和沙俄,一個孤懸海外,一個與歐洲大陸格格不入。可以說,這兩個國家,都是歐洲的另類。
不過也正是這兩個國家,創造了歐洲的奇跡。英國是工業革命的起點,也是大名鼎鼎的日不落帝國。巔峰時期的英國,擁有30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外殖民地。
沙俄作為歐洲大陸的邊角料,從2.4萬平方公里的莫斯科公國,一路穩扎穩打,擴張地盤。不僅征服了蒙古大軍留在歐洲的所有勢力,而且還將領土擴張到了2288萬平方公里。足足擴大了近1000倍。
此外,這兩個國家,都是阻撓歐洲走向統一的中堅力量。19世紀初,拿破侖企圖完成歐洲統一,結果拿破侖的法國精銳被沙俄給拖垮了,繼而又被英軍擊敗。二戰期間,德國企圖完成歐洲統一,歐洲其他國家基本都沒戲了,唯獨英俄兩國依舊堅挺。
按理說,這兩國的關系應該差不了。可事實上,英俄兩國始終將對方視為宿敵。哪怕到了今天,這種關系依舊存在。
海權國家和陸權國家
不少人認為,沙俄和中國古代十分相似,都是封建君主專制的體制。盡管中國古代不斷出現朝代更迭,但體制上是沒啥變化的。
其實這么說是有一定道理的,沙俄和中國在古代,全都是陸權國家,而且是陸權大國。所以在發展思路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也很正常。
兩者最大的區別是,沙俄知道海洋的重要性,但局限于自身沒多少合適的出海口。而中國有漫長的海岸線,卻沒有意識到海洋的重要性,因此在明清兩朝出現了閉關鎖國的現象。
之所以有這樣的區別,倒不是說俄國人有什么過人之處,而是因為他們更靠近那些海權國家,他們明白這些海權國家的發展思路,以及取得的成果。
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法國,全都先后成了著名的海權國家。尤其是英法兩國,作為海權國家的后起之秀,在全世界遍布殖民地,也因此加大了科技發展的力度。
文明的發展歷程就是如此事與愿違,我們一邊期待科技革新,一邊又擔心爆發戰爭。可往往真正的科技革新,都伴隨著戰爭。第一次工業革命伴隨著殘酷的海外殖民,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后便是一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同時也是二戰爆發的時候。
沙俄對英法的發展模式,可謂是愛在心里口難開。畢竟現實條件擺在這里,所以這也促使沙俄不斷向海洋擴張,尋找理想的出海口。
但是沙俄努力數百年,所找到的出海口,都不怎么如意。波羅的海和黑海,相當于是內海,遠東倒是沒人攔著,但距離莫斯科太過遙遠。
所以,雖然沙俄也發展過海軍力量,但始終都擺脫不了陸權國家的身份。他們的海軍可以嚇唬一下陸權國家,但在絕大多數海權國家面前的確排不上號。而世界是海洋的世界,所以說,沙俄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掉隊了。
英國是沙皇擴張路上的絆腳石
為了尋找出海口,沙俄不斷對外擴張。一開始英國人也沒覺得咋樣,可是伴隨著沙俄勢力即將覆蓋東歐的時候,英國人才意識到,除了法國和德國有可能完成歐洲統一以外,邊角料出身的沙俄,也極有可能!
尤其是沙俄幾乎病態地與奧斯曼土耳其纏斗,讓英國人意識到了沙俄的野心。這貨是要完全切斷歐亞之間的陸上通道啊!
而且沙俄比法德更有優勢,因為沙俄擁有足夠的戰略縱深,進可攻退可守。歐洲小國們永遠都想象不到,俄軍可以退多遠。只要穩扎穩打,沙俄拿下整個東歐乃至整個歐洲大陸,似乎都不成問題。
所以,阻撓沙俄進一步擴張,便成了英國的主要工作。英國的理由很簡單,歐洲大陸統一了,豈不是要把我孤立起來了?
因此,19世紀中后期,沙俄兩次兵圍君士坦丁堡的時候,都是英國出動了海軍,將其逼退。19世紀中葉,當沙俄大口咀嚼中亞領土的時候,還是英國在阿富汗擋住了俄軍的前進之路。到了20世紀初,當沙俄進軍中國東北時,依舊是英國在背后支持日本,將俄軍趕出了東北。
19世紀后期,沙俄還考慮過與入侵新疆的中亞軍閥阿古柏合作,合伙在新疆搞事情。還是英國主動聯系上了阿古柏,導致沙俄的計劃落空。
每每談及此事,估計俄國人都有一種想罵娘的心思。如果沒有英國人攔著,不說別的,整個亞洲大陸,差不多都得講俄語了吧?
英國用2次大戰,終結了沙俄的威脅
在英國阻攔沙俄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有兩場大戰,直接決定了沙俄的生死。一場是1853年到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另一場則是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戰爭。
克里米亞戰爭的發起方是沙俄,他們為了奪取巴爾干半島,主動挑釁奧斯曼土耳其。土耳其人知道打不過沙俄,索性直接喊來了英國、法國和薩丁王國一起助陣。其中主力自然是英國的海軍。
這一戰,導致沙俄損失了50多萬精銳部隊,幾乎出現了家家戴白孝的慘狀。沙皇尼古拉一世受不了這個刺激,提前駕崩。可以說,這一戰差點就把沙俄給打崩了。要不是法國擔心英國在黑海一家獨大,主動拉了沙俄一把,沙俄估計會在這場慘敗后,慢慢走向消亡。
戰敗后的沙俄,開始進行改革,同時放棄了在黑海繼續折騰的想法,而是將目標轉移到東方,開始在東方各種搶地盤。
到了1885年,沙俄已經從中亞搶了400萬平方公里,從清朝搶了15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效率可比在黑海、波羅的海這些地方高多了。
為此,沙俄開始實施黃俄計劃,企圖將長城以北全部納入沙俄勢力范圍。1900年,沙俄占領全東北。這下英國人又緊張了,沙俄占了東北,下一步就是繼續往南,這可不符合英國的利益。
而日本當時對沙俄入侵東北的行為,也瑟瑟發抖,這威脅太大了。所以英國在1902年與日本結盟,從而促成了1904年的日俄戰爭。正是英國人在日本背后的鼎力支持,才讓日本打贏了這場大戰。
1905年沙俄戰敗以后,內部的起義風起云涌,這直接導致了后來沙俄的崩盤。所以說,正是英國人所主導的這2次大戰,搞得沙俄元氣大傷,從而走向了滅亡。
俄國人咽不下這口氣的
以前我們就聊過,俄國人是非常記仇的。隔著一兩百年的仇,他們都會想辦法報。比如說1689年簽訂尼布楚條約之前,沙俄與清朝打了兩次,結果打敗了。所以俄國人就教育自己的子孫后代,是清朝用武力搶走了他們的黑龍江流域。以至于170多年后,沙俄搶走外東北時,只談收復失地,為祖先報仇,卻不談攻城略地的事情。
所以面對英國人咄咄逼人的行為,俄國人怎么可能咽得下這口氣呢?這次俄烏戰爭期間,俄國人不就說了嘛,如果要用核武器,第一個品嘗其滋味的肯定是倫敦。
英國人也明白這一點,所以在遏制俄國發展壯大的路上,同樣不遺余力。比如說二戰的時候,丘吉爾就說過,戰爭的結果最好是德國躺在墳墓里,而蘇聯躺在擔架上奄奄一息。這次俄烏戰爭期間,又是英國鼎力支持烏克蘭,雖千萬人吾往矣。可不就是擔心俄國做大做強以后,拿英國開刀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