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特斯拉股價跌穿180美元關口的當周,馬斯克突然向特朗普競選團隊轉賬1億美元的消息引爆輿論場。這個被網友戲稱為"史上最貴續命費"的舉動,恰逢SpaceX星艦第8次試射失敗、特斯拉上海工廠減產15%的敏感時刻。科技狂人為何在商業困局中仍要豪賭政治?
這場權錢交易的背后,正折射出美國政商生態的深層裂變。
回顧2024大選周期,馬斯克以2.9億美元創下美國史上最大單筆政治獻金記錄。這筆錢主要流向兩個關鍵賬戶:一是"讓美國再次偉大"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這個組織可接受企業及個人無限額捐款,專門用于選舉造勢。二是"確保美國偉大"政治非營利組織,這組織無需披露捐贈者信息,常被用于隱秘政治運作。
重金投入換來了"政府效率部"掌門人的要職,馬斯克在就任首月便祭出三把火:裁撤7.5萬聯邦雇員、凍結2300份政府合同、削減550億美元開支。但激進改革引發14個州聯合訴訟,司法系統累計受理相關案件達217起,這場"馬斯克新政"儼然成了美國政壇的颶風眼。
筆者梳理發現,馬斯克與特朗普的"蜜月期"僅維持了37天。1月20日就職典禮上,特朗普當眾宣布"埃隆是我們偉大的效率專家";2月25日卻突然任命格利森為代理主管,將馬斯克明升暗降為"總統顧問"。這種戲劇性轉折背后,藏著三重致命矛盾:
- 改革路線沖突:馬斯克主張的"休克療法"式裁員(單教育部就裁減2.3萬人)遭遇MAGA基本盤強烈抵制;
- 外交政策分歧:印度超級工廠計劃被批"出賣美國工人",腦機接口監管松綁觸動福音派敏感神經;
- 權力結構博弈:FBI和國防部的集體抗命,暴露了技術官僚與傳統政治集團的深層對立;
當馬斯克在華盛頓疲于周旋時,他的商業版圖正遭遇史無前例的沖擊,特斯拉Q1全球交付量同比下降8.7%,中國市場份額被比亞迪反超;SpaceX今年已發生4次重大發射事故,連營救滯留空間中宇航員的任務也一再推遲。此外X平臺日均活躍用戶流失1200萬,廣告收入銳減42%更是讓他雪上加霜。
特別需要關注的是,3月11日白宮特勤局批準特斯拉進入總統車隊采購名單,這紙價值3.8億美元的合同,恰與馬斯克的政治獻金到賬時間高度重合。這種"投桃報李"式的利益輸送,正在改寫美國政商關系的游戲規則。
那么馬斯克這1億美元能買來多少政治信用?
對比歷史數據會發現,馬斯克此次追加的1億美元,相當于美國中期選舉單個候選人平均籌款額的200倍。但金錢政治的游戲正在發生質變。
2016年科赫兄弟1.5億捐款能左右3個關鍵州,到了2020年布隆伯格10億投入僅翻轉1個州,所以說2025年馬斯克單筆1億注資,在TikTok政治動員、Z世代投票激增的新形勢下,杠桿效應持續衰減
筆者認為,馬斯克的豪賭折射出科技寡頭的新型統治焦慮——當星鏈衛星能覆蓋選票箱、神經網絡可預測選民行為時,資本與權力的媾和已進入量子糾纏狀態。但這種用金錢澆筑的政治同盟,可能比星艦的不銹鋼外殼更加脆弱。
在AI監管法案懸而未決、腦機接口倫理爭議白熱化的今天,馬斯克的困境恰似當代科技資本主義的縮影。當一位能用火箭發送跑車卻搞不定國會山的首富,不得不持續用金錢"充值"政治生命時,這既暴露了美國政治體系的深層潰敗,也預示著科技寡頭干政模式的先天缺陷。或許正如網友在特斯拉股吧的調侃:"馬斯克買下的不是政治前途,而是參與這個崩壞游戲的入場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