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分享了不同年份的就業人員工作時間構成。
數據顯示,在不同年份,工作40小時以下的比例變化較大。2010年,大多一半的勞動者,工作時間在40歲以下,到2022年,這一比例上升到65%。
這種統計數據,不考慮年齡對工作時間的影響。
如你所知,20歲或25歲的時候,一天工作10小時,一周工作七天,或許你晚上還有空出去約個會。
但到了50歲,一天工作10小時、一周工作七天,大概率你會住進ICU。傳說中的程序員從茅草房-->別墅-->ICU的進階之路,大概與這條工作時間曲線重合。
宏觀數據中,也收錄了區分性別和年齡的就業人員工作時間分布情況,我們將其整理成可視化圖表,方便大家從中找到差異和發現規律。
在圖表中,我們展示了區別男女,從2010年、2019年和2022年度的、從15歲到65歲就業人員的平均工作時間數據。
很多30來歲的網友自嘲說,實在卷不動了。但大數據告訴我們,哪怕到了55歲,該卷的還得卷,不存在卷不動之說。
2010年和2019年有限的數據顯示,55歲以下的男性勞動者,雖然平均一周要工作48小時,但多少有點躺平的意思,競爭并不是那么激烈。
2022年度,男性勞動者,平均一周比2019年要多上近2個小時,30-34歲的勞動者最卷,平均多上了5個小時。
年輕人那么努力,抓住中年尾巴的55歲-59歲勞動者,在2022年度,人均工作時間也來到了52小時。
不僅男性勞動者很卷,在卷的道路上,女性勞動者也很努力,人均工作時間,也明顯高于2019年和2010年。
這張跨越十年的就業人員工作時間數據顯示,部分年齡段一周工作超過了50小時,這表明:我國就業人員的平均工作時間,與《勞動法》規定相比,處于失控狀態。
當然,2020年-2022年有特定因素的存在,或許2023年度的數據,看起來會稍好一些。
歡迎有《人口與就業統計年鑒2024》的網友,分享2023年度這段與就業時間相關的信息給大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