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補充材料的、問詢案件進展的、要求釋法明理的……2月24日一早,省法院行政庭三級高級法官柴學哲的辦公電話就響個不停。
行政訴訟俗稱“民告官”。近年來,行政案件呈現“倒金字塔”結構,大量行政二審和申請再審案件進入省法院,行政庭法官人均年承辦案件約200件,有的法官甚至承辦近300件,人均收結案是全院數量最多的部門之一。
有時候遇到合議案件、開庭審判、下鄉辦案、培訓出差等情況,電話不能當即接聽,柴學哲會在手邊放一個記錄本,把當事人的來電統統記下來,方便與當事人聯系。
這個記錄本是柴學哲自制的,很有特點。兩股麻線穿過四個針線孔,纏住書脊,將書頁訂得平整牢固。隨意翻開一頁,來電人姓名、來電日期和時段、聯系事項等,記得密密麻麻的。多年來,這已成了他的一個習慣。
他常說,手中一個個普通的案件,對于老百姓來說都是大事。在辦案中,他以極端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每一個案件。
查清事實是化解行政爭議的重要基礎。遇到案情復雜的案件,在開庭或者詢問前,柴學哲總是會認真審閱原審卷宗,拉出詳細詢問提綱。用5號小字密密麻麻地打上兩三頁,需要詢問的問題一目了然,再用不同顏色標出雙方當事人各自的證據、主張和理由。此外,還要再詳細地列一個案情歷史演變發展的梗概,梳理清楚時間脈絡,找出關鍵點,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逐一詢問核對清楚,排除心中疑點,一層層一項項把案件基礎事實問清楚、弄明白、搞扎實。
“錯一個案子,固然需要依法糾正,但錯了再改,終究不是最好效果。”柴學哲認為,把案件事實搞清楚,把法律關系搞明白,是法官辦案最基本的要求。這不僅是對當事人負責,也是對國家法律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
做行政法官這些年,柴學哲深知,不僅要保障老百姓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也要監督支持政府依法行政,還要兼顧國家法律和政策的有效實施。
七旬老人魏某在村里有塊宅基地并建有房屋,因不滿市政府作出的征地補償安置決定而起訴,經一審法院審理和裁判,魏某不服提起上訴。柴學哲接手后,為進一步了解案情和該村整體征收補償情況,驅車數百里趕往魏某所在村查看現場,與當事人雙方交流協調,降低魏某的過高預期,指出政府在補償工作中的不當之處,促使雙方協商解決。他們最終接受了柴學哲提出的調解思路和原則。
今年春節前,魏某專門委托兒子到省法院,向柴學哲當面表示感謝,并當場申請撤回上訴和起訴。
認真負責、精益求精,令人想不到的,他其實是位“半路出家”的行政法官。
柴學哲曾從事民事審判十幾年,又做了十幾年綜合行政工作,后調整到行政庭工作。“只能下硬功夫,沒有什么捷徑。”柴學哲說,最開始他會把好的案例都抄下來。后來,他發現辦行政案子,僅僅熟知法律是不夠的,還常常涉及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于是,他不但攻讀完法律碩士,還找來大學漢語言文學、經濟學等專業的教材學習。
他還利用業余時間,收集整理最高人民法院推介的案例和裁判文書,提取出裁判要旨,同時還收集關于法治建設的文件、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各類裁判觀點集錦、行政審判實務性論文等,目前已編纂了六卷《行政審判業務學習資料匯編》,共計200余萬字。印發全省行政法官和法官助理后,受到普遍歡迎。
“基層人員流動性比較大,新調入行政庭的法官對行政審判業務不熟悉,可能會遇到跟我當年一樣的問題,工作中實務性的學習資料又比較少,有了這些案例匯編,方便學習借鑒。”他說。
今年正月初五,柴學哲惦記著還沒完成的上一年度匯編冊,早早回到辦公室。食堂沒開伙,他帶上半袋面包,晚上干脆住在辦公室,兩天篩選出了267個案例。他說:“平時各種事務較多,這時能安靜下來干點活兒。希望早點推出新的學習資料匯編,對大家工作有所幫助。”
行政庭辦案任務繁重。2020年以來,柴學哲主動請纓,將自己的辦案任務指標上調20%—30%,幾年來未發生一起錯案,未出現重大過失、違法違紀和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案件。2024年,他先后被授予“全省優秀法官”“全國模范法官”稱號。
來源:河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