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看到一個視頻,給我的感觸還是挺深的。
很多人肯定好奇的是,到底是什么讓這位外賣小哥如此歇斯底里?后來我在評論區找到了答案。
的確不容易啊,一個月掙個幾千元也是拿命去拼的,外賣行業的現狀正好詮釋了當下底層打工人的艱難。
根據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和上海市總工會宣教部的一項調查,外賣騎手的生存現狀存在以下幾個突出的問題:
首先,騎手們的工作強度相當的大,超負荷工作似乎成了家常便飯。數據顯示,差不多六成的騎手每周工作時長超過70小時;22.4%的騎手每天得干12個小時,一周下來就超過了84小時;7.9%的騎手日均工作時間達到了15小時,一周工作時長竟然達到了105小時以上。
其次,算法管理對外賣騎手進行了“去人格化”。平臺用的算法幾乎把騎手們的每一步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從配送路線到時間管理再到訂單分配,雖然這樣做確實提高了效率,但也讓騎手變成了只會執行任務的“機器人”,并沒有考慮他們的感受和實際困難。
第三個就是騎手和雇主的勞動關系存在隱匿性,導致安全保險難落地。騎手們在平臺上接單干活,但實際上他們跟平臺之間往往沒有直接的雇傭關系。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外賣騎手的類別也是五花八門的,有自營騎手、代理商騎手、眾包騎手和勞務派遣騎手等,而眾包騎手數量為最多。更為奇葩的是,這些騎手法律上的身份,居然都是個體工商戶!誰能想到每天給你送餐的小哥原來還是個體工商戶呢?你說他是跑腿的,外賣平臺卻說他們是個體戶老板。正因為這種關系,所以他們遇到意外事故,是沒有保險更沒有工傷一說的,經常加班到凌晨那更是個人自發行為,沒有公司會為他們負責的。
最后一個問題就是和封閉式社區管理發生的沖突。一些社區和商業區對騎手的服務設置了各種限制,比如不讓騎車進入、不能使用客梯等,這些規定不僅延長了騎手的工作時間,也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勞動尊嚴感。
關于這個算法問題,戰略企劃槍手覺得還是需要重點說一說的。
平臺算法看來很高效很合理,但行業內卻一直流傳著“算法霸權”的說法,比如動輒罰扣,稍不留神就被扣分而被系統減少接單量等,而對于為數眾多的外賣小哥來說,更像是被困在了“算法牢籠”里。早在2020年,《人物》雜志就曾發表過題目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的文章,一時間還引起了軒然大波。
有趣的是,2024年10月,搜狐財經有個紀錄片叫《處罰騎手的人,失業送外賣》還引發了熱議。說的就是有個曾經在美團做自控運營的人,負責過騎手的管理制度、處罰制度的制定,如今卻因失業不得不送起了外賣。他就坦言道:“當時做制度的時候應該事先來體驗一下外賣小哥的生活,他們都是弱勢群體。以前好多策略的制定實際結果會讓外賣騎手感到很痛苦,這直接會影響到他們的服務態度,然后產生惡性循環。”
去年底,四部門還開展了整治“算法亂象”的行動,其中就包含“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的問題。
但是即便是這樣,有媒體仍反映說2025年外賣平臺的“效率革命”,通過AI實時優化了路徑,動態調整訂單密度,提高了騎手的日均配送單量,但騎手的日均“隱形工作時長”卻從1.2小時增加到了2.8小時。
你看,算法的高明之處表面上看是效率,實際上它更擅長的是如何壓榨供應商和騎手,為平臺利益最大化服務。
好在現在行業破局者已經來了,它攜帶著大殺器,直奔行業痛點,必將倒逼行業進行全面變革和洗牌。
2月11日,京東外賣啟動了“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計劃,正式加入了外賣市場的戰局。京東還宣布在5月1日前加入的商家可以享受一整年的0傭金待遇!除此之外,京東還宣布從3月1日起將為全職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
一石激起千層浪,京東的突破舉措也倒逼了同行,美團也不甘示弱,也打算從第二季度開始為全職和穩定的兼職騎手繳納社保了。
業內人士還預測,雖然京東的加入,行業競爭將迎來新的時期。平臺算法也將從“壓榨時效”轉向“動態平衡騎手安全與效率”,平臺或將通過“階梯抽成+數字化工具”降低中心餐飲商家的運營成本。
戰略企劃槍手認為,不管結果如何,外賣平臺的三足鼎立時代開啟,也是值得期待的,也希望外賣小哥的待遇能越來越好,外賣騎手也能成為一個值得長期穩定去做的職業。
關注戰略企劃槍手說市場,漲知識聽有見地的觀點,老鐵們再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