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正的“大國工匠”!從哈工大、西安交大再到福耀科技大學,王樹國當了23年校長,卻始終拒絕院士頭銜!其實光他主持的航天機器人項目就夠評三次院士,但王樹國卻一直不參選?有人問過王樹國為什么,他的回答令人淚目!
在丁希侖讀博期間,有一次,他當面向導師王樹國提出了心中的疑問:“您已經培養出了幾十個院士候選人,可為什么自己不參加院士評選呢?”
聽到這個問題,王樹國這位令人敬重的老校長神情坦然且堅定地說道:“我所關注和思考的,從來都不是自己能否成為院士,而是怎樣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創造條件,讓更多優秀的人才成長為院士。”
那一刻,丁希侖完全愣住了!
在學術的江湖中,他見過太多學者為了那所謂的“頂戴花翎”——院士頭銜,不惜撕破臉皮,爭得面紅耳赤。
但是,再看看王校長,他把數額高達千萬的科研經費當作精心培育人才的“培養皿”,將珍貴的院士推薦表視為助力學生成長的“育苗土”。
在這樣鮮明的對比之下,我們恍然大悟,這才是名副其實的教育學家!
王樹國,即便沒有院士這一光環加身,卻已然家喻戶曉,尤其在學生群體中,深受愛戴與敬仰。
反觀有些人,雖然憑借各種努力最終當選院士,卻僅僅徒有其名,內在的學術精神與育人情懷實在難以匹配這一崇高榮譽。
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王樹國校長一門心思都撲在了學生身上,全心全意致力于教育事業。
就拿福耀科技大學籌備期間來說,當時已經 71 歲高齡的王樹國,常常在凌晨兩點還在一絲不茍地核對實驗室設備清單。
面對如此高強度的工作,有人好心勸他:“您要不就掛個榮譽校長的名,這樣輕松些?!?/p>
可王校長聽后,眼睛一瞪,語氣堅決地回應道:“要當就要當實實在在做事的校長,我一定要親手培養出能夠改變中國制造業現狀的優秀人才!”
走進他的辦公室,映入眼簾的總是堆積如山的上百份學生論文修改稿。
他這種甘愿充當“人梯”,助力學生攀登學術高峰的精神,讓更多人真切地看到了中國知識分子挺直的脊梁,那是一種無私奉獻、一心向學、只為育人的偉大精神!
真正本事很大的人,看上去并無顯山路水毫無張揚之處,但真正是尤如他的大名一樣:“樹國”者是為國家謀略,樹立國家的高端人才和科技的根基和形象,實乃國之大器也。
王樹國校長是當代大學校長的天花板,是民族脊梁,是時代楷模。是那些爭名奪利的小人們無法相提并論的。如果所有的官員,能有王樹國校長一半的家國情懷和敬業精神,我們的國家都會強大的不得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