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更快更開放的百度,意味著什么?
作者|田思奇
編輯|栗子
一夜之間變天了!
3月16日,百度連發兩大前沿模型,文心大模型4.5和文心大模型X1。并且,發布即上線,向所有用戶免費開放。
文心大模型4.5,是百度首個原生多模態大模型,性能上超越OpenAI的GPT4.5,但價格僅為其1%;文心大模型X1效果對標DeepSeek-R1,但價格僅為R1的一半!
由此可見,百度的決心——加速回歸AI牌桌核心。
文心4.5和X1已全面上線,圖片來源:文心一言官網
“能不能全面免費?”
3月14日下午,文心4.5和X1發布前兩天,在北京百度科技園的會議室里,有關文心即將發布的兩大模型免費范圍的討論,正在緊張而激烈的進行。在場所有人都清楚,這可能會影響百度在AI競爭格局中的站位。
盡管今年2月13日,百度已經通過官微宣布文心一言將于4月1日0時起全面免費。但在競品步步緊逼的背景下,如果不能推動新模型免費開放,百度可能會在輿論和用戶心智層面被進一步拉開差距。
然而,“全面免費”這4個字背后,意味著巨大的算力資源調配和諸多產品和業務部門協同。與其他模型公司不同,百度并非僅有模型產品,還有模型所支撐的各種上層應用,包括各行各業的大模型調用服務,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甲子光年」獨家獲悉,在最初的討論中,百度業務部門曾提出折中方案:比如,先僅開放5萬或10萬個免費賬號;或者文心一言PC端先免費開放,待資源調配好,再面向移動端全量開放。
但最終,百度的決定是,在3月16日發布當天,文心大模型4.5和文心大模型X1,直接全部免費開放。
從最終拍板,進而全力調配資源,整個決策過程僅幾小時。這是百度過往很少見的快速反應,也是一場百度回歸AI牌桌核心的全力沖刺。
2025年伊始,百度動作頻頻。從宣布文心一言完全免費、發布深度搜索版,到核心搜索業務接入DeepSeek,再到3月16日發布文心大模型4.5和文心大模型以及X1。接下來,百度還會在6月30日正式開源,4.5系列模型和更前沿的下一代模型文心5.0也在路上。
一個更快、更開放的百度,正以Day1的姿態全力沖刺。這些動作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戰略意圖,又將把百度帶向何方?
1.大模型狂奔
目前,文心4.5和X1模型已在文心一言官網上線并免費向用戶開放。同時,文心4.5面向企業用戶和開發者開放,登錄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臺即可調用API;4.5和X1也將陸續上線百度搜索、文小言APP等產品。
其中文心4.5是百度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原生多模態基礎大模型,通過多個模態聯合建模實現協同優化,多模態理解能力優秀;同時具備更精進的語言能力,理解、生成、邏輯、記憶能力全面提升,去幻覺、邏輯推理、代碼能力顯著提升。從基準測試看,文心4.5整體表現略勝一籌,在多個關鍵測試中得分領先。
圖片來源:百度
根據「甲子光年」實測,文心4.5在多模態理解方面可圈可點。在圖片理解領域,它能夠解讀日常照片、電影截圖、網絡梗圖以及諷刺漫畫等,理解其意義和用途。
在視頻理解上,文心4.5能精準識別視頻中的場景、畫面、人物、服飾及物品。對于像《哈利波特》等知名電影情節也能給出準確判斷,如提示電影畫面中的咒語是 “在召喚守護神”。
圖片生成能力是文心4.5的亮點之一,相較于4.0版本進一步提升,能夠準確生成主流人物和物品。它可以在百度自研的iRAG(image based RAG,檢索增強的文生圖技術)輔助下生成逼真的圖片,把“AI味兒”和幻覺降到最低。
此外,文心4.5基于百度自研的昆侖芯三代芯片與飛槳深度學習框架優化,實現推理成本的大幅下降。相較于OpenAI的GPT-4.5,其推理成本降低至1%。
文心大模型X1具備更強的理解、規劃、反思、進化能力,并支持多模態,是首個自主運用工具的深度思考模型。
作為能力更全面的深度思考模型,文心大模型X1兼備準確、創意和文采,在中文知識問答、文學創作、文稿寫作、日常對話、邏輯推理、復雜計算及工具調用等方面表現尤為出色。
如果X1要有人設,它可能是一個更優秀的軟裝設計師:上傳房子照片,可根據實際情況重新設計軟裝效果;也是一位美食專家:上傳一張空氣炸鍋貝果照片,問它需要哪些工序;還可以作為健身教練:上傳一張照片,分析你的健身姿勢是否正確,并給出建設性建議;它也可以當你的劇本殺外掛:拍圖進行謎題推理;或者數學專家:解答復雜數學問題。它甚至可以給你一個PDF文件,告訴你怎么做。
文本創作方面,文心X1更擅長撰寫 “銳評”,相比4.0版本觀點更鮮明,態度更尖銳。比如要求它“銳評”近期韓國演員金秀賢所涉新聞事件時,文心X1的分析角度非常全面,在事業脈絡,爭議焦點,深層影響幾個維度下又拆分出若干要點。
綜上,文心4.5和文心X1各有千秋,可以在不同場景下為用戶提供強大的智能支持。同時,二者也展示了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與創新能力。據悉,文心大模型4.5系列,以及更前沿的文心5.0,也在緊鑼密鼓研發中。
高頻次的迭代,彰顯了百度始終秉持創新者心態,不斷探索大模型邊界,以契合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與技術發展趨勢,直接擊破所謂“放棄大模型研發”的市場謠傳。
截至2024年12月,文心大模型日均調用量已突破16.5億次,一年增長33倍。
這種對前沿技術的執著追求和持續投入,在國內大模型研發企業中獨一無二,充分體現百度在大模型領域的雄心與決心。
圖片來源:百度
2.走向開源
技術突破只是第一步,如何讓大模型真正發揮價值,取決于商業化路徑和生態戰略。
2025年初,全球AI市場迎來“開源”的盛世。除了獨領風騷的DeepSeek,國內大模型“六小虎”中的MiniMax和階躍星辰也先后發布開源模型。常年堅持閉源的OpenAI CEO薩姆·奧爾特曼甚至公開承認,過去“站在了歷史的錯誤一邊,需要找出一個不同的開源策略”。
類似地,百度也曾堅持閉源路線。2024年,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多個場合明確表達了對閉源模型的堅定支持。到了今年,百度卻突然宣布擁抱開源。
這種在技術路線上的巨大轉彎,必然會讓市場產生困惑。
但結合目前AI技術的發展情況,「甲子光年」認為,百度的這一轉變實則是基于對行業發展趨勢的理性判斷。作為在眾多大廠中離技術最近的一家,百度明顯意識到,人工智能的技術路線遠未收斂。
在2月11日阿聯酋迪拜舉辦的世界政府峰會上,李彥宏強調:“創新是不能被計劃的。你不知道創新何時何地到來,你所能做的是,營造一個有利于創新的環境?!?/p>
隨后的百度2024年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電話會上,李彥宏進一步解釋了開源決策。他表示,百度希望通過開源,推動文心大模型的性能升級與成本降低,提升市場對文心一言能力的認知,促進其在更多行業的廣泛應用。
「甲子光年」認為,當下人工智能所處的階段,可以用電力革命早期來類比。目前的行業尚在全力建發電廠、鋪設電纜,僅僅只有部分區域出現一些小電器,距離家家戶戶都能便捷使用各種功能豐富的小家電的成熟階段,還有相當漫長的路要走。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技術走向充滿了不確定性和無限可能。對于百度而言,為了能在未來復雜多變的AI格局中站穩腳跟,無論是構建功能強大的平臺,還是精心打造各類創新應用,百度始終堅守“不降低技術投入、做好全面準備”是必然選擇。
李彥宏在內部總監會上表示:“我們過去兩年非常強調要用文心,希望一個通用的模型能夠解決所有的業務問題?,F在看起來,一方面我們的資源也有限,不可能支持所有的需求;另外一方面,外界確實也有很多不錯的技術,所以我們應該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如果外面有好的東西,應該拿來用,我們自己干的都是外部買不到的。”
因此,從閉源轉向開源,本質上體現出百度積極主動求變的態度,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優勢。更何況,開源是屬于強者的游戲,沒有強大的技術自信也不會輕易開源。如果技術不行,開源也無人問津。
“如果每邁出一步都要經過深思熟慮才邁,說明你一定是步子邁得太慢了。邁了十步退回來兩步,這說明你在做積極的嘗試。”李彥宏在內部總監會上表示。他的觀點是,大膽創新勝于平庸保守。
即便是創始人曾經的觀點,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迭代更新。這種面對市場變化迅速做出反應的能力,恰恰是創新企業所具備的典型心態,有力地證明了百度依然保持著創業之初的創新激情與活力。開放不是妥協,而是更高級的競爭形態。
簡單一句話:不怕變,怕的是不變。
3.百度AI的生態位
提到百度,你不會想到每隔幾個月就拿出一個新模型讓大家測試的OpenAI;也不會想到一直籍籍無名,靠R1一款單品爆紅的DeepSeek。
百度區別于其他模型公司的核心差異在于,百度秉持的是平臺和生態的邏輯,因此占據獨特的生態位,這與DeepSeek、Manus等創業公司迥異,甚至與阿里、字節、騰訊也不同。
這個邏輯背后需要強大的技術基礎,包括百度四層技術架構的垂直整合:
芯片層:自研昆侖芯三代,降低算力成本
框架層:飛槳深度學習平臺降低開發者門檻
模型層:文心大模型系列持續優化
應用層:搜索、文庫、網盤、地圖等產品為大模型提供真實數據反哺
以上各個層面,都有百度的關鍵自研技術。每一層之間由諸多反饋進行耦合。通過不斷獲得反饋,AI就可以實現端到端優化,大幅提升輸入輸出效率。
此外,模型與應用的雙輪驅動,是百度區別于其他獨角獸企業的競爭優勢。
百度旗下擁有搜索、地圖、文庫、網盤等多個坐擁億級用戶的應用場景。這些應用場景不僅為模型訓練提供了海量的數據,也使得模型能夠在實際應用中不斷優化,形成了良性循環。
2024年11月,李彥宏在百度世界大會的對談上,向「甲子光年」創始人、CEO張一甲強調:“模型本身并不直接創造價值,只有當模型被用來開發各種應用,并在不同場景中找到產品市場契合點(PMF),價值才能真正實現。”
從閉源到開源,收費到免費,從單一模型到生態布局,百度的AI敘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在大模型研發方面,百度正全力在更前沿的基礎大模型上實現突破。
開源策略,屬于百度構建生態護城河的關鍵舉措。通過開源吸引眾多開發者參與,讓生態系統更加豐富多樣,進而形成難以逾越的競爭壁壘。
免費模式,是百度擴大應用規模、驅動模型創新的有力武器。百度的相關應用得以迅速滲透市場。
更何況,百度智能云不僅有百度自己的模型,而是累計接入高達70多個模型,并在持續增加。這不是一家“唯我獨尊”的平臺,而是希望給到用戶更多元更靈活的選擇。
在「甲子光年」看來,現階段AI產業的發展,有兩個無法逃避的重要問題。
從需求側來看,所有愿意投入AI的甲方,共同擔心的問題就是試錯成本太高。一旦投錯技術路線,所有前期投入都將變成沉沒成本。
從技術側看,所有大模型公司對AI的觀點都渴望用單一技術路線快速迭代,甩開競爭對手。例如OpenAI執著于堆算力堆參數的“暴力美學”,DeepSeek R1從算法層面直接拋棄了RLHF。
但高風險的押寶并非長遠之計,市場始終處于變化之中,單一的應用公司或模型公司難以滿足所有需求。
而百度依靠模型能力與平臺生態,向外界傳遞出一個樸素而扎實的理念:你們不用擔心這些,直接絲滑地切換模型就好。接入百度,就能調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模型,數據和應用都能沉淀下來。
由此,百度的AI生態站位逐漸清晰:它會成為鏈接用戶與世界的接口,一個值得信任的,不斷迭代的AI生態。
整個AI生態系統的繁榮,是環環相扣、協同共進的過程。從底層的算力支撐,到核心的模型研發,再到中間層的技術銜接以及上層的應用落地,每個環節都至關重要,且需要在各自不斷優化的同時,相互賦能。
這意味著,我們不能簡單地用單一概念,比如一個模型、一款應用,亦或是閉源、開源,來片面概括一家AI企業的努力方向和發展路徑。
尤其是在2025年這個AI應用即將全面爆發的關鍵時期,我們所有人都更要清醒地認識到,模型應用的大規模涌現,絕不意味著模型技術本身就已達到極限、停止進步。恰恰相反,人工智能的發展之路才剛剛開始。盡管現階段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但廣闊天地才初露端倪。
真正的護城河不是單一技術,而是讓整個生態在這里生長。
(封面圖和文中未說明圖片問答由文心模型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