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李嘉誠將全球43個港口業務賣給美國貝萊德集團,其中也包括美國垂涎已久的巴拿馬運河港口,這是目前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港口出售案。
從李嘉誠個人角度來講,這是一次成功的資產出售,賣資產落袋為安,甩掉了運營成本很高的港口業務,而且貝萊德給出的價格很誘人,順利拿到千億現金收益,降低了企業負債率。
但是,這次交易和以往不同,以前李首富出售內地房地產項目,以及出售英國及歐洲的資產,對我們來說并不會產生什么影響,而這次出售全球港口對我國有以下三大影響:
首先,這一交易會削弱我國在拉美地區的影響力和布局。這次出售案包括了巴拿馬運河的兩個港口,一個扼守大西洋,一個扼守太平洋,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是全球航運的重要通道。
去年12月美國就宣布將巴拿馬運河視為自己的重要資產,還多次施壓巴拿馬,而在此之前,巴拿馬還被迫退出了一帶一路。這兩個港口對于李嘉誠來說,要么等著被沒收,要么賣給美國公司,相當于明牌了,沒有其他選擇。
美國想通過巴拿馬運河的港口,實現對全球貿易和航運的掌控,當然,這可能只是剛剛開始。那么,接下來美國可能還想控制其他全球航運的重要通道,比如馬六甲海峽。
其次,這一交易會導致我國國際貿易和航運的成本及風險增加。李嘉誠不僅賣了巴拿馬運河的港口,還順手清倉了全球20多個國家的43個港口,原本經營幾十年的現金流業務,現在3個月就賣了,只能說美國的出價很誘人。
要知道,港口是李嘉誠旗下公司回報率最低的業務之一,43個港口每年貢獻不到10億美元的利潤,卻能賣出228億美元的天價,難道美國資本是傻子嗎?顯然不是,美國資本給出一個李首富無法拒絕的價格,然后就這樣控制了全球大部分的港口。
美國控制了大部分港口之后,其背后的圖謀恐怕遠比228億美元的價值更高。今年2月,美國宣布對我國海運及造船的301調查公開聽證,要求對我國海運運營商、有中國船廠制造的船舶的船隊進行收費,所以這次就是沖著我們來的。
用大白話說,只要是中國船廠制造的船舶,只要停靠在美國控制的港口,都要被收取天價的停靠費,而且還會在進出港口、貨物裝卸等方面進行各種限制。
美國貝萊德集團在2024年收購了全球基礎設施投資合伙公司(GIP),而GIP公司在全球有很多港口業務,GIP公司還持有地中海航運旗下一家企業的30%股權,而該企業控制著全球70多個港口,如今收購李嘉誠43個港口之后,貝萊德直接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港口運營商。
美國接下來就可能通過貝萊德控制的全球港口對我們的船舶收取各種費用,進行多種限制,打壓我們的航運和國際貿易,背后不僅是成本的上升,還會帶來更多不確定性風險。
再者,這一交易會對我國造船業帶來影響,會加劇中美在全球供應鏈領域的博弈。目前全球商業造船領域,中國幾乎碾壓美國,中國每年可以建造1700多艘船舶,而美國只是個位數,中國占據全球造船市場50%以上的份額,控制著全球90%以上集裝箱的生產。
美國目前想要在造船領域超過中國,幾乎是天方夜譚,而美國另辟蹊徑,通過掌控全球最多的港口來遏制中國造船業的發展,只要船隊里有中國制造的船舶,經過美國港口停靠就會被收費和各種限制,然而美國制造的船舶不會受到限制。
那么,這會導致我國造船廠的訂單受到影響,打擊我國造船業和航運業的發展,美國想通過這一舉措恢復美國造船業、航運業的昔日輝煌,重振美國制造業。
總體來說,這一交易對李嘉誠來說非常劃算,但對我國造船、航運及國際貿易及物流的影響是深遠的,更會加劇中美在全球供應鏈主導權的博弈,但美國想通過這一招開限制和打壓我國造船業及航運業的發展恐怕也沒有那么容易。
可想而知,未來大國博弈的范圍和力度會逐步擴大到更多行業和領域,每一個普通人也會因此受到影響和波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并不是說說而已,這一進程還在加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