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地道風(fēng)物
中國最“咸”的城市,
鮮味爆炸!
既有精致的江南早茶、又有樸素的雞蛋餅,有海鮮、也有河鮮,還有蟹黃包和灌湯包......打一個江蘇城市——
鹽城。
鹽城,她位于江蘇省東部沿海,習(xí)慣中這里常被歸于蘇北,在很多人的第一反應(yīng)里,江蘇的美味要看蘇州和揚州,但來過一次鹽城,你就會發(fā)現(xiàn),江蘇的美味版圖里,還有鹽城這個未被發(fā)掘的美食寶地
雖然低調(diào),但鹽城有很多赫赫有名的名號,這里是國內(nèi)農(nóng)業(yè)產(chǎn)值最高的地級市,鹽城早餐堪稱一場碳水盛宴,有承自揚州、泰州一帶,卻滋味更為鮮甜的早茶,資深吃貨可能還會知道,這里更有獨創(chuàng)的東臺魚湯面雞蛋餅
東臺魚湯面,奶白的魚湯看著就能“鮮掉眉毛”。
鹽城也是江蘇省海岸線最長的城市唯一沒有山的城市,平原上河網(wǎng)密布,灘涂上的蛤蜊、麻蝦,湖泊、河流里的大閘蟹、四腮鱸魚,讓鹽城人的餐桌一年四季都充滿鮮味。
江蘇省面積最大的城市也是,作為唯一一個橫跨蘇中、蘇北的城市,鹽城把淮揚菜的精細與鮮美發(fā)揮出了另一種風(fēng)格,青菜燒牛肉、漲蛋糕、蘿卜燒淡菜......鹽城人做飯也喜愛湯湯水水,且口味清淡鮮美,堪稱大道至簡。
01 大縱湖加上黃海的饋贈,鹽城到底有多鮮?
說起江蘇的鮮,多數(shù)人第一時間會想到的,是湖里的蟹、河里的魚、山里的筍,很少有人會想到一味來自浩瀚大海的鮮美海味
江蘇省的海岸線長度將近1000公里,其中鹽城就占了將近1/2,也是江蘇省海岸線最長、華東地區(qū)擁有海域面積最廣的城市,同時,江蘇擁有的223萬畝海洋漁業(yè)資源,鹽城也占了1/3,可以說,鹽城的海鮮滋味,匯聚了江蘇的精華。
鹽城的海鮮里,春日能吃到生蠔、扇貝、皮皮蝦,秋日能品嘗梭子蟹和各類海魚,但這些都不足為奇,鹽城最鮮的一口滋味,在一望無盡的百萬畝灘涂上。鹽城有4553平方千米灘涂,占江蘇省灘涂面積的70%,如此大面積的灘涂,由潮汐漲落帶來的泥沙淤積而成。潮汐帶來的也不只有淤泥,還有灘涂上的各類小海鮮。
比如在入春后,濱海一帶的鹽城人便會全家出動,拎著小桶去灘涂趕海找“菜花歡子”“菜花歡子”其實是蛤蜊的一種,鹽城人喜歡把它的殼去掉與春韭同炒,春菜鮮加海里鮮,鮮上加鮮。
蛤蜊炒春韭,鮮上加鮮。
“歡子”是鹽城春日限定,帶著野鮮味的蝦油螃蜞則是春秋都能吃到的美味,僅用蝦油、高度白酒和一把海鹽腌制,相比醉蟹多了一股野性的鮮味,一口一個吸吮不停。
如果從高空俯視鹽城,會看到鹽城1/4是美麗灘涂濕地,另外3/4是一望無際的平原,若再把視線拉進,更為細致地看向鹽城平原,則會發(fā)現(xiàn)鹽城平原上河網(wǎng)密布,作為江蘇省水網(wǎng)最為密集的地級市,當(dāng)?shù)赝{“里下河,水成網(wǎng),千里好風(fēng)光”所言非虛。
水網(wǎng)密布的鹽城大縱湖。
在密布的河網(wǎng)下,鹽城的河鮮、湖鮮同樣鮮美,除了不輸于陽澄湖大閘蟹的大縱湖大閘蟹,還有各種特色魚鮮。其中最為特色的要數(shù)麻蝦,麻蝦被稱為“世界上最小的蝦”,從海里撈上來后更是極易死亡腐壞,但是大豐的獨特水系,讓鹽城人可以時不時就吃到新鮮的麻蝦,麻蝦通常會被做成麻蝦肉圓,有獅子頭的肉嫩也有麻蝦的香鮮。
若是新鮮麻蝦來不及吃掉,擅長烹飪的大豐人還會把麻蝦做成蝦醬保存,做好的蝦醬可以拌面、燒雞蛋、燉豆腐,讓海的鮮美不再受季節(jié)的約束。
炸麻蝦肉圓,香酥鮮美。
再望向鹽城的九龍口鎮(zhèn),這里有九條河流從南西北不同方位蜿蜒而來,河鮮聚集,人們把這里的鮮味總結(jié)成“九龍九鮮”,即葷素各9種鮮美食材,其中尤其以四腮鱸魚最為特色,清蒸、紅燒、熬湯,盡顯鹽城鮮味。
02 有鮮味做底氣,喜愛湯湯水水的鹽城人,做菜大道至簡
“高端的食材,只需要最簡單的處理方式”,對于這句膾炙人口的美食之道,鹽城人有自己的理解。作為一座因鹽而生的城市,很多人認為鹽城的食物會十分咸味重口,但如果來這里吃一頓,你會重新刷新對鹽城滋味的印象。
鹽城人做飯十分清淡,最極致的例子要數(shù)白煮肉,很多鹽城人日常做飯都會來一份簡單的白煮肉,第一遍燒不加一點鹽,純吃肉香,剩下的肉可以留下來燒第二道,做的時候只需加鹽和冬瓜或者青菜即可
青菜燒牛肉,鹽城人最愛的家常菜之一。
喜歡湯湯水水,也是鹽城人做飯的特色,比如鹽城人回家必吃的青菜燒牛肉、漲蛋糕、芋頭蝦米羹,這些菜都無一例外是湯湯水水的清淡滋味。若問鹽城為何鐘愛的清淡湯湯水水,其實同樣是鹽城湖鮮、河鮮給的底氣。比如半湯半水的蘿卜燒淡菜,把海邊曬干的淡菜(也叫海虹、貽貝)泡發(fā)后與蘿卜同煮,既可當(dāng)菜,又可充湯,淡菜鮮美,自然無須重口調(diào)味。
“無膘不成席”,也是鹽城餐桌上的俗語,這里的膘其實是炸過的肉皮,泡發(fā)后和茨菰、魚丸、蝦仁等同煮成一鍋燴土膘,這樣的一鍋河鮮薈萃、半湯半水,一面是淮揚菜的細膩,一面是鹽城富饒海河的體現(xiàn)。
燒肉膘和蘿卜燒淡菜與紅燒糯米圓、紅燒刀子魚和大雞抱小雞等菜同屬于鹽城八大碗,八大碗中的大部分菜都源于古代鹽民們的智慧。古時的鹽民們?yōu)榱颂岣呱a(chǎn)效率、豐富飲食,會各家分別燒一兩道菜,最后匯聚成一桌,各類菜式集齊,便成了如今的八大碗。
鹽民們雖以鹽而生計,做飯卻不以咸為主題,鹽味雖咸,卻可咸可淡,這是鹽城人烹飪的智慧
03 鹽城人的早上,吃得到底有多鮮甜?
早茶,可能是鹽城清淡口味里唯一的例外,因為這里的早茶相比揚州和泰州,多了一絲甜味。鹽城早茶承自揚泰,大縱湖的大閘蟹做出的蟹黃湯包、蟹黃湯包可與鎮(zhèn)江、揚州、泰州打擂臺。
風(fēng)味流轉(zhuǎn),早茶從揚泰習(xí)得,但也有一道滋味從鹽城出發(fā),風(fēng)靡到了揚泰,這口鮮美,就是在江蘇傲視群雄的東臺的魚湯面,魚湯面的美味,鹽城人會說:吃一碗,想三年
魚湯面湯白如雪,是用豬油把鱔魚骨和鯽魚炸酥,再用文火熬煮,煮出的魚湯色白質(zhì)濃、點滴成珠。鹽城魚湯面傲視江蘇的原因也來自一個,本地的鯽魚和串場河的水做湯,南鄉(xiāng)的糧做面,東鄉(xiāng)的鹽調(diào)味,一碗魚湯面,集合了東臺的物產(chǎn)精髓
早茶對于如今忙碌的鹽城人來說,時間上有些奢侈,更多時候,鹽城人的早餐是被一個看似普通的雞蛋餅承包的。鍋上刷上香噴噴的菜籽油,倒一勺面、攤一張餅,打上雞蛋,撒上蔥花,一個基礎(chǔ)的雞蛋餅就做好了,隨后撒上每一家秘制的醬料,再加兩根腸,就是鹽城人的早餐日常。
與北方一帶的煎餅果子相比,用白面做的雞蛋餅軟軟糯糯的,不夾生菜,也不夾薄脆,是獨屬于鹽城人基因中的簡單美味。
鹽城,作為江蘇面積最大的城市,如今正是春日候鳥云集的時刻,揚州、蘇州人擠人,不如重新認識一下鹽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