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江蘇沿海灘涂貝蝦蟹類養殖業蓬勃發展之際,鹽城工學院科研團隊憑借一系列舉措,為該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江蘇作為沿海大省,海水生物資源豐富,沿海灘涂經濟貝蝦蟹類養殖業已成為水產優勢產業。然而,隨著養殖產能的擴大,諸多問題逐漸凸顯,如養殖成本高、種質混雜退化、養殖人員老齡化、養殖空間壓縮、尾水治理達標排放、深加工能力弱以及品質提升緩慢等,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圖1 項目組組織專家開展示范基地現場指導工作
面對這些瓶頸,鹽城工學院灘涂養殖研發團隊近年來致力于貝類、蝦類和蟹類生態高效養殖技術的研究。在鹽城東臺、射陽等沿海地區,團隊建成多個“貝 - 蝦 – 蟹”池塘多營養層次高效綠色養殖模式示范推廣基地,大力推廣“江海大1號”、“蘇海紅1號”等新品種的繁育一體化技術體系,同時積極探索大面積池塘大規格貝蝦蟹類苗種養殖模式以及池塘水質監測及調控方法。
2024年,鹽城工學院抓住“江蘇省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項目—海水貝蝦蟹生態高效養殖模式(2024-ZYXT-11)”實施的契機,聯合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江蘇海洋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灘涂養殖企業,成立了江蘇省蛤蟶育繁推一體化技術集成與示范協同推廣聯盟。該聯盟整合各方優勢,創新運行機制,實現了多主體協同發展。
2025年3月6日 - 7日,由鹽城工學院海洋與生物工程學院主辦的“海水貝蝦蟹生態高效養殖模式協同推廣項目培訓會”在射陽成功舉辦,近40位來自射陽的海水養殖戶、科研機構代表、行業專家及相關企業代表參會。會上,項目首席、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文蛤良種場主任吳楊平研究員著重強調了新品種和生態高效養殖模式對海水養殖業綠色轉型的重要性,指出這是提升經濟效益、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圖2 海水貝蝦蟹生態高效養殖模式協同推廣項目培訓會啟動儀式
連云港市海洋與漁業發展促進中心的陳百堯研究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的唐保軍副研究員、南京師范大學寧先會副教授三位行業專家也受邀參會,圍繞貝類、蝦類和蟹類的產業現狀、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等內容進行深度講解,并與學員就生產實踐中的關鍵問題展開交流研討;項目組成員喬幗教授為大家講解菌藻共生系統在養殖尾水治理中的應用,提出該技術的實操性和未來發展前景。
圖3 專家現場授課
圖4 項目組為示范戶發放物化補貼
圖5 項目組成員講授養殖尾水治理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鹽城工學院灘涂經濟貝類研發團隊緊密結合實際,遴選主推技術,以東臺、射陽灘涂貝類養殖公司為聯合基地,建立“貝—蝦—蟹”池塘多營養層次養殖模式示范養殖戶,培育科技示范主體,打造項目科技示范基地。目前,關鍵技術推廣應用覆蓋率已達90%以上,有力地帶動了小型養殖戶發展,為江蘇沿海灘涂經濟貝類產業的健康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