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基3月17日黃昏逝世,生前被譽為亞洲股神,其創辦的恒基兆業也是港四大地產商之一。
李兆基1928年出生于廣東順德,1963年參與創建地產巨頭新鴻基,1976年開始自立門戶創建恒基兆業,因為又是家中四子,也被人廣泛稱為“四叔”。
李兆基還曾登上《福布斯》雜志全球富豪榜第四名,目前則全球排名第60位,家產300億美元。
戲劇性的是這位被稱為港版巴菲特的李兆基,還有一位名為“李家誠”的兒子。
回顧這位地產大亨、亞洲股神的一生,90歲退休把事業交付給兩位兒子,一直到97歲逝世,也完美契合了港商極其長的壽命。
李兆基1928年在順德出生,其父親經營著一家金鋪及銀莊,從小李兆基就在父親的產業下擔任幫工,后來李兆基在1948年只身從廣州到香港謀生。
這為他后來的商業帝國打下根基。
1958年,也就是來到香港十年后,李兆基就與郭得勝等人成立永業有限公司,此后開始在港推行分層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模式,徹底改變了香港房地產整棟樓房出貨搜,一次性全款交易的商業模式。
到了1976年,李兆基成立個人企業恒基兆業地產,正式開啟了他的個人商業帝國。
1996年,李兆基還成為《福布斯》排行榜上的亞洲首富,一度超越李嘉誠,但兩人也曾緊密合作。
李兆基事業有成,和李嘉誠、郭得勝、鄭裕彤家族并稱為“香港四大家族”。
除了房地產之外,李兆基家族還涉足酒店、旅游、公用事業及醫療等服務。2004年,李兆基成立私人投資公司,資產暴漲。
到了2006年,在一場“抽新股”浪潮中,他被輿論追捧為亞洲股神,港版巴菲特,在200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中又遭受重挫。
恒基兆業的訃告形容李兆基是“白手起家”,深受員工愛戴。
這位曾經的亞洲首富,一直工作到2019年,也就是90歲才宣布辭去董事局主席兼董事總經理職務,到這個時候,恒基兆業已經擁有1萬名員工,業務范圍也從房地產開發擴展到了酒店、百貨商場和天然氣。
作為地產大亨,李兆基的商業眼光也非常獨到。
他的商業策略基于這樣一種趨勢:工資的上漲速度遠遠快于房價的上漲速度,這使得數十萬購房者和租房者都能夠買得起公寓。
這一策略讓李兆基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恒基兆業在沙田新建了一個小鎮,成為50萬多人的家園。
那同樣也是是香港經濟的“黃金時代”。
大環境成就了一代企業家,細數今天的香港四大家族,其最早發家史也基本上都是從上世紀走到今天。
隨著房地產業務的發展壯大,李兆基也讓大量親屬進入管理層,包括他的子女和侄子侄女,其中至少有10人擔任高級職務,他的兒子李家杰和李家誠也在李兆基退休的2019年擔任聯席主席。
和另一位首富李嘉誠不同的是,李兆基并沒有選擇在海外進行大規模投資。
1997年,李兆基告訴《福布斯》,其他地方稅收太高了,因此最終留在香港。
得益于父母從小的熏陶,李兆基從十幾歲開始就從事黃金交易,先是跟著父親做外匯,然后自立門戶。1981年,恒基兆業成為上市公司。
1981年時,李兆基和他結婚15年的妻子劉惠娟離婚,李兆基告訴傳記作者,“我不會再結婚了,因為我害怕女人只圖我的錢。”
李兆基因房地產起家,最終也因房地產市場面臨著商業前景問題。
當一個企業的規模超越傳統的家族式經營時,就會面臨種種危險。李嘉誠是這樣,李兆基也不例外。
當房地產開始式微,李兆基的企業也不得不開始多元化布局,但和李嘉誠最大的不同是,李兆基的更多投資和布局,仍然是局限在某一地。
如今隨著李兆基的逝世,曾經的四大家族也開始迎來落寞。李超人李嘉誠,今年也已經96歲了,生命余下的時光已經不多。
找一個合格的繼承人,這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1998年,李兆基就曾對記者說,在家族企業里接受了10年的指導后,他的大兒子李家杰還沒有準備好接替他,甚至只能打一個及格的分數。
李嘉誠也曾有過類似的教訓,他們無一例外都擔心自己的兒女無法繼承自己龐大的家業,擔心自己辛苦奮斗一生的家業,會在后代的影響下,走向衰敗。
就這一點來說,李兆基可以被稱為港版巴菲特,但似乎永遠也成不了巴菲特。
一個家族式的企業,最終能夠走多遠,還是像沃倫巴菲特那樣,選定職業經理人,哪一個更好,目前來看誰也不知道。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