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山西省嵐縣傳承面塑文化推動文旅融合群眾文化活動,在萬眾期待中盛大開幕。本次活動緊扣傳承與融合的主題,積極響應全國兩會“深化文旅融合,釋放消費潛力”的戰略指引,依托嵐縣“土豆花海、面塑之鄉、避暑勝地、天上云間”的獨特資源稟賦,精心策劃多維度的文化體驗場景。活動將通過“科技賦能+文化創新”的雙輪驅動,讓千年非遺與現代文明展開深度對話,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全方位展現新時代地域文化蓬勃發展的新風貌。
“嵐縣冬長,人喜蒸花”,這句承載著農耕文明密碼的諺語,在晉西北黃土高原回響了千年。當考古工作者在元代古墓壁畫中發現“仕女手托面花”的圖景,當泛黃的《嵐縣縣志》揭開明代孝媳慧蓮以面塑濟世的故事,這項指尖上的非遺技藝,已然在時光長河中流淌出璀璨星河。2014年,“嵐縣面塑”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不僅是技藝的認證,更是一曲穿透時空的文化絕唱。
活動現場,處處洋溢著熱烈而濃厚的文化氛圍,呈現出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文藝演出舞臺上,一系列嵐縣原創節目接連上演,舞蹈、歌曲、舞劇等藝術形式巧妙融合,通過原創的藝術表達,將嵐縣的歷史變遷、民俗風情以及面塑文化的深刻內涵鮮活地呈現出來,為觀眾帶來一場震撼心靈的視聽盛宴,讓人們在藝術的享受中深入領略嵐縣獨特的文化魅力。
30多名網絡主播穿梭在活動各個區域,熱情地進行現場推流推介。他們聚焦面塑制作體驗區,記錄游客在嵐縣面塑藝人指導下親手創作面塑的歡樂場景;走進農特產品展銷區,詳細介紹嵐縣土豆、土豆醋、小米等三十余種特色農產品,同步開啟直播帶貨,助力消費幫扶,讓嵐縣優質特產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國各地的千家萬戶,將文化節的人氣切實轉化為經濟發展動力,為鄉村產業振興增添了新的活力與動能,生動詮釋了數字經濟時代下文化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創新實踐。
同時,面塑文化AI互動借科技與網紅之力,通過構建面塑元宇宙展館,打造線上線下全方位宣傳矩陣,極大地提升了嵐縣面塑文化的傳播力與影響力,讓更多人跨越時空限制,近距離感受嵐縣面塑的獨特魅力;民俗風情展示、面塑精品展示、面塑飾品展示、面塑食品展示、戲曲展演、特色美食集市、非遺大集、面塑文化大院等活動也在同步開展,從不同維度、不同視角全面展示嵐縣豐富多元的地域文化,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全方位的文化體驗,有力推動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促進了不同地域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
從黃土高原的古老祭祀到元宇宙空間的數字鏡像,從鄉野作坊的指尖技藝到非遺傳承的時代新章,嵐縣面塑文化節正以開放之姿,讓傳統紋樣與代碼字節共舞,使農耕智慧與數字浪潮交響。當老匠人布滿繭紋的雙手點亮直播間,當面團捏塑的圖騰躍入區塊鏈,這座將文化基因揉進城市肌理的小城,正在用文化創新的密碼,解鎖鄉村振興的無限可能。
嵐縣以非遺為筆,繪就的不只是文旅融合的嶄新圖景,更是一條串聯起“文化傳承-產業振興-民生改善”的共富之路,曾經綻放在指尖的面塑之花,最終結出了幸福碩果。
來源:山西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