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古拉山是一本讀不懂的書
吳廣寨
唐古拉山是一本勵志的書,讓人越讀越不得其解,越想探求其中的秘密,這本書讀了一年又一年,讀了一代又一代。從文成公主嫁給土藩王松贊干布,開啟進入西藏的大門,漢藏民族之間從人文、醫療、養殖、種植、習欲的頻繁密切交流到水乳交融。
這種交流可以追溯到更遠更遠,只不過是沒有象文成公主進藏影響力那么大,沒有那么引人注目,沒有留下重重的一筆。西藏因為它地理位置的特殊,有許許多多不被傳播的東西,更增加了西藏的神秘色彩。后來西方列強入侵勢力的滲透西藏到統治西藏,也沒有破壞了血濃于水的骨肉相連。景色旖旎的茫茫雪原山高人為峰,走到哪里都是挑戰,面臨著犧牲。
我們的前輩沒有路的情況下修路,心中的目標直指拉薩。頭朝著拉薩的方向倒下,為后人指明了方向。現在開著汽車翻越一座山需要幾百公里,連續的陡坡轉彎讓人措手不及,可見起初的修路是多么的不容易。在偉人“進軍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下,十八軍以及從青藏、新藏兩個方向進藏的部隊是用生命拼搏,用骨頭支撐著西藏這片天地。
在老西藏精神的指引下,逐步改造逐步完善公路,繼生了青藏輸油管線、青藏鐵路。這些被西方戲為不可能的事情,終究是半途而終的事情,在中國軍人的手中,用生命筑起了不朽的長城,在解放軍的手里變為了現實。在地球的第三極創造了人間奇跡,證明了中國軍人邁出的腳步,會把鄙夷的目光踩的粉碎,會堵住嘲諷蜚語,無聊的戲褻。這些鐵的事實,不親自到現場待上幾年甚至幾十年是體會不到他的偉大的。
如今的西藏旅游觀光,一般的游客是看不清唐古拉山的內部的。唐古拉山牧民的日常生活,是很多人無法了解的。比如唐古拉山的牧民人口為啥增長緩慢,人們是不能觸及不敢觸及的問題,也是被人們忽視的問題。
唐古拉山為什么是生命禁區?唐古拉山除了氣候惡劣以外,還有一個鮮為人知并且是不能被人接受的事實。女人生了孩子,把孩子放到母親穿著皮襖的懷里,母親仍舊在寒冷中放牧、唱山歌,母親的胸膛就是孩子的溫床。所以才有了“天上的西藏阿瑪的胸膛”這樣發自內心深處的語言。這種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惡劣環境,造成了繁衍緩慢,近親生育等一些鮮為人知,而不能接受不能相信的事實。這些習俗是地廣人稀的唐古拉山無法改變和更改的。
唐古拉山的棕熊是不是女媧造物造出來的?它們和東北黑熊、云南狗熊有沒有血緣關系?如果說有,它們為啥不串親戚不互相走動呢?它們是咋來到唐古拉山的?一些植物是靠風力吹拂,靠走獸的皮毛粘連傳播,靠動物、飛禽把種子吃到肚子里,動物飛禽走躥拉下的糞便傳播種子,五、六百斤重的棕熊是靠什么來到唐古拉山的?誰能揭開它神秘的面紗?是不是類似于蚊蟲一截一截來到唐古拉山的?為啥跨越人口稠密區沒有被捕殺呢?
起初的革命前輩是咋和棕熊、野狼群、獠牙瘆人的野豬周旋的?這種場景讓人想一想都會滲出一身冷汗。革命先烈如何在幾百公里不見人的皚皚雪域得到補濟的?如何扛過饑餓、寒冷、高原缺氧、殘匪、反動勢力的騷擾、堵截、鰲戰的?格爾木的昆侖山口閃著靈光的骨頭,是好人留下的?是壞人留下的?是為什么留下的?
觸景生情,象唐古拉山這本書只要翻開它的扉頁,內涵豐富的內容,給人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是無法用實物填平的,只有遐想、遐想、再遐想,越想越有味道,越想越得不到答案。
(注:本文插圖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吳廣寨:1975年1月入伍,在59244部隊服役6年,建設青藏輸油管線。1981回到大同煤礦工作,在1984年開始發表作品。《我和大同煤》《我愛煤的浪花》獲山西人民廣播電臺"我愛山西"、"光榮崗位在腳下"二、三等獎。散記《小店春風》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各地編排的節目"中播出。為大同市作協、同煤作協會員。在《山西工人報》《同煤日報》《同煤工人報》《同煤文藝》《作家地帶》等文學刊物、平臺發表作品多篇。
作者:吳廣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