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副總裁謝廣軍,因為他13歲的女兒,小火了一把。
在這個人人舉著放大鏡圍觀他人生活的時代,一個孩子的錯誤究竟該由誰來買單?
1
事情的起因,是微博上一名用戶“她的眼眸是世界上最小的湖泊”(以下簡稱“小湖泊”),因為粉圈的撕扯,“開盒”了素人。
“開盒”是個新詞,老話叫“人肉搜索”,這個“小湖泊”在網上把別人的詳細信息公布出來了,包括電話、家庭住址等等。
有網友看不下去了,勸被開盒的素人去報警,“小湖泊”看到后很囂張地說,“快去報警吧,上個要抓我坐牢的過了一年依舊沒給我一個教訓,看看我IP在哪呀?!?/p>
“小湖泊”的IP顯示在加拿大,難怪這么有恃無恐。
可能有網友說“小湖泊”窮了,“小湖泊”非常不服氣,曬出自己老爸的在職證明打臉網友,在職證明很正式,還蓋著紅章。
這一曬不要緊,“小湖泊”的有錢老爸是徹底藏不住了。
百度副總裁,月薪21萬9千……
老爸是百度副總裁,女兒在網上公布素人信息,會不會是公權私用,信息安全還有保障嗎?
網友也發揮聰明才智,通過這個在職證明上的信息,開始搜索小湖泊老爸的信息,結果,還順藤摸瓜,一下子找到了謝廣軍身上。
沒多久,謝廣軍的道歉聲明就發出來了,這個13歲少女的開盒瓜,算是形成了完整的閉環。
2
謝廣軍的道歉信中有兩個令人心驚的細節:
女兒能熟練使用海外社群網站,卻對隱私保護毫無概念;
她懂得用數字工具發泄情緒,卻預估不到信息擴散的破壞力。
這恰是當代高知家庭面臨的典型悖論——父母精心規劃的“爬藤”路線里包含編程課和機器人競賽,唯獨缺少了數字公民的基礎課。
這種教育失衡在精英家庭尤為突出。
謝廣軍在道歉信中強調女兒“心智尚未成熟”,恰恰暴露了高知家庭的教育盲區——他們默認孩子的技術能力會自動匹配相應的道德判斷力。
當13歲少女能熟練使用海外社群網站發動“開盒”攻擊時,這個家庭顯然從未意識到:教孩子操作數字工具卻不教敬畏規則,本質上是在給未成年人配備殺傷性武器卻不給保險栓。
這種認知偏差在精英階層尤為典型。
精英階層的孩子,可能就讀于北京某國際學校,從小學開始系統學習Python編程,10歲就獲得青少年網絡安全競賽獎項。
成長軌跡里堆砌著馬術課、模聯會議和黑客馬拉松,卻唯獨缺少了類似“個人信息邊界”這樣的基礎倫理課。
當技術素養與道德認知嚴重失衡,所謂的精英教育本質上是在制造危險的“半成品人類”。
3
謝廣軍信中“承受了遠超年齡的壓力”的表述,更是折射出特權階層的認知錯位。
他心疼女兒被網絡暴力反噬,卻選擇性忽略了那個被詛咒“一尸兩命”的孕婦承受的滅頂之災。
這種對加害者與受害者的雙重標準,本質上是對“我的孩子是孩子,別人的孩子只是數據”的傲慢。
就像校園霸凌事件中,父母用“孩子還小不懂事”開脫時,從未想過被霸凌者可能終身帶著心理創傷生活。
真正的教育公平應當打破這種特權濾鏡。
當掌握技術的人明白,自己隨手調取的數據可能摧毀他人生活,技術能力才可能轉化為責任意識。
可惜在現實里,精英家庭更傾向于把技術教育包裝成升學籌碼,而非培養完整人格的必修課。
4
事件發酵過程中出現了詭異的二重奏:
一邊是謝廣軍懇請網友停止擴散信息,另一邊是熱搜詞條下每分鐘新增上百條“求原帖”的留言。
有網友曬出“通過泄露信息反向定位女孩學校”的教程,獲得2.3萬點贊;
某營銷號用“揭秘百度副總裁女兒海外社交賬號”的標題收割10萬+流量。
這場打著“正義”旗號的網絡圍獵,實則是一場集體參與的隱私剝削——成年人用技術手段扒皮未成年人,卻在道德高地上指責孩子“缺乏家教”。
這種暴力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在“高管”“富二代”“隱私泄露”的關鍵詞刺激下,公眾的窺私欲與仇富心理被精準引爆。
當成年人用雙標態度對待未成年人隱私(一邊要求孩子保護信息,一邊肆意傳播他人隱私),所謂的網絡素質教育早已淪為偽命題。
謝廣軍事件終會淡出熱搜,但它留給社會的叩問不會消失:
當我們的孩子生來就握著智能手機,家庭教育是應該給他們套上無菌防護服,還是教會他們在信息洪流中建造諾亞方舟?
下一次看到類似新聞時,或許我們可以少一點獵奇窺探,多一些建設性思考——畢竟在數字化浪潮中,沒有哪個家庭能真正置身事外。
今天我們用放大鏡審判這個女孩,明天就可能輪到別人站在鏡頭前。
更多走心分享,關注▼▼▼@ 柚媽充電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