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中國游戲產業的“三巨頭”——騰訊、網易、米哈游——陸續交出了2024年的成績單。如果說過去十年是“手游紅利期”,那么今年的財報數據則指向一個更深刻的命題:AI技術正在重塑游戲產業的底層邏輯。
騰訊:用AI“造錢”,利潤增速碾壓營收
“我們重組了AI團隊,投入了更多資本開支,并且相信這些投資會帶來持續回報。”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在財報電話會議中的這句話,幾乎概括了騰訊2024年的戰略重心。
財報顯示,騰訊全年營收6602.6億元,同比增長8%;凈利潤1940.7億元,同比激增68%——這一利潤增速與營收增速的“剪刀差”,正是AI技術賦能的直接體現
廣告業務:AI驅動的廣告技術平臺讓點擊率提升20%,《王者榮耀》皮膚設計周期縮短40%。
全球化布局:海外游戲收入580億元(占游戲總收入的29.3%),《PUBG Mobile》連續三年穩居全球手游收入前三。
技術重注:研發投入707億元,資本開支同比暴增221%至767億元,其中390億元直接投向AI項目。
而更值得玩味的是,騰訊第四季度自由現金流僅45億元,原因是“390億元砸向了AI項目的資本開支”。這種“砸鍋賣鐵也要搞AI”的姿態,像極了2013年All in手游時的騰訊。
網易:端游復興背后的AI工業化
當行業還在討論“手游是否殺死端游”時,網易用數據給出了答案:2024年端游收入同比增長57%,《永劫無間》《逆水寒》刷新歷史紀錄。
而支撐這一逆勢增長的,是藏在財報字縫里的AI工業化實踐。
NPC革命:《逆水寒》手游的智能NPC臺詞生成效率提升60%,開發成本降低30%。
技術焦慮:盡管全年研發投入175億元,但1.7%的營收增速暴露出“AI提效≠內容創新”的困境。網易CFO楊昭烜坦言:“我們更關注長期技術儲備。”
有趣的是,網易在財報中特別提到《魔獸世界》《守望先鋒》的回歸帶動了端游增長。但行業心知肚明:真正讓玩家留下的,是AI技術支撐的《永劫無間》動態戰場和《逆水寒》智能NPC帶來的新鮮體驗。
米哈游:技術迭代與“成長的煩惱”
第三方數據顯示,米哈游2024年收入約273億元,主力產品《原神》《崩壞:星穹鐵道》流水同比下滑近10%。但新作《絕區零》卻以67億首年流水,驗證了技術迭代的價值。
技術破局:《絕區零》的多端同步、動態物理引擎和角色交互AI,讓這款動作游戲首月登頂全球60國暢銷榜10。
管理陣痛:蔡浩宇不再直接管理《原神》項目后,這款曾經的“二游天花板”陷入開發周期過長、玩家審美疲勞的困境。有從業者透露:“《原神》納塔版本的內容,其實兩年前就開始做了。”
米哈游的處境,恰似當年的暴雪——技術領先卻困于創新節奏。當《鳴潮》《無限暖暖》等競品開始用AI加速內容生產,米哈游的“工匠精神”反而成了雙刃劍。
四、終局預判:AI將把游戲業帶向何方?
中小團隊生死劫:騰訊的AI工具鏈、網易的DeepSeek接入,讓大廠開發效率提升40%-60%。但2024年超70%新游同質化證明,技術平權也可能導致創意枯竭。
端游文藝復興:高ARPU值(端游用戶付費率是手游2-3倍)驅動騰訊《暗區突圍》主機版、網易《燕云十六聲》多端布局。當云游戲解決硬件門檻,端游可能成為新的現金牛。
全球化3.0:騰訊在中東設研發中心、米哈游與華為共建海外云節點,中國廠商不再只是“產品出口”,而是開始輸出技術標準和開發生態。
結語:比手游時代更殘酷的戰爭
2013年,手游崛起讓行業重新洗牌;2025年,AI技術正在醞釀一場更深刻的變革。騰訊用707億研發投入賭未來,網易靠AI工業化守住端游陣地,米哈游在技術迭代與管理升級中艱難平衡。
這場戰爭的殘酷之處在于:當AI將游戲開發從“手工業”變成“工業化”,中小團隊的生存空間可能被徹底擠壓。但它的迷人之處也在于此——誰能用AI創造不可替代的體驗,誰就能定義下一個十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