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城四區的國土空間規劃也開始陸續公開了,今天來看看玄武區。
定位: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心區、東部現代服務業中心核心區、東部數據和綠色低碳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長三角數字貿易樣板區。
區域協同
1,支撐南京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建設。
發揮原始創新策源地的功能,聯動引領G312產業創新走廊和環紫金山科技創新帶,顯著增強全區創新功能,提高區域鏈接能力,支撐南京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建設。
2,引領南京都市圈消費、文旅中心建設。
立足新街口商圈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心區,樹立商業發展標桿,服務輻射南京都市圈及國內外更廣大地域。推進主城全域旅游協同共建,打造彰顯南京山水城林獨特風貌、美麗古都鮮明氣質的標志性區域,提供獨具南京特色、令人向往的文旅服務。
3,服務江南主城功能完善。
服務支撐江南主城功能完善,建立周邊聯動整合機制。加強各重要功能板塊的聯動發展,共同推進江南主城文化保護、科技創新、生活宜居、城市更新等方面進一步提升發展。
4,促進城市各區域協同發展。
老城片區保護協同:保護老城整體格局和風貌、保護和活化利用歷史遺跡。
紅山片區更新協同:立足存量用地提質增效、加快推進城市更新、調整優化工業用地布局。
徐莊及山北片區創新協同:積極融入環紫金山科技創新帶、協同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
孝陵衛片區宜居協同:補全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缺口、塑造高品質公共空間、提升地區整體宜居水平。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按照協同發展、生態綠色、高質量發展、高品質服務共舉的原則,規劃形成“一心一核四片區,兩環三軸多節點”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產業體系建設
5大類主導產業:文化旅游、高端商務商貿、現代金融服務軟件和信息服務、生物醫藥。
3大類重點培育產業:數據和大模型、跨境電商、綠色低碳。
全域創新格局
重點整合“1+5+N”創新空間,借助紫金山、玄武湖生態優勢,以徐莊高新區為產業龍頭,結合城市更新,積極釋放物理空間,提高創新載體比重。
完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
紫金山,仍然是不可逾越的坎。但南林的“斷點”可以解決,這和市級規劃是一致的。
鐵路
城市道路
大家非常關心的地鐵方面,也都有體現:
8、12、13、14、18號線和寧句城際都在計劃之中,未來落地問題不大,只是節奏和時間不好猜測。
未來十年的重點和難點
產業發展和物理空間的整合,是重點和難點。
正如規劃所述:一方面要在城市更新的基礎上釋放物理空間,加上紫金山+玄武湖的割裂,需要整合。
雖然每一個被割裂的子版塊都可以跨區聯動,比如紅山新城、徐莊和棲霞,南理工科技園和江寧、秦淮,新街口和秦淮、鼓樓。但是,區縣一級仍然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框架。在內部融合發展的基礎上,再去考慮跨區協調。
另一方面要發揮原始創新策源地的功能,突破口在哪?老校區或者城市硅巷?在未來創新發展中的地位,可能不會很高。正在推進落地中的鐘山實驗室,倒是一個不錯的可以發揮的平臺。
未來若干年,或許隨著人口減少,主城四區還會繼續合并,屆時誰來主導?那得憑本事!
以上部分資料來自公開信息和網絡,觀點部分僅代表個人。有不同意見的,可以評論區分享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