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鐘長鳴!
作者:聞道
編輯:張戈
風品:俊逸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打擊不良、維護消權,今年的3·15晚會同樣沒讓人失望。
手機抽獎瘋狂斂財,抽獎公司號稱一天相關流水20億元......消息一出炸裂輿論,也讓一個隱匿江湖浮出水面。其中,還有上市公司的身影,杭州兌吧網絡旗下公司——兌捷網絡被點名。
3月16日凌晨,兌吧集團公眾號發表聲明表示:第一時間啟動內部應急響應機制,成立專項小組,配合政府執法部門開展核查處置工作。針對核查處置中發現的問題采取零容忍態度,立即處理。同時將全面核查公司業務風險點,采取措施,整改問題,堅決守牢公司業務維護消費者權益這條底線。
有態度有速度有實操,難能可貴,只是早干嘛去了。亡羊補牢永遠“香”不過風險前置、紅線敬畏。真正的道歉不僅是口頭表達,想挽回信譽金身,還要在長治久安、杜絕再犯上下功夫、見真章。
1
抽獎騙局曝光
股價信譽雙輸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
回顧事件始末,據央視財經報道,兌捷網絡通過在諾諾網等電子發票平臺設置“大轉盤”抽獎頁面,誘導用戶參與。消費者開票后會自動跳轉至抽獎頁面,系統隨即提示“抽中大獎”,獎品是“200元話費券”。看似幸運的200元話費券,實則需充值4000元、耗時15個月才能用完,實際折扣率僅5%。
在記者暗訪時,兌捷網絡相關負責人透露,投100萬當天回150萬,用戶遺忘率高達87%。這也再次印證了馬克思《資本論》中的那句經典論斷,利潤達到100%時,就有人敢于鋌而走險......
事實上,早在2023年,封面新聞、紅星新聞等多家媒體便報道了49.9享200元話費券的消費陷阱。除了電子發票平臺,掃碼停車、視頻會員續費等生活場景也被植入類似的廣告。這種利用人性弱點設計的商業模式,涉及虛假宣傳、無故扣款等問題。
針對媒體報道,3月16日,航天信息公告稱,控股子公司浙江諾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所運營的電子發票服務平臺“諾諾網”存在消費者開具電子發票后,頁面自動跳轉到第三方“大轉盤”游戲等問題。
航天信息表示,諾諾公司從未授權其以“諾諾網”名義開展任何誘導性營銷活動。公司目前已暫停平臺推廣服務類業務,后續將以此為鑒、舉一反三,持續優化服務體驗,堅決維護消費者權益。
受3.15點名沖擊,本已“仙股”節奏的兌吧股價再受冷遇。3月17日收盤下跌9.57%,報收0.208港元。截至3月19日收盤價0.203元,較6.00港元發行價,累計縮水了接近97%,投資者損失慘重。
各界反應強烈是有邏輯的。知名危機公關專家、福州公孫策公關合伙人詹軍豪對首財表示,央視“3·15”曝光的兌吧手機抽獎事件,反映出一些不良商家的欺詐本質。兌吧平臺利用虛假抽獎程序,欺騙用戶參與,騙取他們的時間和注意力,這種行為嚴重違背了商業道德和誠信原則。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讓消費者對類似抽獎活動產生信任危機,也破壞了市場公平競爭環境。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加大對這類欺詐行為的打擊力度。
2
5242條投訴背后
如何念好合規經?
不算多苛求。深入一度看,上述曝光并非全是偶然性。
截至2025年3月19日,黑貓投訴搜索兌吧關鍵詞顯示,涉及5242條投訴,內容主要集中在優惠券“注水”、拒絕退款、系統亂扣費等質疑。
如2025年2月9日,平臺過審投訴編號17379880786顯示,一消費者表示,自己在民生銀行信用卡抽獎得200元美團優惠券,由杭州兌吧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平臺兌換,兌換竟然是十張20元優惠券,有效期一個月,消費來不及使用過期,兌吧公司也拒絕延期。
再如1月2日,平臺過審投訴編號17379181537顯示,一消費者表示,自己使用建行數字人民幣購買了100元支付寶紅包,提示發放失敗,消費者聯系兌吧公司客服,回復時1—5個工作日處理,可是15天時間過去了,消費者依然沒能得到妥善解決。
1月8日,平臺過審投訴編號17379055248顯示,一消費者表示,自己使用數字人民幣購買了60元支付寶紅包,提示發放失敗,聯系客服,一直說在受理,說1—5個工作日處理,10天時間過去了消費者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以上投訴均通過平臺審核)
1月7日,平臺過審投訴編號17379025446顯示,一消費者表示,自己2024年12月,付款1元參與中國銀行立減金活動,兌吧系統莫名其妙改成2025年1月參與活動,顯示領取失敗。消費者聯系客服也沒有人工來處理解決。
誠然,消費者千人千面,人人滿意并不現實。上述投訴也僅能代表一家之言,但若結合上述點名,可見類似隱患早有預警,假如能早些引起企業重視、反思、改正,也不至于淪為當下的眾矢之的。做生意最忌任性僥幸、小聰明,畢竟現在的互聯網已是無死角透明,看似溫柔大度的市場、消費者,一旦冷酷起來事后“拉清單”,往往會讓企業付出巨大代價。
同時,對廣大消費者也應是一個啟示,莫貪戀小恩小惠、小便宜,1元定價看似很“香”,背后往往隱藏被薅羊毛的陷阱。老話說的好,“天上不會掉餡餅,世上也沒有免費的午餐。”參加各類低價優惠活動時,保持一份清醒總不會錯。
3
廣告業務“失血”
SaaS故事該怎么講
鋌而走險、動作變形或也有無奈與急迫。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兌吧集團錄得總收入4.583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7.084億元大幅減少約35.3%。凈利潤-1908萬,同比下滑186.39%。毛利6150萬元,較2023年同期的1.67億元縮水約63.2%。整體毛利率約13.4%,遠低于2023年同期的23.6%。
本就業績承壓,此番翻車整改可謂雪上加霜,后續影響多大、業績面又怎么走不可不查。同時,也引發投資者一個靈魂疑問,在被曝光“手機抽獎”模式高利潤的情況下,為何公司財務狀況依然虧損?
公開資料顯示,兌吧2014年5月成立,當年7月推出用戶運營SaaS平臺,借助有趣且具參與性的用戶運營工具,來化解企業新客獲取、老用戶留存等全周期運營問題。截至2018年末,已接入兌吧用戶運營SaaS平臺的移動App超14000個。2019年5月在港交所上市,彼時實控人陳曉亮強調“要做企業的長期伙伴”,公司市值一度突破66億港元,被譽“用戶運營賽道黑馬”。
然深入業務面,兌吧雖自稱在用戶運營SaaS領域領先,可互動式效果廣告業務一度是業績增長主力。以2019年為例,該收入占比達98%。以至被吐槽是頂著“用戶運營SaaS”光環的廣告公司。
對于SaaS業務,用戶規模建立在免費基礎上。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接入兌吧用戶運營SaaS平臺的移動App量已超過1.4萬個。但付費轉化并不理想。截至2018年末付費合約數僅378份,單份合約平均金額2.59萬元,SaaS平臺業務收入1366萬元。
2019年上市后首份年報顯示,兌吧新簽訂及續費的合約數量增至649份,單份合約金額為6.69萬元,SaaS平臺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46.4%至3366萬元。2023年,收費用戶運營SaaS服務的付費客戶人數增至693份,每份合約平均費用約為人民幣24.2萬元。SaaS平臺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5.9%至1.919億元。
僅用五年時間,兌吧SaaS平臺業務便取得十倍以上收入,成長性可圈可點。但玩味在于,付費客戶人數從2019年之后便未有明顯增長。僅靠提高合約費實現持續性增長難度可想而知。
另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從2018—2023年,中國用戶運營SaaS的市場規模復合增長率高達56.8%。其中,線上市場迎來大爆發,增長率將高達90.2%。至2023年時,整個市場的規模將達419億元。
對于一個規模超400億元的市場而言,兌吧的營收體量還需大幅提升,特別是行業仍面臨短期難盈利痛點的情況下,規模效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9-2021三年,中國SaaS軟件的三年平均利潤為負數。分析認為,SaaS產品經營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的事業,如果沒有充足的資本補血,多數企業撐不到盈利那一天。
對此,行業分析師王彥博認為,產品定位是影響SaaS企業盈利的重要因素,當下S賽道競爭激烈,面臨較嚴重的同質化競爭。如果企業產品定位不夠清晰,不能真正解決用戶的痛點,就容易陷入業績困境。而資本與技術的雙投入,又讓運營成本、產品迭代成本偏高,進而導致企業虧損。
聚焦兌吧,隨著互動廣告業務毛利下滑、收入銳減而風光不再,更凸顯講好SaaS“故事”的急迫性。
還以2024上半年為例,用戶運營SaaS平臺業務和互聯網廣告業務的毛利率為16.0%和6.5%,較2023年同期的49.0%和19.4%均出現明顯下滑。其中,互聯網廣告業務收入銳減48.5%至3.182億元,成為拖累整體營收的主因。主要由于行業增長的不確定性以及廣告客戶預算的收緊。
好在,SaaS平臺業務體量保持了增長韌性,收入同比增長38.3%至1.17億元。付費客戶量從519名增至531名,為公司未來戰略轉型提供了一個重要方向。然而此番3.15翻車點名,又潑了一盆冷水,后續之路怎么走、信譽金身能否修復如何修復,都是一道道嚴肅考題。
拉長周期來看,2021年—2023年,兌吧營收為13.12億、16.17億和10.96億,同比增長分別為22.56%、23.17%和-32.18%;歸母凈利為-1177萬、-4590萬和3045萬,同比增長分別為81.48%、-289.85%和166.34%。從增收不增利到增利不增收,發展穩健性亟待提升。2023年的扭虧讓外界信心大振,然2024上半年的再度轉虧又平添幾分審視目光。如今3.15再遭點名,投資者自然難以淡定。
稻盛和夫曾說過,做出好產品的人,能聽見產品的聲音。但愿此番3.15點名如一聲警鐘一記號角,讓兌吧能更認真傾聽、更專注業務的合規性、戰略可持續性,開啟一段質量規模并舉的新征程。
4
起點VS拐點擁抱AI賦能
好在,SaaS市場仍有巨大上行潛力、價值挖掘空間。
Synergy Research Group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SaaS市場規模已突破5000億美元。其中,美國企業占據了超70%的市場份額,中國市場份額不到5%。
我國SaaS業發展緩慢有諸多客觀原因,一方面,APP人口紅利下滑,獲客成本上升,企業精細化運營壓力增大。一方面,國內中小企業壽命短、數字化轉型成功率低,導致SaaS市場需求不足。
在此背景下,等待涅槃新生的又何止一個兌吧。SaaS業“下半場”變革哨聲已吹響,誰能快速斷舍離、高效高質的擁抱新趨勢、深耕特色性、安全度、性價比,誰就可能安然度過此輪周期洗牌。
越是壓力處越是修心時,2025年初,DeepSeek橫空出世,AI技術的興起為SaaS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AI與SaaS的融合成為趨勢,有望改變傳統定價邏輯、銷售方式和使用功能。AI能夠提升SaaS產品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可能導致產品價格上升,影響客戶續約意愿。
隨著DeepSeek的AI生態壯大,更多企業通過低成本部署AI應用,從而驅動AI大模型商業化落地,將有助提升云計算公司收入增長。例如,阿里作為業內最早布局大模型技術的科技公司之一,得益于AI大模型驅動,最新一季度營收317.42億元,同比增長13%,調整后EBITA增長33%至31.38億。
值得注意的是,整個云生態中SaaS增速尤為強勁。依據Gartner早前報告顯示,得益于生成式AI驅動,2024年全球云市場將同比增長20.4%,達到6754億美元。其中SaaS支出是云市場的最大部分,將增長20%,達到2472億美元。
一些龍頭企業已經吃到紅利,如用友網絡,從財務軟件起家,到企業管理軟件,再到面向云服務轉型,緊隨時代潮流,向SaaS服務全面轉型,訂閱收入持續增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想來困境中的兌吧應有一些啟發。面對大模型迅速崛起,公司若能加速擁抱AI,推進AI+云轉型戰略,滿足客戶個中新型需求,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解決方案,兌吧也將有機會迎來一段新的增長機遇。
危中尋機、否極而泰來,所有優秀企業都是在一次次正視危機、化解危機、至暗救贖后,實現了再生長再躍升。那么此番3.15點名后,兌吧離蛻變還有多遠、能壞事變好事么?
2024前三季,公司銷售費8.70億元、同比增長112.13%,管理費7906萬元、同比增,50.93%,而研發費僅為5039萬元、同比增長22.95%。所謂不創新無未來、花錢花在刀刃上,研發費增速體量均墊底,到底孰輕孰重?靠啥驅動核心成長呢?
新生起點、抑或下墜拐點,拭目以待。
本文為首財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