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常魁星 通訊員 聶瓊)3月21日,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明熙小學“家長課堂”如約而至,聚焦“讀懂孩子心聲,賦能親子溝通”,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張老師擔任主講,百余名家長齊聚一堂,共同學習如何科學觀察兒童心理狀態、建立良性親子溝通模式。明熙小學朱校長強調了家校協同育人的重要性,為講座拉開溫暖序幕。
朱校長深情表示:“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心靈的對話。孩子的每一次沉默、每一次歡笑,都是他們與世界溝通的獨特語言。作為教育者與家長,我們需要放下‘成人視角’,以平等和耐心去傾聽他們的聲音。”她指出,明熙小學始終將心理健康教育視為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石,“家長課堂”的持續開展正是為了搭建家校共育的橋梁,讓家庭與學校“雙向奔赴”,共同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守護者。
“孩子的沉默、抗拒或情緒波動,往往是內心需求的‘求救信號’。”張老師通過真實案例分析,引導家長關注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動因。她指出,兒童心理問題常表現為食欲變化、睡眠紊亂、注意力分散等生理信號,或突然抗拒社交、學業態度驟變等行為表征,建議家長以“觀察者”身份記錄細節,而非急于評判。現場通過情景模擬,家長親身體驗了“命令式語言”與“共情式溝通”對孩子心理影響的差異。
針對親子溝通中的常見矛盾,張老師提出“三階溝通法”: 一是建立安全感:以“我看到你最近經常皺眉”代替“你怎么又鬧脾氣”,用客觀描述打開對話窗口;二是傾聽與確認:通過“你愿意說說為什么難過嗎”等開放式提問,傳遞尊重與信任;三是協同解決:以“我們一起想想辦法”替代單向指令,培養孩子的自主性與責任感。
“以前總覺得給孩子物質滿足就夠了,今天才明白‘聽懂’比‘說教’更重要。”參與家長王女士感慨道。明熙小學德育主任表示,學校將持續開展家庭教育系列課程,推動家校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這場春日里的心靈對話,不僅為家長提供了科學育兒工具箱,更傳遞出明熙小學“以心育人”的教育理念——唯有當家庭與學校真正聽見兒童的心靈節拍,教育才能譜寫出成長的和諧樂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