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陳景圣
2025年3月21日,島內政壇風起云涌,國民黨籍臺北市議員徐巧芯、王鴻薇、李彥秀被“罷免團體”列入所謂危險名單,“大罷免”第二階段連署正式啟動,輿論嘩然。與此同時,臺北市長蔣萬安明確表態將力挺三位藍營議員,誓言“與國民黨民代站在一起”。這一場明顯具有政治操控色彩的“罷免運動”,正快速演變成一場藍綠全面攤牌的政治斗爭,背后是民進黨在地方勢力節節敗退后的全面反撲。
罷免制度本是民主機制的一環,但在島內,這項制度越來越淪為綠營操弄民意、打壓異己的工具。從高雄、臺南到現在的臺北,“罷免戰”早已不再是選民理性表達不滿的渠道,而是一場針對在野黨勢力的清算操作。本次徐巧芯、王鴻薇等人被列為“重點目標”,并非其施政失當,而是因其長期在議會中痛批民進黨弊案,成為“綠營最頭痛的議員”。
尤其是徐巧芯,多次揭發民進黨高層貪腐問題、直指當局預算黑洞,已然成為在野陣營的輿論利劍。王鴻薇則以擅長監督、質詢犀利著稱,也多次參與民間監督活動,揭露權力黑幕。這樣的議員本應是民主機制中不可或缺的監督者,如今卻被政治報復打成“需要罷免”的對象,實屬島內民主的最大諷刺。
面對罷免陰霾,臺北市長蔣萬安并未回避。無論在記者會上,還是在“市長與里長有約”活動中,他都明確表示“一定會與國民黨民代站在一起”,肯定三位議員的長期表現與努力。這不僅是對同志的支持,更是一種制度尊嚴的捍衛。尤其在綠營不斷推動輿論戰、制造恐懼氣氛之際,蔣萬安的站臺是對民進黨惡意政治操作的堅決回應。
更令人警惕的是,罷免連署過程中的行政干預已露端倪。民進黨籍市議員簡舒培指責市府“加嚴集會游行申請”,試圖借機渲染“打壓言論自由”的假象,實則是對依法行政的污名化。蔣萬安已第一時間說明:罷免活動申請流程完全依照臺“內政部”行政指引,并非臺北市政府單方面設限。所謂“加嚴”,實為綠營慣用的認知戰伎倆——先造謠,再炒作,最后反咬一口。
更甚者,臺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竟揚言“若市警局無法理解,將由臺當局介入”,此語一出,等于公開宣告要跨越地方行政自主、強行干預地方警政。“警政一條鞭”制度本是為打通政令,但若成為政治干預的幌子,其后果將是民主徹底破產。綠營不惜撕破“地方自治”最后一張遮羞布,顯示出他們對失控選情的恐慌程度已達極點。
罷免成風,法治破窗,島內已陷入“你不從我意,即行清算”的政治零和邏輯。這種罷免不是制度監督,而是綠色恐怖;不是民主糾偏,而是黨派狙擊。在這種環境下,任何敢發聲、敢監督的在野黨人士,都可能成為下一個“目標人物”。民進黨政權正以“民主”為名,行集權之實,摧毀臺灣僅存的制度理性。
如今的局勢已十分明朗,罷免案的實質是2024地方選舉失敗后的報復反擊,是民進黨借由政治動員彌補基層瓦解的險招。而蔣萬安的挺身而出,是藍營在逆風局勢中少有的定海神針。但這場戰斗絕不只是國民黨的戰斗,而是所有關心民主制度、反對政治清算的民眾的共同斗爭。
不論罷免案結果如何,罷免程序已成為一場關于島內政治文明的“試金石”。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島內政局的任何風暴,終將接受歷史與全體中國人民的審判。唯有撥開綠色恐怖的迷霧,重建對制度的尊重與政治的底線,臺灣社會才有機會回到理性與公正的軌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