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育越來越“卷”,影響最大的,無疑是深圳的中小學生們。所幸,大家對此已有共識。近一年來,來自深圳官方和民間的“破卷”行動,讓人們看到了教育的未來與希望。但是,繁重的學業負擔與脆弱的身心健康之間的矛盾,仍是擺在深圳中小學生面前那個面目猙獰的攔路虎。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還能做什么?
來自官方的“破卷”努力
從去年以來,深圳教育部門重拳“治卷”,推出了一系列舉措。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每天一節體育課;每周半天計劃,“以萬物為教材,把世界作課堂”;部分中小學積極探索將課間拉長為15分鐘,鼓勵孩子走出教室,活躍在操場;還有日前市教育局推出的“美育一件事”,通過“小切口”推動“大美育”……
在強調德、智的同時,也不忘體美勞,增加體育鍛煉時間、閱讀時間以及向外看世界的時間;要減負不要增壓,讓校園熱鬧起來而非暮氣沉沉;鼓勵孩子走出校園,擁抱自然與社會。發生在深圳校園里這些可喜的變化,讓孩子的臉上增添了不少笑容。讓孩子不再只是埋頭讀書,還要學會抬頭看路,學會暢想詩與遠方——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教育者的共識。
不僅是初中和小學,高中的過度“內卷”行為也被叫停。今年春節假期,許多高中為高三突擊補課被批評,校長被約談。針對高中的“內卷”行為還有:3-5月是各大高中的“中招季”,往年此時是最繁忙的時候,頻頻舉行開放日、線上線下到處宣講、不停參加中招展等等。而今年,深圳的高中則異常平靜,因為上述許多活動或被大大縮減或被明確禁止。學校歸根結底是教書育人的地方,過分投入在非教學事務上,勢必影響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成長。
這可能是深圳教育部門首次旗幟鮮明地對中小學的“內卷”說不,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可以說,這些舉措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家長,都樂見其成。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一些影響孩子日常身心健康的“內卷”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部分中學生作業仍然繁重
日前,深圳的一位家長在深圳新聞網論壇發帖吐槽,初中學生作業過多、睡眠時間不足。家長反映,孩子每天7點20前需到班早讀,晚上到家后做完作業已是深夜11點多,如此高強度的學習對身體無益,希望教育局重視并確認區內所有學校的到校和放學時間、每天真實的作業量,希望能真的關注孩子們的健康。
對于該家長的反饋,可能許多初中生家長,都有共鳴。作業多,睡得晚,起得早。有次,筆者與一個朋友聊他孩子的情況。他的孩子在某市屬名校上初二,學校一般要求7:45前到班,這樣就要6:50起床。每天晚上做作業一般要到22:30,經常接近11點。洗漱完上床約11:20,即使按躺倒10分鐘就睡著,睡眠時間頂多也就7.5小時。
對于他每次作業做到很晚,這位朋友說曾懷疑過,是不是孩子在房間偷偷摸魚了?事實上人家還真沒有。他有次去檢查孩子的作業,發現作業量真的不小。
當天一共6門課有作業,分別是數學:一張練習卷以及課后作業;英語:作文以及單詞背默;語文:練習卷及生字詞復習;物理、生物、歷史都有一定量的課后作業。這樣算下來,即使按每門課半小時來計(朋友說數學卷題目難,半小時肯定做不完),6門課加一起也要3個小時。那么,從孩子6點半放學回到家,7點吃完飯,7點半開始寫作業算起,即使中間一刻不停,也要寫到22:30!如果中間稍微休息,11點都做不完。
初中生如此,高中生就更加忙碌。上次聽到一位高二學生在一場活動中吐槽:平時學習任務多,課業負擔重,對高中生來說,睡8小時已成為奢望。
對于中小學生的睡眠時間,官方早已發現問題,并出臺明確規定。2021年,教育部辦公廳就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并號召學校、家庭及有關方面應共同努力,確保中小學生充足睡眠時間。作業多,學習任務重,完不成老師批評家長訓斥,有責任心的孩子都會熬夜完成。如此一來,要想充足的睡眠,實屬不易。
長期睡眠不足容易焦慮抑郁
對于作業的時長,深圳教育部門也早有規定。2021年,深圳市教育局就印發了《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其中對初中和小學生的課后作業時間進行了約定。“確保小學三年級以上學生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學生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
這一規定可以說是切實為孩子減負,旨在確保孩子回家后不會花過多時間在作業上,保障他們的休息和睡眠時間,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存在難以執行的問題。
以上述筆者朋友的孩子的作業布置來看,可能每一科老師都覺得自己布置的作業不多,“最多半小時就完成了嘛”。但是,要知道初中生科目多,每科半小時,加一起就不得了。在布置作業時,怎樣讓各科目老師綜合考慮,讓孩子的綜合作業時間不超過90分鐘?交給科任老師,這就是個無解題。誰不希望孩子課后鞏固,以學好自己這一科目的知識?
誰來負責協調各科任老師的作業布置?班主任嗎?班主任也是科任老師之一,對于其它科目老師怎么布置作業,恐怕他也很難去干涉。在筆者看來,可能還是需要學校或年級來出面統一協調安排,更容易解決。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關于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重,睡眠不足的問題,其實并非近期才有的事。幾年前,深圳市康寧醫院就做過中小學生睡眠時間調查,發現90%以上的中小學生睡眠嚴重不足。
學業繁重、壓力大,長期睡眠不足,對于正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危害甚大。康寧醫院睡眠醫學科主任梁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長期的睡眠不足容易導致學生出現焦慮、記憶力下降、肥胖等問題。長此以往,容易讓孩子失去快樂生活的能力,對未來失去希望,并進而產生身心疾病。
“破卷”,我們還能為孩子做什么?
那么,為了“破卷”,我們能做什么?對于學校和老師來說,既要保證學生的基本學科素養和應考水平,又要避免讓孩子提前學習,超綱學習;尤其注意在布置作業時的均衡與協調,避免因為作業太多而犧牲孩子應有的睡眠和休息時間。
而對于家長來說,更要對孩子的學業多一些理解與包容,少一些苛求與指責;多一些鼓勵與表揚,少一些說教與控制;多鼓勵孩子的獨立自主和自我管理意識,多鼓勵孩子戶外活動,多親近大自然,讓孩子學會情緒的自我調節與適應。總之,作為家長,我們永遠要提醒自己,培養一個身心健康、活潑開朗的孩子,比好成績更重要。太多血淋淋的事實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筆者有位好朋友,她有一位讀小學的兒子,她就從不在學習上給孩子壓力。即使孩子作業沒完成,她也并不著急,有時候孩子作業沒做完著急時她甚至提出,“沒事,媽媽幫你做完”。我驚訝問她,你這樣會不會把孩子慣壞啊?她嚴肅地說,作為媽媽我只要培養好他正確的三觀就好了,讓他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一兩次的作業完不成這些細節又何必在意呢?作為一位資深閱讀推廣人,她注重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她的孩子盡管才8、9歲,就已經能獨自坐火車去旅行或去外婆家了。我見過她的孩子好多次,小男孩活潑開朗,自信陽光,像個小男子漢,令人喜愛。這也說明了家庭教育的成功。
許多人說,問題孩子的背后一定有個問題家庭。筆者深以為然。緩解孩子的焦慮,關鍵在家長。
為了緩解社會與家長的教育焦慮,破除“內卷”,教育大事這些年也做過不少努力。比如,我們與深圳出版集團合作,在南國書香節暨深圳書展期間策劃舉辦“校長讀書論壇”,請深圳名校長們面對面為家長傳經送寶;還與寶安圖書館一道,在“師者說”活動中,邀請珠三角名校長就“內卷”“孩子自主管理”等話題面向家長開展系列講座;去年底,教育大事更與深圳圖書館聯合策劃主辦“圳少年.有話說”中學生脫口秀活動,邀請深圳中學生們登上舞臺,以青少年視角講述自己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惑與煩惱,收獲與快樂,其宗旨就是緩解社會的內卷與焦慮,助力深圳青少年健康成長。
教育要真正“破卷”,仍然任重道遠。畢竟,中學生們面臨著升學壓力,學業負擔加重是無法避免的。只是,作為學校、老師、家長與社會,如何在孩子的成長、成績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找到平衡點,需要智慧與努力。讓我們的孩子真正做到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真正為他們的未來與幸福人生奠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