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20 日,華為在深圳舉辦 Pura 先鋒盛典及鴻蒙智行新品發布會,常務董事余承東重磅推出業界首款闊折疊屏手機 —— 華為 Pura X。余承東表示這是一款 “全國人民都買得起的手機”,然而其 7499 元起的售價卻與大眾認知中的 “買得起” 大相徑庭,引發廣泛爭議。
“買得起” 還是 “買不起”?消費者心里有本賬
一直以來,消費者對 “買得起” 有著自己的衡量標準。早在2020年,國民年均收入數據就曾在網上引起熱議,在《北京日報》的報道中“我們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這句話曾引起廣泛關注。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2024 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1314 元,平均每月約 3443 元 。分城鄉來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4188 元,月均約 4515 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119 元,月均僅約 1927 元。在人均消費支出方面,2024 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28227 元,平均每月約 2352 元 。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34557 元,月均約 2880 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19280 元,月均約 1607 元。這些數據清晰地展現出我國不同群體的收入與消費能力存在較大差距。
據《中國統計年鑒2020》,2019年20%低收入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380.4元(相當于平均每月615元,中國有20%的人,一年收入還不夠買一臺華為Pura X),20%中間偏下收入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777元(相當于平均每月1315元)。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一款產品被認為 “買得起”,意味著其價格在日常收入可輕松覆蓋的范圍內,或者經過合理儲蓄后購買,不會對基本生活開銷造成明顯影響。以手機市場的常見價格區間來看,據相關數據顯示,2024 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中,售價在 2000 - 4000 元的手機銷量占比達到 45% 左右,這一價格段也被視為大眾普遍接受的 “實惠區間”。
華為 Pura X 的 7499 元起售價,遠遠超出了多數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假設一名普通上班族月收入為 6000 元,扣除房租、飲食等必要生活開支后,每月結余可能僅有 2000 元左右。購買一部最低配置的華為 Pura X,需要花費其近 4 個月的結余,這對于許多人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難以簡單定義為 “買得起”。
華為喊出 “買得起”,底氣究竟從哪來?
從華為自身角度來看,余承東提出 “全國人民都買得起” 或許有其戰略考量。華為 Pura X 作為折疊屏手機領域的創新之作,具有諸多技術亮點。它全面搭載鴻蒙操作系統 HarmonyOS 5,系統性能得到顯著提升,在端云協同等方面優勢明顯,還首發了 AI 眼動翻頁等獨特功能,為用戶帶來全新體驗。
在折疊屏手機市場,雖然整體出貨量相對傳統手機仍占比較小,但增長態勢迅猛。2024 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出貨量約 917 萬臺,同比增長 30.8%,華為憑借之前的產品積累,以 51.29% 的市場份額占據領先地位。華為可能希望通過 Pura X 進一步鞏固其在折疊屏高端市場的優勢,將目標客戶鎖定為對科技追求較高、對價格相對不敏感的消費群體。對于這部分消費者而言,7499 元的起售價并非不可接受,從這個細分市場的角度出發,華為認為其產品具備廣泛的市場接納度,所以才有了 “全國人民都買得起” 的說法。
“高價親民論” 遭質疑,華為將何去何從?
華為這一宣傳與實際售價的落差,可能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首先,從品牌形象方面來看,消費者可能會對華為產生質疑,認為其宣傳存在誤導性,這將損害華為在消費者心中長期積累的品牌信任度。尤其在信息傳播迅速的今天,負面評價很容易在網絡上擴散,對品牌聲譽造成更大的沖擊。
其次,從市場銷售角度分析,如果華為基于這一 “買得起” 的判斷進行大規模生產和市場推廣,而忽視了廣大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和需求,產品銷量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畢竟,中低收入群體在消費市場中占據著較大比例,忽略他們的需求可能導致市場份額的流失。平衡技術創新與價格親民之間的關系,推出更多真正能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需求的產品,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中保持優勢,贏得更廣泛消費者的認可,推動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