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樂觀,但變革可能沒有想象中的快。
文/嚴錦彥
上周,蔡浩宇的新游戲《Whispers from the Star》放出PV后,大家對AI游戲的關注又提了上來。
有人復讀「炸裂」,描繪著未來虛擬世界的愿景;有人潑冷水,認為PV展現出來的玩法,并沒有特別的進步創新。
葡萄君在此不對《Whispers from the Star》做過多解讀。
我好奇的是,自AI浪潮開始后,國內出現了大量「AI+游戲」公司,他們在前幾年風頭無兩,每個故事說得都極其動人,搶著投他們的資方更是絡繹不絕。到了如今,這些公司都怎么樣了?以及現在的AI游戲公司,都瞄準了什么方向?
為了搞清楚這件事,我和部分AI從業者,以及關注該領域的資本聊了聊,并盤點了目前國內值得關注的「AI+游戲」創業公司。
01
AI游戲遠沒有迎來DS時刻
不聊不知道,一聊嚇一跳。
一位關注AI領域的人士告訴我,前兩年他和一位AI游戲創業者聊的時候,感覺對方滿懷雄心壯志,走的是宏大敘事,但最近卻用AI搞起來了小游戲編輯器,類似的案例還不止一個。
不得不說,這個落差是真的大。
為什么會這樣?
在聊之前,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什么是AI游戲?
大家普遍認為,AI游戲,必須是讓AI參與玩法表達,或是以AI作為底層創作引擎的游戲。而進一步的AI原生游戲,則可以簡單理解為,離開了AI就無法成立的產品,蔡浩宇的《Whispers from the Star》就屬于這種。
在這個概念下,那些用AI工具為游戲制作提質增效的,顯然就不在討論范疇了。
當然,光是看這個描述,你就能感覺到,一款真正的AI游戲很難實現。它既考驗技術力,又考驗游戲設計功底。實際上目前還在做AI游戲研發的公司,并沒有想象中的多。
一位從業者告訴我,本質上,現在很多號稱「AI+游戲」的公司的產品形態,其實是在用AIGC的邏輯做內容平臺,而不是游戲。
關注該領域的投資人也說,從國內第一波AI游戲創業潮到現在,幾年下來關注到的公司也就40幾家。顯然還沒能撐起一個賽道。
那么,真正還在做AI+游戲方向的公司,他們又在干嘛呢?
一個重點方向,是在AI NPC上發力。
現在做AI NPC的游戲有很多,包括網易、騰訊等大廠早就有所嘗試,《逆水寒》手游更是在早期就打出了這個噱頭。
但每一家對AI NPC的應用,以及其自由化程度都不同——以至于,他們面臨的難題也各不相同。
很多時候,AI NPC在一款游戲里只是點綴。哪怕它能實現「斯坦福小鎮」,但這可能壓根沒能改變玩家多少體驗。一些往產品里加入了AI對話功能的制作人也認為,他們的游戲并不能稱為AI游戲。說白了就是,你能和角色閑聊,看著很厲害,然后呢?
一些案例是,模擬經營和MMO游戲嘗試加入AI NPC,但受限于技術力與產品形態,AI NPC最后都變成了可有可無的附加玩法,他們的作用就只是“你打字喊他去砍樹”。
Optillusion工作室負責人周棟曾和葡萄君討論,“對玩家來說,和NPC互動的目的很簡單,不是拿任務就是拿獎勵。但有些游戲把一個簡單的2選1過程,變成了復雜的自由交流,這反而不好玩。玩家想快速完成任務,而不是繞來繞去的聊天。這樣繁瑣的流程,反而拖累了本來核心的游戲機制……目的和手段完全顛倒了。”
一款完全依賴大語言模型進行角色生產及對戰的AI游戲,也遇到了類似的難題。不少玩家認為,喜歡玩這款游戲的人,可能是喜歡寫prompt的那群人,但這跟游戲好不好玩又有什么關系呢?
當然,很多人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于是,他們在AI NPC的基礎上,往不同方向探索。
一種是選擇克服技術難度與游戲設計難題,選擇極致的自由度和充分的AI體驗。或許就像《Whispers from the Star》展現的那樣,通過玩家與NPC的交互,實現完全動態的敘事。
另一種則是在改變玩家體驗的核心玩法上,對AI玩法、AI NPC施以一定規則,讓玩家體驗不要偏離制作者的預期。
一家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和我說,他們在半年前也嘗試過類似蔡浩宇的方向,當時他們的整個世界觀都是生成式的,但最后發現并不好玩,原因在于太過自由,玩家容易缺乏目標感,所以他們選擇折中方案,用類似AI陪玩的方式提供劇本殺的體驗。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一句話:讓很多人重活一次,可能也和現在差不多,不如直接去體驗另一個人的人生。周棟認為,這就是作者型玩家和讀者型玩家的區別。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哪種方向就一定是正確的路線,每家公司都還在摸索市場的脈搏。周棟表示,“我們做過市場調查,讀者型玩家的數量大約是作者型玩家的四倍,但作者型玩家的基數已經足夠大,因此我們優先專注于他們。”
周棟的AI游戲新作結合了“說服+對戰”
另外,現在很多公司,也在選擇游戲形態更簡單,更易和AI結合的玩法,例如虛擬陪伴。曾做出過《奇點時代》的幻境游戲CEO張筱帆,他再次創業做的3D AI伴侶《EVE》就屬于這個范疇。
總的來說,現在「AI+游戲」領域還處于混沌期,各個公司還在探索。
資深投資人莊明浩曾說,“前幾年AI+游戲的概念很火,可能只是因為相比起成熟的游戲領域而言,它還能有一點期待。”而現在不少公司碰壁之后,可能就會先回歸到更穩定、更成熟的AI運用和商業模式。
周棟認為,未來AI的玩法會逐步滲透到游戲中,也許最終會有革命性的呈現,但一定不會是我們現在能想象到的形態。
沒辦法,探索新技術、新領域的過程注定無比艱難。過去,我曾懷疑過AI信仰這個命題。但和大家聊過一圈后,我發現支撐大家去探索創新的,可能最重要的就是這個信仰。
而隨著AI技術逐漸成熟,市場環境變化,以及各家幾年嘗試下來的結果,AI+游戲或許將會進入一個大浪淘沙階段,屆時誰在裸泳,誰有機會脫穎而出,可能就一清二楚了。
02
國內AI+游戲公司盤點
以下是葡萄君盤點的值得關注的“AI+游戲”公司(范圍不局限于AI游戲概念,多為國內游戲行業背景或與游戲領域相關。排名不分前后,如有錯誤,歡迎交流指正):
Anuttacon
米哈游創始人蔡浩宇創立的人工智能公司。公司匯集了多位行業專家,包括前微軟全球研究合伙人童欣、前B站副總裁王字陽等。目前,據領英信息資料顯示,Anuttacon團隊規模不到50人,成員來自米哈游、微軟、亞馬遜、字節跳動等知名企業,以及MIT、斯坦福、康奈爾等知名學府。
3月15日,他們發布了游戲《Whispers from the Star》的預告片,并開啟封閉測試招募。該產品是以AI智能體語音交互為核心的太空生存游戲。
Anuttacon在官網上表示,他們的愿景是未來游戲不僅能玩,還能讓大家真正地生活。
自然選擇
幻境游戲CEO張筱帆再創業的公司,已獲主流美元VC的天使輪融資,估值過億。
張筱帆是互聯網連續創業者,曾任上海巴郎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窄播)的聯合創始人、CEO,2020年成立幻境游戲,帶隊研發了男性向戀愛養成手游《奇點時代》。
目前自然選擇已公布了3D AI伴侶產品《EVE》。據官網介紹,“通過技術+藝術的有機耦合,我們嘗試逼近電影《Her》級別的真實陪伴體驗。基于億級獨家語料,我們自研了情感陪伴場景下的對話大模型和記憶大模型;結合上層的實時內容推薦系統多模態交互系統、3D互動玩法及商業游戲級別的劇情、美術等,共同構成了我們心目中合格的“陪伴”。
Optillusion
周棟創立的獨立游戲工作室,于2022年獲真格基金投資。工作室曾推出獨立游戲《籠中窺夢》,并收獲了百萬銷量。
2024年底,他們推出了團隊首款結合AI技術的游戲產品《Pick Me Pick Me》。這是一款創新的雙人在線競技游戲,融合了約會的混亂與樂趣。玩家需要通過與AI角色對話,以及給對手使用debuff卡牌,從而在比拼中獲取到角色的好感。
喵吉托
公司成立于2023年9月,已獲奇績創壇種子輪投資。創始人李馳早年在阿里擔任過NPL算法工程師,后來在字節跳動擔任字節AI小鎮項目負責人,期間曾獲得過字節游戲黑客松一等獎。
團隊首款產品《言靈計劃》是一款類寶可夢游戲,曾于2024年3月在Steam開啟線上測試。游戲整體玩法由AI驅動,玩家輸入指令后可生成「言靈」,并通過文字與語音指揮言靈對戰。
近期,該團隊轉向了「社交化輕量游戲」的方向,在2個月內曝光了3款游戲:《堡外就醫》《萌爪餐廳》《萌爪派對》。3款游戲均使用了AI來制作。
Funmangic
創始人白芷曾在字節跳動擔任過元宇宙生態(孵化)負責人,也曾經擔任《戀與制作人》策劃。公司于2022年成立,已獲百度、峰瑞資本投資,核心成員來自網易、抖音、疊紙、索尼等公司團隊。
目前,Funmangic正在研發一款游戲內容驅動的AI社交產品,已經做出demo。據介紹,該產品目標用戶為Z世代,旨在提供role play體驗。AI會通過生成3D角色、場景,創建一個角色扮演的互動空間,玩家也可以借助AIGC游戲化引擎,創建AI Agent及對應的場景和劇本。同時,他們也正在運用MMO社交原理去構筑長期更深層次的玩家關系。
深空交響
創始人姚勇、厲宇航為原永航科技創始人,曾研發過《QQ炫舞》。2022年成立深空交響后,他們以十人小團隊的規模,開始探索AIGC應用。
大方向上,他們堅持做社交,但具體內容上有所變化。此前,他們曾計劃以AIGC技術,生成玩家虛擬形象,并結合AI生成式舞蹈和UGC內容,推動年輕人的潮流社交。目前,舞蹈不再是項目重點,而是通過AI生成社交游戲關卡和NPC,并提供社交游戲和劇本殺體驗。
半圖科技
創始人刑駿曾擔任米哈游「逆熵」AI研究團隊負責人,負責了「鹿鳴」項目中多項AI技術的研發。聯合創始人段金玖曾擔任波粒子科技聯創,公司后來被字節跳動收購,他同樣在二次元、虛擬偶像領域有多年經驗。
半圖科技成立于2024年下半年,近期已獲得IDG資本數千萬投資。
據悉,半圖科技致力打造沉浸式的3D AI體驗,聚焦AI技術在游戲、內容、情感交互等領域的深度應用。目前,他們已經放出了基于4D“數身智能”AI技術制作的虛擬人舞蹈視頻。
MiniMax
MiniMax應該是近年國內最被看好的AI大模型創業公司之一。創始人閆俊杰是原商湯科技副總裁、通用智能技術負責人;聯合創始人楊斌是原Uber ATG研究院創始成員;副總裁魏偉是原騰訊云副總裁。此前它已完成多輪融資,其中騰訊、米哈游均有注資。
據了解,Minimax人數超過了500人,產品MAU穩過千萬。在游戲行業,他們已經與光子設計中心做了美術增效的合作,運用視頻AI讓圖片動起來,給設計師提供靈感;另外還接入了逆水寒的AI NPC;與沐瞳做了反作弊合作, 把玩家的移動操作軌跡總結出文字,再用AI識別這些文字鑒定作弊。
其主打產品《星野》在AI聊天的基礎上,加入了UGC和卡牌玩法,一度爆火。目前團隊正在通過《星野》嘗試一些更偏向游戲互動的應用。
VAST
創始人、CEO宋亞宸曾供職于商湯總裁辦,離開商湯后參與了MiniMax的早期創辦。
VAST是一家3D AIGC創業公司,專注于3D內容生成的技術研發及產品落地,早前它已完成了兩輪共計數億元的融資。同時它已和二十多家游戲、動畫、工業、云計算等各行業領軍企業達成戰略合作。
此前,他們發布的3D大模型Tripo曾掀起一陣熱潮。《燕云十六聲》中的「萬物太極」功能——導入圖片,可在游戲中3D打印出來——便是與Tripo合作的成果。
奧拓蓋母
創始人張昊陽曾多次創業,2015年他最早做的是VR/AR游戲,2017-2020年涉足AI與虛擬人項目。后來,他加入騰訊,在《和平精英》負責AI相關的研發工作。
2023年離職騰訊后,他創辦奧拓蓋母,并開始研發AI沙盒游戲《麥琪的花園》。該產品結合AI技術,支持玩家生成AI NPC并與NPC對話。
《麥琪的花園》試玩版去年10月13日上線Steam,一度因為玩家數量過多,炸服了兩個小時。
大千
創始人球球,團隊原先背景為線下娛樂,方向類似劇本殺,后來團隊轉戰線上社交,做AI+游戲方向,已獲投資。
據接觸過該團隊的人士透露,他們此前已經做出了產品demo,類型偏向多人對戰的社交產品。產品其中一個小游戲玩法為“勇者斗惡龍”,玩家要與AI惡龍對話,獲取卡牌裝備,并在后續對戰中,靠卡牌取勝。
游心雕龍
創始人太一曾任職于育碧、騰訊、Funplus,離職后于2023年10月創立游心雕龍。
團隊在研產品《星海自走牌》是一款帶有AI捏卡功能的卡牌游戲。玩家輸入關鍵詞后,可借助AIGC技術生成卡牌。玩家可以使用卡牌進行即時對戰、多人Boss戰和PvE戰斗,也可以自由售賣、贈送或分享卡牌內容。
據了解,游心雕龍的長期愿景,是希望搭建一個創作成本為0的AI UGC游戲平臺。
身夢科技
創始人張哲川原為騰訊NExT Studios創意工坊負責人,代表作有《雙子》和《疑案追聲》。前者在TapTap的銷量超60萬份,后者銷量超百萬。
2023年,他離開騰訊,創立了身夢科技。此前他與真格基金錄制了一期播客,聊AI對游戲行業的影響,該播客在當時曾引發了不少投資人關注。
當時,他在和葡萄君對談時說到,相比起AI降本增效的作用,他更關心AI帶來的新玩法可能性,因為它大大降低了產生涌現樂趣的門檻,能實現以前很多做不到的事情。他們也在組建AI游戲方向的團隊,探索AI Native Game的可能性。
元繹娛樂
創始人趙同同出自祖龍,曾以制作人和工作室總經理的身份,參與了《夢幻誅仙》《龍族幻想》《鴻圖之下》等多款產品,全球累計流水超130億元。
2023年,他創辦元繹娛樂后,獲得了IDG資本和祖龍的超千萬美元投資,正在研發一款次世代AI開放世界英雄射擊MMO。
據他表示,游戲將會引入AI技術和大語言模型,提升開放世界的擬真度與自由度。目前項目研發進度正處于積極鋪量階段。
MiAO
創始人為前巨人網絡CEO吳萌,公司于2023年拿到了1億元的天使輪融資。
此前他們表示,團隊正在研發一款全球化的,主打多人玩法的開放世界體素游戲。2023年底,他們曾在GitHub上發表了名為「larp」(Language Agent for Role Play)的開放世界角色扮演語言智能體框架,希望通過AI來讓NPC更加智能。
「LARP」
超參數
創始人劉永升出自騰訊AI Lab,曾帶領團隊研發出圍棋AI「絕藝」和《王者榮耀》AI「絕悟」。
2020年,他們發布了AI微信小游戲《輪到你了揭秘篇》,這款游戲曾在零買量推廣的情況下,上線2個月,獲得超30萬用戶。2023年,他們還曝光了一款GAEA模型,它可以構建一整套NPC生態系統,能夠制造出大量AI NPC,并且有足夠生動的反饋機制。
為了展示這種能力,他們曾發布過一個短demo《活的長安城》。在demo視頻里,NPC們吵架、摸魚、談戀愛,當發現自己沒錢后,又乖乖回去工作,這種真實的反應引發了不少人關注。
去年,他們曝光了在研的AI模擬經營游戲《遙遠行星:建造師》。游戲的NPC背后均有AI身影,玩家可通過對話,影響NPC的行為乃至整個世界的走向。
幻鶯科技
創始人李堅韌曾任字節跳動算法工程師,于2023年成立幻鶯科技,去年獲得了紅杉中國領投的超千萬A輪投資。
據公開信息介紹,公司在研一款結合AI技術的二次元戀愛游戲,該游戲將打破傳統游戲與番劇的界限。
確識數字科技
創始人毛鈺煒是00后創業者,曾入選2023胡潤U30中國創業先鋒。公開信息顯示,她此前創立的文生圖AI平臺Tiamat,是國內最早一批入局AIGC領域的AI項目,同時也是國內融錢最快的文生圖公司之一。
她創辦的確識數字科技,去年底推出了女性向情感養成AI游戲《永恒之徑》。據介紹,在游戲中,“女主”沒有具體設定,全部將由玩家來定義。玩家可自由展開與男主的任何關系,隨著聊天和劇情推進,男主會記住玩家的真實喜好和性感,提供親密陪伴。
筑夢島
原為閱文旗下的女頻網文平臺瀟湘書院孵化的App,在今年年初開啟獨立運營,并完成了超1000萬美元的融資。
據公開信息顯示,筑夢島定位為“新一代AI虛擬互動娛樂平臺”,致力于為女性用戶提供虛擬陪伴。每一位用戶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夢中人”,也可以與他人創造的“夢中人”互動,提升親密度,解鎖多種陪伴玩法。
游戲葡萄招聘內容編輯,
| |
| |
| |
游戲行業書籍推薦: 葡萄書房
(星標可第一時間收到推送和完整封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