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底,長和在全球24個國家或地區的53個港口擁有295個營運泊位權益。除泊位數增加兩個,整體吞吐量也增加6%至8750萬個標準貨柜
文|焦建
編輯|蘇琦
3月20日,因醞釀出售港口及相關業務引起高度關注的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0001.HK,下稱“長和”)公布2024年度業績報告。
“集團業務的經營環境預期將波動不穩且難以預測,表明在此情況下,集團會限制資本開支及新投資,并專注于嚴格的現金流管理。集團要求所有業務提高生產力并降低營運支出,尤其通過加快采用合適的新興技術工具?!遍L和主席李澤鉅在報告展望中表示。
雖其港口部門增長良好,零售與基建部門也表現平穩,但長和在報告中的表態被認為與以往有所不同,因其并未展望會物色可增加價值的交易選項說法,而是提及“確保即使在最嚴峻之市況下仍能維持強勁之財務”。
具體而言,這份183頁的報告顯示其當年的整體業績情況為:期內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跌1.7%至1251.1億元(港幣,下同),撇除單次項目后的基本盈利同比減少11.4%至208.3億元,列賬盈利降27.3%至170.9億元。
按EBIT(息稅前利潤、盈余)計算,長和各個板塊的具體經營情況為:基建業務同比減近2%至192.31億元,但仍占EBIT 33%,為長和盈利最大的業務門類;零售業務EBIT為140.99億元,同比增1.8%,構成其第二大盈利來源。
在構成長和第三大盈利來源的港口及服務營收方面,該報告透露:其收益452.82億元(占收益總額9.5%),增10.8%。因受惠于吞吐量升6%及所有分部增長帶動,其中倉儲收入增13%及一航運業務聯營公司表現理想。因此,EBITDA為161.72億元,EBIT則達118.73億元,分別升19%及27%。
整體而言,長和截至2024年底的綜合現金與可變現投資合共1294.45億元,綜合債務凈額1296.14億元,凈負債率微升0.1個百分點至16.2%。長和也決定將繼續減派息,但末期息將再減15%至每股1.514元,全年股息減少13%至每股2.202元。
在引起各方高度關注的港口交易方面,長和發布的該份報告并未提及有關交易細節等內容。3月初,長和公布擬出售巴拿馬運河兩端貨柜碼頭在內的全球多個港口業務,遭當地《大公報》指出“漠視國家利益”,各類爭議至今。
相關信息顯示:截至2024年底,長和在全球24個國家或地區的53個港口擁有295個營運泊位權益(泊位數增加2個),正在進行中的出售交易將涉及其中23個國家或地區的43個港口。
長和一系列港口在2024年整體的吞吐量增加6%,至8750萬個標準貨柜。其中,中國香港特區本地及轉運貨物數量分別占65%及35%。
該報告分析:吞吐量等數字增加,主要由于歐美消費支出穩健帶動鹽田港出口活動強勁,供應鏈遷移令亞洲及拉丁美洲港口受惠,以及因消費需求溫和復蘇及航運公司服務重組導致歐洲港口貨運量增長。
對于港口業務,該報告也稱:展望2025年,由于航運公司轉至新聯盟及持續地緣政治風險影響全球貿易,預計年初出現的供應鏈中斷情況可能帶來阻力;然而,亞洲及中東地區料續溫和自然增長,加上現有碼頭設施擴建及策略伙伴關系加強,港口部門于來年的營運業績有望改進。
巴基斯坦財政部此前曾公布消息稱:和記港口將投資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升級相關港口。該國近日亦表示:和記港口執董蔡榮杰率團訪問當地,獲副總理兼外長達爾(Ishaq Dar)接見。達爾表達政府支持和記投資計劃,并指示政府部門協調及加快落實。
與長和以往報告類似,此次報告也在風險因素部分提及:港口往往被政府視為關鍵國家資產并在許多國家受到政府控制與規管,在政局較不穩定國家,政權更替或政治氣氛轉變,可能影響外資國際港口營運商(包括集團的港口業務)所獲授的港口特許經營權。
就一般交易風險,該業績報告也重申:即使簽訂最終協議,仍可能需要通過主管機關的合并、反壟斷、國家安全、外商投資、外國補貼及其他監管批準,主管機關可能只會有條件地批準交易,或可能禁止交易。
責編 | 王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