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有兩則新聞刷爆了朋友圈。
一個是被譽為“亞洲股神”的恒基兆業創始人李兆基在3月17日與世長辭,享年97歲。
一個是同為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李嘉誠打包全球港口一把手賣給了美國財團,一把手就收回了1657億元。
李兆基離世人們尊道一聲“四叔走好”,而李嘉誠的拋售也當即收獲了無數唾沫。
“雙李”在上個世紀香港地產界可謂呼風喚雨,也經常斗法,而“四叔”也是為數不多擊敗過李嘉誠的男人。隨著“四叔”的離去,至此,香港四大家族的靈魂人物,只剩下了李嘉誠。
首富與四叔,相愛相殺的一生
“我有一個理想叫穿云箭、過三關。第一關是以一博二、第二關是二博四,第三關是四博八。”——李兆基
以一得八,李兆基的投資精髓在于一個字——博。
李兆基最初成名,是與馮景禧、郭德勝三人在五、六十年代合作創立新鴻基,外界稱“三劍客”。
1972年,新鴻基上市,“三劍客”也分道揚鑣。
1973年石油危機后,香港房價暴跌,李兆基趁機抄底,于1975年創立了自己的公司:恒基兆業,繼續投身房地產。
1983年中英談判之后,香港房價又暴跌60%,李兆基又抄底一把。
堅定看好香港樓市,逢跌就抄,讓李兆基成功躋身香港十大富豪之列。
到90年代,李兆基財富達到1270億,事業達到巔峰,連續三年成為華人首富、亞洲首富,并連續兩年在全球富豪榜保持第四位。
香港銅鑼灣時代廣場、尖沙咀恒基中心、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等知名建筑,都是恒基兆業在當時打造的香港超級地標。
進入21世紀后,李兆基回歸投資,屢屢支持內地大型央企在香港上市。
中國人壽、財險、電力、中石油、中海集運、平安、交行、中行、建行、神華能源等,李兆基都有股份。國內地產的黃金二十年,李兆基也沒有缺席,碧桂園、旭輝上市,恒基兆業都是股東之一。
也因此,表面上看李兆基是香港地產大王,實際上圈內人都叫他“亞洲股神”。
抄底香港樓市,做央企基石,李兆基堅定布局內地,是內地資產的看多者。
此前,一篇《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被刷爆。再過去數十年的商海沉浮重,李嘉誠幾度與李兆基交手,不分伯仲。李兆基次子因為名字跟“李嘉誠”同音也被廣大網友調侃。
當然,商場上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敵人,相愛相殺的李首富與四叔也曾有過合作。隨著“四叔”的離去,不知道垂暮之年的李首富是否有過“無敵是多么寂寞”的感慨。
回望李嘉誠的地產版圖,在香港樓市賺的盆滿缽滿后轉抄內地樓市,在內地房價指數級上漲之時狠狠地賺了一筆,然后開始跑路。
李嘉誠在內地的投資邏輯,也講求一個字——囤。
在內地房地產開發的初期,李嘉誠的“長和系”主要靠資金充足,利息率低,在土地市場低價時抄底拿地,然后“囤地”慢開發,其最大的盈利部分來自于土地溢價空間。在上海、北京的部分項目可以賣上很多年,甚至南京的項目拿地一年多都不會動工,開發進程非常慢。
例如,李嘉誠在北京的最后一個豪宅逸翠園囤地 21 年,單價僅1750元/平方米,相比現在9萬多的售價,暴賺超51倍。
再例如,李嘉誠2005年以1.2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中標上海世紀匯廣場,是上海黃金地段中的黃金地段,中標后打樁打了十年,12年后李嘉誠作價200億將世紀匯廣場賣給人壽保險,12年的開發周期獲利超過120億港元。
享受完了土地升值的紅利,收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后,李嘉誠開始拋售內地資產。
2013年出售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同年出售廣州西城都薈廣場;2014年出售北京盈科中心;2018 年清空香港中環中心,累計套現數千億港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英國基建領域的持續加碼——從電網、水務到天然氣,從港口、鐵路到電信,每一項投資都直指英國經濟命脈。也因此,李嘉誠被人指責——
“在大陸撈金,去英美納貢”。
而如今,李嘉誠此次港口交易更是英美垂涎已久的資產,此次,他又狠狠賺了一筆。
此次,長和集團計劃向由貝萊德牽頭的財團出售43個港口,其中包括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巴拿馬港口公司90%的資產。
根據公告上顯示,這次出售的資產總價值為228億美元,合計人民幣1654億元。
巴拿馬運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國卡住馬拿運河的航道,就等于推高中國外貿成本,打擊中國造船業和航運業,讓西方經濟體與中國的“脫鉤斷鏈”更加緊固。
對此,大公報連發社評抨擊,已經直指要害:
“是沒有腰骨的跪低,是唯利是圖、見利忘義,漠視國家利益、民族大義,背叛和出賣全體中國人”。
香港四大家族今安在?
李兆基家族跟郭得勝家族、李嘉誠家族、鄭裕彤家族合成香港“四大家族”。郭得勝、鄭裕彤早年已去世,李兆基故去后,四大家族如今怎樣?
先看李兆基家族,從2011年開始,李兆基先后辭任多家旗下公司董事職位,逐步隱退。
李兆基曾公開透露,在家族內的分工,李家杰主要負責內地業務,李家誠主要負責香港業務。
在李兆基的耳濡目染下,李家杰和李家誠繼承了恒基的投資風格,仍以香港和內地為主。
根據2024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恒基兆業實現利潤總額42.71億港元,凈利潤39.85億港元,同比下滑34.91%;股東應占基礎盈利54.41億港元,同比下降10%。
“洋雜大王”郭得勝1990年去世,新鴻基由三兄弟接手,后來三兄弟鬧掰,郭炳湘被踢出公司,二兒子郭炳江入獄,現由三兒子郭炳聯執掌大權。
2024年上半年,新鴻基錄得收入約19.16億港元;股東應占溢利為7540萬港元,而去年同期的虧損為2.88億港元,實現顯著轉虧為盈。
鄭裕彤家族是香港有名的大富豪家族,他們的事業涉及珠寶、地產、基建、百貨等多個領域。正是由于鄭裕彤的辛勤努力和智慧經營,家族的商業帝國才能夠如此龐大。根據福布斯2023年財富榜單,鄭裕彤家族的資產接近300億美元,位居香港第三,僅次于李嘉誠和李兆基。
鄭裕彤本人在2016年因病去世后,家族生意由長子鄭家純接手,鑒于鄭家純已經70多歲,大部分事務陸續分配給了第三代成員。
不過,旗下新世界發展集團在2024年出現了近20年來的首次虧損,年度虧損達到171.26億港元。為了應對困境,家族計劃加快縮減債務,并目標出售非核心資產130億港元。此外,家族旗下的周大福也面臨著業績壓力,2024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20.43%,歸母凈利潤下降44.4%。
此刻,筆者正站在香港中環的酒店俯瞰維多利亞港灣,燈火璀璨的“東方之珠”過分美麗,若隱若現的光影彷佛在講述著香港往事,而四大家族的興衰沉浮無疑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四叔離開了,香港街巷充斥著其次子李家誠養小三外室的緋聞八卦。首富“跑路”了,坊間說他是最后為兒孫“鋪路”,但,精明一世的李首富,這一次是不是把路走窄了?
俗語有云“富不過三代”,如今,隨著初代創始人的接連落幕,四大家族還能重拾往日榮光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