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肌無力發病率持續攀升,這種以肌肉易疲勞、眼瞼下垂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病機制與神經元的損傷密切相關。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的基本單位,它們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著人體的正常功能。中醫在探索治療過程中,重癥肌無力的神秘的面紗正被層層揭開。
一、中醫解碼:痿癥背后的虛損密碼
《黃帝內經》有云:"治痿獨取陽明",揭示重癥肌無力(屬中醫"痿癥")的核心病機——肺脾腎虛致氣虛下陷。脾主肌肉,脾虛則四肢失養;肺主氣司呼吸,肺虛則氣短聲低;腎虛則骨枯髓減,肌肉痿軟。這種虛損非單純功能失調,而是形體與功能的雙重崩潰,恰與自身免疫攻擊乙酰膽堿受體的病理機制形成呼應。
二、五大習慣:神經元的"慢性毒藥"
子時未眠,陽氣暗耗
長期熬夜打破生物鐘,神經元修復受阻。研究表明,睡眠不足6小時者,腦內β淀粉樣蛋白沉積增加40%,加速神經退行。正如《景岳全書》所言:"陽氣者,精則養神",夜臥血歸于肝,熬夜直接耗損肝脾精血,肌肉失養。
酗酒傷神,經絡淤堵
酒精為"純陽毒物",直損神經元。《諸病源候論》指出:"酒性酷熱,傷神耗血",長期飲酒致濕熱浸淫經絡,肌肉痿軟無力。
煙毒攻心,氣血逆亂
尼古丁促使血管收縮,腦供血減少;一氧化碳導致細胞缺氧。《醫學入門》警示:"煙性燥熱,耗肺津傷脾氣",正是肌無力"眼瞼下垂、吞咽困難"的誘因。
膏粱厚味,痰濕困脾
嗜食肥甘者,脾虛生痰濕。《素問·生氣通天論》強調:"膏粱之變,足生大疔",痰濕阻滯中焦,氣血無法濡養肌肉。
久坐傷肉,氣血淤滯
缺乏運動致氣血運行遲緩,肌肉失養。《靈樞·九針》指出:"久坐傷肉,脾不運化",久坐恰中脾虛之忌。
三、中醫防治:固本培元之道
從脾論治:重癥肌無力的發生與脾胃虛弱密切相關,脾胃虛弱會導致氣血不足,不能濡養肌肉,從而出現肌肉無力等癥狀。通過健脾益氣、補血養陰等中藥方劑,可以調節脾胃功能,增強氣血生化之源,從而改善肌肉無力的癥狀。
調和陰陽:重癥肌無力患者往往存在陰陽失衡的情況,如陰虛火旺、陽氣不足等。中醫通過辨證論治,采用滋陰降火、溫陽補氣等方法,調和陰陽,恢復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治療重癥肌無力的目的。
滋補肝腎:熟地、枸杞、杜仲泡酒,改善肌肉失養
導引養生: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促進氣血周流
中醫智慧與現代西醫的碰撞,揭示重癥肌無力防治的"雙向密碼",既需避免神經元的"慢性中毒",更要通過整體調理恢復臟腑平衡。與其在疾病中掙扎,不如從今日開始,守護那些看似微小卻至關重要的健康習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