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體融通見真功德藝雙修顯襟懷
——觀著名書法家王介平作品有感
王介平先生,這位“慕賢居”主在當(dāng)今書壇界內(nèi)可謂是頗有盛譽。其師承淵源尤為顯赫,乃近代書法巨擘肖嫻的關(guān)門弟子,深得金陵書派真?zhèn)鳌G以跀?shù)十余載的翰墨生涯中,王介平先生不僅精研翰墨之道,同時還潛心從事古代書畫修繕與漢隸文化研究工作,是真正將文物保護技藝與書法創(chuàng)作融會貫通,形成了獨特的個人書學(xué)體系。近年來,其書法造詣更是臻于化境,五體皆精的深厚功力,足以使他能夠縱橫于書壇內(nèi)外,尤其是漢隸書法作品,實堪稱當(dāng)今漢隸文化的標(biāo)桿之作,常被業(yè)內(nèi)書法同仁所稱道!
看他的楷書,足見功底深厚。正如宋人歐陽修于《歐陽文忠公文集》中所言:“善書者,必先楷法,漸而至于行草,亦不離乎楷正。”王介平先生寫楷,有歐韻之風(fēng),亦有柳骨之氣,點畫間,是謂筆筆精到不逾規(guī),端正不茍,典雅秀逸。常人有品性之分,書有工拙之別,而今觀先生之作,便就是其書嚴(yán)正之氣有溢于楷墨,不驕不躁,耐性為之,所謂品高,韻自勝焉!再看他的行書,寫來也是心到筆到,意在筆先!提筆欲行時,如有物以拒之,則竭力而與之爭,故觀其行書,筆墨無一不是能于筋骨中藏肉瑩、于繚繞中顯酣暢。大筆揮毫,自然天成,既有魏晉書卷之美,又有翰林賢才之志,至若真氣氧足,字字復(fù)盡精神!
漢隸風(fēng)骨始終是王介平先生書藝求索的精神原鄉(xiāng)。其能卓立書壇,自成一派高格,也實源于對漢隸氣象的窮源竟委。在當(dāng)今書壇紛紜變幻之際,先生卻始終能如砥柱中流般,恪守漢碑為宗,并將碑法作舟楫,溯游其間,抉奧探微,終將漢隸的樸茂真氣熔鑄為自家血脈。所以筆下漢隸,皆是不趨時妍而古意自涌,不事雕琢而金石鏗然。筆筆行運,沉穩(wěn)精古,無輕浮之滑,無散漫之風(fēng),誠可謂結(jié)體寬綽中具足蠶頭燕尾,行間疏朗中不失體勢嚴(yán)謹也!欣賞如此漢隸,直令觀者如瞻漢闕儀典,可以將殿上冠帽襜褕的人臣氣象,盡在楮墨碑韻間徐徐展開。
五體融通見真功,德藝雙修顯襟懷。在藝術(shù)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欲想熔鑄獨標(biāo)風(fēng)骨的書學(xué)體系,不啻于在激流中筑堤。搞不好,很容易就會陷入駁雜失格之境。但王介平先生卻是真正做到了這一點,多年來身行力踐地恪守翰墨之道,時至今日,早已是成效頗高,造詣深厚。并且在他的書法作品中,一種“秉先賢之志,守謙退之節(jié)”的文人境界,也正在慢慢地滋生開。在筆墨中沉淀,在書風(fēng)中嘩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也定會為我們帶來更多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以如椽巨筆不斷續(xù)寫翰墨華章!
著名書畫藝術(shù)評論家田繼學(xué)
2025年3月20日書于北京
【作品欣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