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關稅,很可能是特朗普使用的“合縱連橫”外交策略,以迫使這兩國加入對我國制造的圍堵之中。
自“懂王”特朗普第二任期后,很多人都在網絡上罵他如何如何,丟美國的臉、改變國際秩序、拋棄美國傳統盟友等等。
不明真相的人會認為,特朗普很傻很天真,只是一個自大狂。
但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特朗普顯然不太可能干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且一干就是很多件。
拿關稅這件事來說,再貼切不過。
特朗普上任后,就馬不停蹄要加征關稅,不僅僅是對我國,還要對加拿大、墨西哥、歐洲各國都加征關稅,有的還沒有實施,有的已經實施了。
看起來,特朗普在關稅上面是“一視同仁”,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與美國維系了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盟友關系,真的就會因為特朗普的商人自大本性,就能夠全部拋在腦后?
顯然不是。在我看來,特朗普這一招用的其實是“合縱連橫”。
為的是彌補他第一任期犯下的錯誤。
在第一個任期,特朗普是單方面對我國加征關稅,他認為這樣就可以達到他想要的目的。但結果呢?我國企業一直在墨西哥、越南和泰國等地大舉投資,將我國的零部件組裝成商品,然后運往美國。
關稅,就這樣被規避掉了。
對華直接關稅,自2018年后的確有明顯的改善。我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自2018年以來,縮減了近三分之一。
但美國的貿易逆差不減反增。
其結果就在于,雖然同美國順差減少了。但我國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一路飆升,繞過關稅出口到美國,成了很好用的武器。
我國現在對墨西哥的出口,是從墨西哥進口的11倍,這些出口產品就包括在墨西哥組裝的汽車零部件。
這就是這一次美國對墨西哥加征關稅的原因之一。
現在壓力給到墨西哥,可能會迫使墨西哥對我國商品關閉市場,以換取美國對墨西哥貿易關稅的暫緩。
對墨西哥來說,它就需要選邊站。是選我國的大量投資,還是選美國的大量貿易所創造的就業機會。
墨西哥會怎么選?答案其實呼之欲出了。
當特朗普搞定了墨西哥之后,就可以以墨西哥作為樣板,要求其他國家在中美貿易之間站隊。這樣一來,特朗普就可以真正做到我國商品繞道美國的可能性。
這一步棋,就是特朗普的“合縱連橫”。
這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一步。
在第一任期,特朗普重新談判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因此也很少有人能夠預料到特朗普會在第二任期一開始就對墨西哥威脅征收高額關稅。
這里還有一個“漏洞”很重要。
那就是世界貿易組織于1995年在日內瓦成立的時候,其規則中存在一個漏洞。這個漏洞允許墨西哥這樣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可以合法地突然大幅提高對我國商品的關稅。
利用這個漏洞,特朗普對墨西哥加征關稅,逼迫墨西哥選邊站,對我國商品加征關稅,從而徹底杜絕我國商品進入美國的可能性。
而墨西哥,僅僅只是這盤大棋的第一步。
接下來就是通過同樣的方式,特朗普威脅對更多國家加征關稅,最終達到他想要的“合縱連橫”的效果。
盡管,自從2018年特朗普對我國加征關稅以來,中美貿易已經降幅明顯,但這背后不可忽視的一個事實是:我們對發展中國家的許多貿易增加,最終仍然流向了美國。
我們沒有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體現了我國外貿強大的韌性,但對這些發展中國家的許多出口,最終仍然也流向了美國。
好的方面在于,我國有34%的貿易都是與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進行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自由貿易協定要求簽署國不得突然提高關稅。
但特朗普的不確定性在于,盡管在第一任期和墨西哥簽署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但特朗普仍然可以威脅墨西哥加征關稅。
這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而眼下,為了應對特朗普的不確定性,我們就希望能夠和更多國家達成自由貿易協定,而墨西哥又恰恰是一個例外。
墨西哥不是與我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27個國家之一,因此理論上,墨西哥可以提高對我國商品的關稅。
不僅如此,墨西哥還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成員國中的幾十個發展中國家之一,該協定是世貿組織的前身。這些國家在世貿組織成立時達成了一個特殊協議,幾乎沒有做出降低關稅的約束性承諾。
這意味著,它們可以自愿逐步降低或提高關稅。
根據世貿組織的數據,墨西哥目前的平均關稅只有7%,但墨西哥的平均“約束”關稅是36%,這意味著只要墨西哥愿意,就可以立即開始征收這一關稅,而不會有什么糾紛。
如果墨西哥提高對華商品關稅,那么其他與世貿組織有同樣協議的國家可能也會面臨來自特朗普的壓力,要求他們不得成為我國商品的“中轉站”。
以巴西為例,巴西目前的平均關稅只有11%,但反過來,巴西的“約束”關稅則可以提高至31%。
還有世貿組織的“漏洞”。世貿組織允許各國將關稅提高至最高上限,前提是這種提高適用于從世界各地進口的所有目標產品,也就是一視同仁。
而在許多種類的制成品中,我國的出口幾乎占了全球供應的全部,這意味著如果這些發展中國家提高這些類別的適用關稅話,那么就會產生“幾乎只打擊來自我國商品”的效果。
對特朗普來說,他的目的是要減少對華逆差,這其中就包括直接貿易額和間接貿易額,因此特朗普幾乎一定會要求其他貿易大國選邊站。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希望其他貿易大國拒絕選邊站。
生產和消費,甲方和乙方,如果非要區分一個誰更重要,答案不言自明。
在全球貿易逆差總量不變的情況下,我國增長的貿易順差,就是其他國減少的貿易順差。
去年,我國的貿易順差近1萬億美元,這也導致幾乎所有的出口都是制成品,去年這些產品的順差差不多占到我國GDP總量的十分之一。
出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所拉動的GDP增量、就業、乃至收入和消費的循環,對宏觀經濟都可以造成舉足輕重的影響。
眼下,隨著房地產市場的下行,國內消費疲軟,從增長的角度來看,我們就更需要依賴出口,如今特朗普希望“合縱連橫”圍堵我國商品出口,某種意義上,這是比芯片更卡脖子的存在。
芯片,總歸只能夠影響到一小部分人的飯碗;而制造業出口,背后則是數以億計人的飯碗。
如今我國的貿易順差已經大部分來自發展中國家,而這些國家又依靠自己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來支付從我國進口的商品。
在美國提供貿易逆差(美元)總體可預測的情況下,這門生意在特朗普的影響下,正變得越來越難做。
全球化的蛋糕,特朗普似乎正有意重新劃分。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