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考院校時,在綜合考量的前提下,有的學生是專業優先,有的是院校優先,有的是城市優先等。
有時候為了選擇自己喜愛的專業或者院校或者城市,可能會在別的方面做點讓步。
或者說,如果沒有這個專業就不會選擇這個學校,如果不是因為這個院校就不會選擇這個專業,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城市就不會選擇這個院校。
這很好理解,比如說我內心偏向于哈爾濱工業大學,但是為了去首都北京,我可能報考首都師范大學或者位于北京的其他院校。
但是,如果心儀的專業被調劑,或者喜歡的城市去不成,可能就會產生夢想落空的感覺。
近日,一個考研生遇到了一個特別棘手的類似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她報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為可以去北京上學,但是她可能只能去重慶上學,第一年還是在杭州,而在報考時她是不知道這個情況的。
就叫她小妍吧。
小妍是2025年考研報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名考生,她很想向往這所院校,同時也希望能在北京讀書,可以說是死心塌地地就報考了這所院校,并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她做夢都希望能考上。
她報考的專業是儀器科學與光電信息學院電子信息專業的光電信息技術。這個專業是國內該領域的領先者。
在報考的時候,小妍發現這個專業招生計劃里寫的是“擬招生人數9人”,她還以為這9人全都在北京上學,她就毫不猶豫地就報考了。
考研成績和分數線出來以后,小妍特別高興,她考得不錯,也如愿進入北航復試名單。可是就在此時問題來了。
3月21日,小妍發現該專業的擬招生人數竟然發生了變化,報考時是9人,現在卻像變魔術一樣地變成了22人,這22人包括在重慶高等研究院校企聯合培養的21人!這22個人的分數在300到386不等,除了386分的考生,其余300到386之間的考生可能都得去重慶。
小妍一下子懵了,難道這21個人在報考時沒有被提前告知的情況下,原本以為要去北京上學,而現在都要去重慶上學嗎?
小妍很困惑,學校臨時變更招生計劃,似乎太不尊重考生的志愿也不尊重考生一年來的努力,因為絕大部分考生就是希望去北航本校讀書的。
小妍說,要是報考院校的時候被告知可能去重慶,她根本就不會報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她會選擇報考別的院校。
更讓她難以抉擇的是,兩地院校可能會在培養方式、學費、學位證書等方面之間存在差異,她擔心幾年之后后悔都來不及了。
小妍進退兩難,希望“北航出來好好給所有學生解釋一下”。
這樣的情況可能不是個例。
有學生說,北交也在復試時突然多了25個“渤海計劃”,學生有三年就在北京之外的高校學習。
還有人說,一些名校今年也有類似情況,都是在2月份獲批的專項計劃。
一個考生說,某院校先前不告知學費,等復試完才告知,學費高達五萬一年,還是普通“雙非”院校。
其實并不是說杭州、重慶不好,相反這兩個城市特別適合生活。只是說,有些學校為什么不提前告知,這讓學生很被動。是啊,學校提前告知更利于學生規劃和選擇。
考生遇到這類情況也不要太擔心,更不要太往壞處想了,據說北航杭州分校的宿舍很好,重慶也差不多吧,而這種可能只有培養方案有點差別,先不要考慮太多。祝學業順利。
大家怎么看?
(素材來自網絡侵刪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